如何利用诗词促进高中生审美能力发展
2016-12-27姜永飞
姜永飞
德国作家席勒认为;“若要把感性的人变为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语文课堂是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审美特质,完全符合新课标“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的要求。而古诗词在学生审美特质的培养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以审美的观念和方法引导启发学生。学生在认识美、感悟美的同时,审美需求和审美感受得以满足,在享受古诗词魅力时审美能力得到提升,最终使审美特质得以发展。
一、细品语言美,初步形成审美特质
法国印象派大师保尔·瓦雷里在《诗与抽象思维》里说;“诗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某些文字的组合能产生其他文字组合所无法产生的感情。”与小说、散文相比,古诗词语言由于篇幅的限制,具有凝炼、含蓄、集中的特点。古诗词语言简洁却更富有表现力,简单的话语却表达出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道理。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推敲、咀嚼古诗词的语言,由那些表现力强的妙词人手,明所绘之景,知所写之人,进而把握其意境,理解其主题,从而引导学生审美特质的初步形成。
古诗词语言精巧但蕴涵丰富,教师可引导学生紧扣古诗词中的关键字词,挖掘其内涵,品味深意,获得美的享受。如柳永词《甘草子》中“乱洒衰荷,颗颗珍珠雨”一句,以一个“乱”字将雨拟人化,既写出了雨打残荷的声响,又刻画出水珠乱溅的情状,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女主人公凭栏凝伫,寂寞无聊的形象,体会主人公心绪之乱。寒山《杳杳寒山道》里“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中的“朝朝”“岁岁”用叠词表现了时间的悠长。而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句中又用拟声词使诗歌更为生动,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在品读语言美的时候,学生还可借助前人的诗评,以获得共情。如宋祁《玉楼春·春景》中“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可先领会王国维《人间词话》里“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这句评论,引导学生感受“闹”不仅写出了红杏的多和繁,更使春光的生机勃勃跃然纸上。
二、感悟意境美。快速提升审美特质
何谓意境?《辞海》的解释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古典诗词讲;究的是诗情画意,而古诗词意境主要表现在形神、情景的结合之中,它既有直观可感的形象,又有开放创造的想象。古诗词的意境是诗人在审美经验形成之后的整体性美感。诗人在观察了外物之后获得一种心灵的感触,构置出独特的审美意象,再在所描绘的客观景象之中加入自身的情感、思想等因素,从而创造出优美的、带有主体色彩的意境。金开诚先生指出;诗词赏析始终离不开一个“想”字。确实,想象是诗词的基础,离开了想象就谈不上所谓的意境。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古诗词中的景物开始分析,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挖掘诗词中的细枝末节进行再造想象,补充诗人所留空白,还原古诗词原始场景,在联想与想象的基础上感受古诗词中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用联想和想象促使学生发散思维进行个性思考,以同理心、换位思考的方法,体会作者心中的所思所感,这样才能在简洁、凝炼的文字中感悟出语言背后的意境,拓展无限的审美空间,快速提升学生的审美特质。
在学习杜甫的《绝句漫兴九首(其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营造的优美意境;漫天飞舞的杨花落下,像一层白毡铺满小径,片片像圆圆青钱般层叠在水面上的青绿荷叶点染在溪水之中。那隐伏在竹丛笋根旁的幼小野雉,却很难为人所见。而岸边沙滩上的小凫雏们,亲昵地依偎在母凫身边安然人眠。学生在此清新隽永的意境里,通过同理心的思考感悟,在这初夏林溪间的美妙自然景物间,感受到作者流连忘返的心情,同时体会那种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获得美的享受。
三、领略情感美。推动审美特质最终成熟
“诗缘情而绮靡”(陆机《文赋》),古诗词是传达情感,进行精神交往的载体,它是作者在对感情筛选提炼后,结合情与理,用一定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的审美成果。由于诗中那些无所遮掩的喜与哀是诗人最本真的生命体验,是诗人内心的真情流露,所以古诗词所表现的真挚情感能带给读者敏锐的审美感知和别样的审美愉悦。在欣赏的过程中,读者的审美想象、审美情感与古诗词的语言、意象、意境等进行交融,思想和情感更易获得启迪和共鸣。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古诗词审美这一心理过程,把学生与古诗词之间的距离拉近。引导学生根据古诗词的体裁、时代、语言、意象、意境等仔细揣摩诗人创作时的情感,把握古诗词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在移情的基础上体验诗人美的感受,从而能发现美并创造美。同时,教师还要诱导学生在古诗词的审美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发挥他们的审美能动性,以达到完善人格、陶冶情操的目标,推动其审美特质最终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