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引导,让“错误”在语文课堂“开花结果”
2016-12-27袁峰
袁峰
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各种理解方面的错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教学生成,利用好学生的错误进行科学引导,让学生在认识到错误的基础上有所感触,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具体说来,教师要在认真研读文本,仔细探讨学生的错误之后选择合适的错误点,并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促使他们更全面地考虑问题,了解文本的内蕴。
一、假设错误观点,促进思考
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假设错误观点,引起学生思考。在假设错误观点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学生并没有在意的问题,以此作为突破口,引起学生思考。可以让学生围绕这些错误的观点进行深入讨论,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起到优化学生思维的作用。
在学习《荷塘月色》的时候,很多学生认为这篇文章只是关于荷塘月色的景物描写,却忽略了对作者情感的感悟,教师可以针对这一点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如故意讲出错误的观点:“这篇文章是一篇纯粹写景的文章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文章中写到《采莲赋》和《西洲曲》是为了什么呢?这段文字是不是和作品的主旨无关,是否应该删除呢?”这个问题假设了一个错误的观点,让学生可以围绕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学生在思考中可以发现,文章虽然以写景为主,但是也包含了很多写情感的文字,可以说是情景交融,如“这几天心里颇不平静”,“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等,都是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而作者最后写《采莲赋》和《西洲曲》的目的也是抒发情感,表达作者的心志,怀念热闹的场景,追求无拘无束的心境。
在假设错误观点的时候,教师可以故意引导学生向错误的方向思考,也可以故意展示一些错误的问题,这样可以引起学生注意,从而促使学生投入到激烈的讨论之中,让学生从中得到启迪。
二、借用错误生成,组织辩论
在学习中学生难免会对某些问题产生误读,从而提出一些错误的观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这些错误的观点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错误的认识。教师在面对学生的错误观点时,不可直接将正确的观点灌输给学生,要让学生自己深入理解,意识到自己在解释上有失偏颇的地方,提高阅读能力。
在学习《药》这篇文章的时候,有学生认为,这篇文章的结构很混乱,一会儿讲述的是华家的事情,一会儿讲述的是夏家的事情,这样很难让人理清文章的脉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错误的观点,鼓励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对这篇文章的内容进行讨论,探讨《药》中包含了哪些故事,每一个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发展变化和结果分别是什么,尝试将《药》根据故事情节分成若干部分,并给每一个部分拟定一个小标题。不仅如此,还要考虑这篇文章的若干线索是如何连接、交织在一起的。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渐渐地意识到文章是由明暗两条线索交织而成的,虽然分为两条线索,却并不是如大家想象的结构混乱,而是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双线结构。在这样的分析中,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理解问题的片面性,并对文章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生成课堂具有开放性和多变性,能激发学生和教师的创造潜能,让教学焕发异样的光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思考,解决曲解文意的问题。
三、妙用错误答案,整理思路
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的错误答案来帮助学生整理思路,抓住学生理解不到位和错误的地方,提出若干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更全面的思考,达到整理思路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探究文本,这个探究文本的过程往往比得到一个正确答案更为重要。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进行知识建构。
在指导学生学习《长江三峡》的时候,学生都能回答出长江三峡的整体特点是雄伟瑰丽,但是在分别概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特点的时候,学生的观点还是雄伟瑰丽,这说明学生没有很好地感受作者对不同景物的描写。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错误答案,让学生整理思路,再次阅读文本,并且找出作者形容不同的景点所用的词句,然后针对这些词句进行细致分析,了解作者是如何用文字描写出不同景物的特点的。如学生在整理描写瞿塘峡的文字的时候,找到了“万水奔腾着冲进峡口”等句子,认识到作者主要写的是瞿塘峡的“雄奇”;描写“巫峡”的时候,作者描写了云蒸霞蔚的场景,特点是“秀丽”;而西陵峡则描写船如流星随着怒涛而去,写的是“险要”。
在面对学生的错误观点时,语文教师切不可违背生成规律,而应该有效引导,让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促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力和活力。
皮亚杰曾经说过,错误是有意义的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学生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观点,而这些错误都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资源,教师可以利用这些错误来激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辩论,引导学生整理思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职校学生提高语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