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色交通规划理论与实施措施
2016-12-27贾军委
贾军委
摘 要 绿色城市交通是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一部分,本文通过对绿色交通规划基本理论的介绍,分析了城市绿色交通中道路系统优化、公交规划、自行车道、步行道以及换乘体系等重要交通因素的作用,提出了绿色交通规划设计和实施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绿色交通;城市规划;公交;优化
中图分类号 U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2-0169-02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出行交通需求也在急剧增加,传统的交通规划方法和理念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状况,城市中普遍出现了拥挤现象,交通环境日益恶化,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民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进步的制约因素。
所以要将绿色交通的城市规划理论融入到当今城市建设中,绿色交通是采用低污染、低消耗的交通工具达到安全、舒适、有序、通畅的交通目的。提倡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单人驾车的优先排序。但目前的城市交通规划目的仅仅是为了达到让车移动的目的,无意识的将服务对象偏向机动车,降低了自行车和行人的机动性和安全性,这无疑会给拥堵的城市交通带来更大的困扰。
1 绿色交通规划理论
1.1 绿色交通规划的基本思想
人本思想。人本主义不仅在社会、经济、文化中流行,也适用于交通行业,即是在交通规划中以人为本为核心思想,尊重人的权利和价值。只有服务于人的交通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在城市交通规划中要以平等为原则,考虑行人和非机动车在交通资源分配时的优先权。
系统思想。系统注重整体和部分之间的有效联系,城市交通已经不是简单的各个因素,而是行人、汽车、非机动车、道路之间的组合体,另外还有服务于交通的法律、政策等环境因素,只有将多个因素系统整合起来,才能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1.2 绿色交通与土地使用的协调
交通规划与土地使用一体化,土地使用规划是城市活动和交通运输系统的前提,而城市活动和交通规划反过来能够预测未来土地利用,所以在城市交通规划中要注重用地规划的协调,高强度的建设项目、大型公共设施、商业设施会导致周围路网的拥挤,造成交通拥堵,在进行建设时要同时注重周围道路的升级。
城市交通走廊与土地使用协调,交通枢纽、走廊决定了城市框架和布局,是构建城市交通的基本骨架,起到截流和疏解作用,引导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周边的土地开发建设前,要先进行道路建设,并且在快速路两侧要慎重选择建筑设施,不能影响交通通行。
加强城市公共停车场与城市用地协调,弥补现有停车位不足的状况,停车场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布置,确定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停车需求,达到有利于分散、就近的原则。
公共交通与土地使用规划协调,在土地规划中要优先为公共交通的发展预留足够空间,在大型的换乘站要有大面积的停车场供居民使用,公交站牌处要有足够的位置满足高峰期等车居民,不能影响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行驶。
2 绿色交通系统中各要素分析
2.1 城市道路系统的优化
加快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修路、新修道路、停车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等。完善路网结构,调整路网级配,低一级公路有序的向高一级道路汇集,控制不同等级道路交叉口间距,为了缓解干道压力,吸引人和自行车,可以适当增加支路的比率。路网节点,处理好不同性质道路相交节点,快速路、主干路之间采用立交处理,在十字交叉口设置导流岛,增大通行能力,减少等信号灯时间。路网布局上可以采用环状和发射状相结合的布局结构,增加道路网的可扩展性,在旧新城区分界处消除限制和分割。
2.2 注重公交规划
交通规划理念要以为人服务为主,加强公共交通,实现道路交通系统为多数人服务的目标。城市交通系统中轨道交通是高效率、低消耗的一种运输方式,能够解决大城市中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快递公交系统,在公共交通中有专用的道路空间,但投资却比轨道系统少;常规公交系统,是城市主要的公共交通方式,更加灵活,但运行效率较低。
在我国各大城市中,普通公交仍然是主流的交通工具,在城市交通规划中要具有远见性,提升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等在公交系统中的比例,规划要慎重,例如轨道交通一旦建成,就成为一个封闭的系统很难调整。
2.3 自行车、步行的交通规划
自行车在城市绿色交通中占有很大地位,适用于短距离出行,是公共交通的补充。在城市交通规划中要保证自行车专用车道的网络可达性,可以与步行道路相结合,实现与机动车道上的空间分离,提高安全性,自行车道既要满足基本需求,又不占用过多空间。
我国交通规划中常常忽视步行的出行方式,在交通系统中占有的资源也最少,很多步行道空间面积小,不通畅,甚至有些地方取消不存在。步行是绿色交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和公交系统相结合,应该留足步行空间,改善步行环境,提高步行安全。
2.4 换乘体系的规划
在规划过程中,要注意考虑各种绿色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与衔接。既要使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功能分工明确,又要通过枢纽紧密联系,充分发挥城市公共交通的整体优势。为提高乘车效率,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要能够实现无缝衔接,各种交通的转换距离要能够满足步行范围要求。
3 城市交通设计
3.1 交通网的设计
交通网络规划一般注重道路的连通性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将次干道和支路都连接到主干道上,这样无疑会增加主干道车辆的通行速度,而次干道和支路上的车辆速度又会无形中提高,不能发挥其功能作用,降低了安全性。
绿色交通理念下,要结合土地利用性质,明确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所承担的交通功能。支路作用为生活型道路,主要承担购物、休闲、工作等集散,次干道为连接性道路,汇集支路交通量,并传送到主干道,主干道则是主要的通行道路,满足大量、高速的交通流。
3.2 主干道的绿色设计
绿色交通设计就是将道路交通功能和环境相结合,实现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在主干道绿色建设中要从横断面形式、交叉口设计、人行道设计和公交停靠等几个方面进行,并能够满足未来的交通发展需求。
横断面设计,主干道横断面包括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行人道、中央分隔带、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隔带、行人和非机动车道分隔带、路侧分隔带。分隔带可以为绿地的形式,能够净化空气,乔木能够遮阳降温,增加空气湿度,吸收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降低两侧建筑物噪音。
道路材料上也要考虑绿色环保因素,采用柔性路面,能够提高行车舒适度,并降低噪音,避免过大的扬尘给居民生活带来困扰。道路材料对光的吸收和反射也有不同效果,照明要配合道路材料选择合理的间距,保证行车视野。
3.3 道路交通环境的影响
城市交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城市交通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噪声、振动和大气污染问题,是主要的城市污染源,特别是主干路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已经成为社会突出问题。城市交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土地绿化、水质等,交通建设会对建设范围内土地的物理和生态构成破坏,经过城市河流时对水质和水体动植物都会造成影响。城市交通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建设和运行中会对周围居住居民生活造成一定干扰,道路对城区起到分割作用,影响生活氛围。
参考文献
[1]马交国,杨永春.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国外城市规划,2006(2):71-74.
[2]李晓燕.基于交通环境承载力的城市生态交通规划的理论研究[J].长安大学,2003.
[3]杨涛.城市交通:新世纪的挑战与对策——南京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4]钟东阶.对我国城市实施绿色交通体系对策的探讨[J].中国交通技术论坛,2005(11).
[5]詹运洲.城市客运交通政策研究及交通结构优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