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发展与风险控制

2016-12-27莫华雄身份证号450105197210150094

大陆桥视野 2016年14期
关键词:产业链商业银行银行

莫华雄 / 身份证号:450105197210150094

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发展与风险控制

莫华雄 / 身份证号:450105197210150094

产业链金融架起了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的桥梁,能有效降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纵向供应链+横向产业联盟”的发展模式对风险控制提出新要求,商业银行必须构建风险管理体系,搭建全面信息平台。

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发展模式;风险控制

引言:

受金融危机以及经济发展模式调整的影响,产业链金融在我国的发展还面临着众多的问题与挑战。从商业银行的层面看,产业链金融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需看清本质,并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才能确保业务的稳健发展。

一、商业银行视角下产业链金融的概述及现状

(一)商业银行视角下产业链金融的概述

产业链金融是商业银行与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客户进行融合,以商业银行为平台,融资服务为手段,对企业提供资金以及信息等相关支持,保障运营资金在供应链环节上的良好运转。在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产业链金融与商业银行已经紧密结合,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甚至世界经济的全面发展也起到促进作用。产业链金融是一个新兴的金融模式,具有客户容纳性高、兼容性强、服务水平高、数据全面等优势,得到众多商业银行的青睐和重点关注。

(二)我国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发展现状

产业链金融是国外传入的先进金融服务模式,与商业银行融合能够产生很好的综合效应。从当前情况看,产业链金融在我国的发展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是商业银行原有的经营模式和理念,还不能对产业链金融提供最好的支持,从而影响到产业链金融的快速发展。第一,受商业银行传统经营定位的制约。商业银行从效益和安全角度出发,更愿意将业务资源投入到大企业集团或垄断企业方面,中小企业不是业务发展的重点,而核心企业供应链的上下游客户多数为中小企业,不一定属支持的对象,这就压缩了产业链金融的客户群体,导致业务不能大范围的推广和发展。第二,产品和服务手段滞后。产业链金融目前发展不成熟,多数商业银行仍以传统业务的理念和手段来开展业务,没有进行创新,在服务产品、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及服务团队方面无法适应产业链金融的发展要求。第三,相应的专业人才匮乏。产业链金融专业要求高,除了相应的金融知识、技能外,还需要掌握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第三方物流、电商平台等方面的运作,由于缺乏足够的专业人才,商业银行在产业链金融的操作流程中面临较多的风险。

二、商业银行视角下产业链金融的发展模式

(一)创新经营管理理念

产业链金融是全球化发展的产物,同时产业链所衍生出来的产品不同于传统的金融产品,商业银行需要摒弃传统的经营理念,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不断实现创新,以全新的思维来发展产业链金融。在创新理念的指导,深入产业链相关企业,全面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经营状况及资金运营特点,结合宏观环境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引导方向,将产业链产品全面融合到企业经营,形成产业链金融的独特优势。

(二)提高金融管理水平

商业银行要提升金融管理水平,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根据企业实际的经营情况及时提出正确合理的服务方案。对当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应该根据自身产业链的金融产品与中小企业的特点,为中小企业建立更加完善和健全的信息体系,实现信息共享,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为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提升金融管理水平必须培养相应的专业人才,需对现有人员进行区别化针对性培养,只有足够的专业人才,才能保证产业链金融业务的顺利开展。

(三)强化风险管控

良好的风险管控是银行开展产业链金融的前提和保障,商业银行要有完善规范的制度保障,建立相应的防御措施,强化风险管理。要完善业务的组织架构,提高管理部门风险防控的专业能力,进而提升银行的整体风险防控水平。要提高流程管理及各工作环节的尽职水平,降低操作风险发生的概率。

三、风险识别

(一)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指债务人没能及时履行相应的义务,从而给银行带来的各方面损失。产业链金融围绕核心企业进行整体授信,基于对行业以及上下游企业的认识,加上核心企业的隐性背书,风险程度较低。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风险点:

(1)授信企业的信用风险。由于整个产业链的企业并不是一个水平上,无论是经营规模、盈利能力或信用状况都存在差异,这就增加银行的授信风险。

(2)专业第三方的信用风险。第三方物流、电商平台、审计、评估等与银行共同配合对授信企业提供相关服务的企业,由于履职存在问题,造成银行受到信用风险的威胁,同时一些第三方企业也会因为自身因素的制约给银行带来风险。

(3)核心企业的信用风险。核心企业经营及市场竞争能力的变化,也会影响到自身的信用状况,从而为银行带来相应的信用风险。

(二)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指相关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由于不专业或者疏忽造成失误,从而给银行带来的损失。产业链金融需要专业性、综合性的业务人才,对业务人员的要求较高,目前该方面人才存在不足,导致产业链金融容易出现相应风险。

(三)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指因为对参与主体及其行为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从而会出现很多不合理甚至是不合法的行为导致银行承受经济损失。产业链金融由银行、企业、第三方机构等较多主体参与,各方面情况复杂,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从而存在较多的法律风险。

四、风险控制的策略

(一)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1.建立风险评估体系,有效规避风险

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从而进行有效的风险规避,这是非常必要的。风险评估体系需对产业链金融业务开展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量化评估,要全面深入掌握产业链中各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信用情况,准确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合理规避,从而降低银行自身的经济损失。

2.风险控制、转移与止损

在整个产业链金融业务的开展过程中,要动态地对产业链中的企业进行信息对接,对产品状态进行实时跟踪,掌握企业的还款能力和周期。如发现企业存在无法还款风险,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化解手段,降低风险发生后带来的经济损失。

3.风险分析与总结

对于已经完成的融资项目要进行总结和分析,不断更新完善风险防控体统,提升管理水平。

(二)搭建信息平台

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更多源于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比如信息延迟、甚至信息封闭等现象,导致银行错失风险处置的有利时机,加大风险发生的概率。信息平台能够为银行和企业提供大量的数据支持,建立信息平台,实现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可以为产业链金融业务提供科学决策的数据基础。通过搭建信息平台,还能带来动态的信息交流和分享,吸引更多的相关企业加入到产业链金融,从而促进产业链金融的发展和提升。

五、结束语

与传统融资模式相比,产业链金融采用的信用捆绑、产业链整体授信的模式,有效降低了银行的信贷风险,但对风险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的整合利用将会成为商业银行做好产业链金融的重要法宝。

[1]朱磊,冯锐.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探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2):22-23.

[2]张菁.商业银行产业链金融发展策略分析[J]中国流体经济,2014(1):110-116.

[3]洪崎.产业链金融商业模式创新[J].中国金融,2014(01):43-45.

[4]郭晓鹏,胡光阔.基于产业链融资的中小企业融资及风险控制[J].中国商论,2015(Z1):66-68.

猜你喜欢

产业链商业银行银行
江西银行
筑牢产业链安全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记忆银行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商业银行应主动融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