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图书馆为读者服务新思考

2016-12-27马明欣武汉商学院图书馆

大陆桥视野 2016年14期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

马明欣 / 武汉商学院图书馆

移动图书馆为读者服务新思考

马明欣 / 武汉商学院图书馆

移动图书馆存在服务整体水平较低、内容以常规服务为主和服务模式较为单一等发展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在了解移动图书馆传播特征、网络时代读者需求和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基础之上加大跨行业合作力度,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并且通过网络营销的作用让更多的读者认识并且使用

移动图书馆;发展策略;思考

一、移动图书馆现状

移动图书馆是中国移动通讯集团为网内用户提供的增值服务,手机报《移动图书馆》2006年8月24日上线,产品每天发送一期,在做好日常产品制作发送的同时,中心还制作了两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专刊和抗震救灾专刊共10期。目前,中心与全国多家出版社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一) 国内状况

目前国内大部分图书馆移动服务还停留在短信息服务的阶段,图书馆的主动服务仍然依靠短信息。到期提醒、超期催还提醒、预约到书提醒、违规提醒、账户款项提醒、图书馆公告等都可采用短信息服务来实现,这仅仅是实现了移动图书馆的最基本的服务内容。还有一些图书馆建立了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无线应用协议)网站。而3G技术的发展,大大扩展了移动图书馆的新服务内容。中国国家图书馆开发了移动图书馆性质的"中国国家图书馆读者服务"应用程序,并放在APP STORE上供用户下载,为iPhone用户提供了一种使用中国国家图书馆服务的便捷方式,其应用程序包含了以下功能:第一,检索功能。支持条码识别,通过拍照条形码识别即可获得图书信息、馆藏及书评信息;还提供了按关键字检索馆藏资源的功能;在支持国图馆藏资源检索的基础上,通过全国联合编目中心可以检索数十家地方馆的馆藏信息。第二,读者卡服务,向拥有中国国家图书馆读者卡的用户提供借阅信息查询、续借、预约等功能。第三,二维QR码识别,可以识别QR码,识别电话、邮件、国图讲座信息、vCard名片等多种格式。第四,国图馆藏本地收藏和保留检索历史,方便读者保留感兴趣的图书信息。由单一的短信服务,到综合性的"中国国家图书馆读者服务",国图移动图书馆的服务项目日益完备,这个移动平台的建立较好地满足了用户利用掌上设备使用图书馆的需求。国图在移动的领域已经抢先一步,站在了时代的前列。

(二)国外状况

在2010年Library Journals进行的移动图书馆调查中,有44%的大学图书馆和34%的公共图书馆说"它们提供了某种类型的移动服务",而大概有40%的图书馆计划在不远的将来提供移动服务。当图书馆开始重新设想其虚拟的公共服务,来满足当下移动用户的需求之时,短信参考咨询服务和通知、移动图书馆网站以及"移动友好"在线目录首当其冲。大学和专业图书馆报告说,它们有兴趣改进人们使用移动设备对数据库、电子书以及图书馆信息和帮助内容的获取[3]。美国越来越多的图书馆进入了移动的领域,勇往直前的图书馆员也持续的扩展着移动创新的边界。康乃尔大学开发了自定义的移动网站和应用,增强现实的导航、馆藏地理位置的呈现、Google Map(谷歌地图)达到导引、公告工作时间、联系方式及常见问题解答等实用型服务。通过QR码实现的按需信息和自助服务的功能、开展电子书和设备的流通,以及扩展的社会媒体的功能 。迈阿密公共图书馆增加了与Facebook、Twitter、Fursquare、Tumble等已经实现移动化的社会媒体的互动。美国高校图书馆普遍采取WAP网站和Application应用相结合的方式,提供更多可供手机等移动设备直接使用的应用程序。哈佛大学图书馆,用户只要登录移动平台,通过认证就可以用获取各种资源,如EBSCO、JSTOR以及LibGuides等。让图书馆扩展用户对于内容的获取变得前所未有的容易,简单的从图书馆移动网站链接出去就可以做到这件事。

(三)移动图书馆的优势

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移动信息服务成为21世纪的新潮流。国外移动图书馆服务的建设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而国内服务模式却较单一。为推动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的蓬勃发展,图书馆应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更新服务理念,加强横向合作;构建具有灵活扩展性的移动图书馆服务系统;加强图书馆门户网站的建设;建立个性化图书馆网页等。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移动信息服务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深刻地影响到人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图书馆利用移动网络技术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已成为情报界研究的重点。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图书馆这种新兴的图书馆形式出现了。移动图书馆译自 Mobile Library一词,原指我们现在广为熟知的“汽车图书馆”。但在移动设备逐渐普及后,移动图书馆逐渐从实体的流动图书馆发展成为用户将电子书、有声书等数字馆藏资源下载到手机等可持移动设备上进行阅读和使用的一种服务方式。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图书馆指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纸书等便携式终端访问图书馆资源,进行浏览、阅读的一种服务方式,是将网络技术与图书馆资源完美结合的形式。

电脑之前的一切媒介把人都栓死了,或拘束在室内,或钉死在椅上。唯独手机把人从机器跟前和紧闭的室内解放出来,送到大自然中去。你可以在高山海滨、森林草原、田野牧场一边走路一边说话;你可以斩断把你束缚在室内和电脑前的“脐带”去漫游世界。只需要一个用大拇指操作的手机,你就可以“一指定乾坤”。手机便携性的特征决定了移动图书馆具有方便、快速、随时随地可以查资料的发展优势。可以说,移动图书馆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图书馆的信息查询服务,有效的提高了图书馆的利用率。

二、移动图书馆发展问题

(一) 移动图书馆服务整体水平较低

我国移动图书馆理论研究开始于2000年,虽然起步时间较晚,但是,研究速度较快,内容涉及系统架构、集成服务平台和案例研究等。移动图书馆实践开始于2003年,北京理工大学是最早开始尝试移动图书馆的高校,之后,香港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湖南理工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东莞图书馆等图书馆相继开通了移动服务。但是,由于重视程度不够,专业人员缺失,推广力度不够等原因,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整体水平较低,“我国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尚未开通移动图书馆服务,多数提供移动图书馆服务的公共图书馆仅把此项服务作为补充项目,甚至在图书馆网站没有提供相关的链接;仅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重庆大学图书馆等少数图书馆将移动图书馆作为重点的服务项目进行了建设和推广,因此导致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整体水平较低。”

(二)内容以常规服务为主

移动图书馆目前能提供的服务主要有:借阅查询、新书查询、图书预约、图书到期提醒、读者信息管理、讲座公告等内容。内容服务虽然较为齐全,但是,却以常规内容服务为主,这只能满足读者的一般需求,却不能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移动图书馆应该是常规图书馆的有益补充,只有针对读者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

(三)服务模式较为单一

目前,移动图书馆主要采用短信服务、WAP 网站服务和图书馆移动服务客户端三种模式。

短信服务模式则分为定制型和请求应答型两种形式,通过定制短信图书馆向读者发送图书催还提醒、预约书到馆通知、新书到馆通知等信息;读者通过发送请求应答信息达到借阅查询、书目查询和图书续借等目的。WAP 网站服务模式是指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登录图书馆WAP网站完成借阅图书、图书馆电子资源检索等操作。短信服务模式对手机的要求不高,在任何手机上都能实现图书馆信息的传递,但是传递内容受到字数和形式的限制。

三、移动图书馆发展策略

正是3G技术的发展,让移动图书馆服务变为可能,从而扩展了新的服务内容。移动图书馆服务是指用户通过手持移动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通过无线接入的方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获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

(一)重视专业人才培养,加大移动图书馆建设力度

移动图书馆的建设需要具有计算机技术、手机网络传播、图书馆管理等知识的复合性人才。目前,我国移动图书馆发展缓慢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有针对性的专业人才。在今后的发展中,首先需要重视移动图书馆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了解移动互联网发展规律,具有移动图书馆专业知识的专业人才。除此之外,需要加大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力度,尤其是要加大读者人数最为集中的高校图书馆的建设。

(二)迎合读者需求,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内容

读者需求是移动图书馆的生存根本,需要根据读者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多样化、个性化服务。例如,除了提供信息查询、电子书以外,可以尝试提供视频资源下载服务。在网络所有应用中,视频是网民们最喜欢的应用之一,网络视频用户规模一直维持稳定扩大的态势,据互联网数据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网络视频用户数量从2007年底的1.61亿逐步增长至2011年底的3.25亿,平均每年增长4000万人左右。专门针对喜欢视频的读者提供视频资源的下载,一定能吸引更多的读者从而提高移动图书馆的使用率。

(三)加强电子书的借阅服务

可以预计在将来,移动图书馆服务将会更趋于成熟。图书馆服务中,核心理念就是为读者服务,正如深圳市科技图书馆的理念"一切为人的发展,为一切人的发展"。读者希望能随时随地获取电子书,随时随地进行工作、学习和研究。方便读者获取电子书资源,实现电子书的借阅--这将是移动图书馆服务未来发展的重点。电子书的产生和发展一直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正是由于个人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让电子书实现了发展的第一波高潮。而现在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基于3G技术的手持移动终端设备成为主流,电子书正迎来其发展第二波的高潮。 由此可见,用移动图书馆为读者服务工作的开展与深入还需要进行更多地研究、探讨和实践。

马明欣(1969.10-),女,武汉商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情报。

猜你喜欢

图书馆服务
服务侨企创新业 创先争优展作为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图书馆
时间重叠的图书馆
图书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去图书馆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服务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