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新《纲要》理念指导幼儿园科学教育

2016-12-27李玉敏内江市第一幼儿园

大陆桥视野 2016年14期
关键词:纲要影子科学

李玉敏 / 内江市第一幼儿园

用新《纲要》理念指导幼儿园科学教育

李玉敏 / 内江市第一幼儿园

传统的科学教育普遍存在脱离幼儿实际、强调实施教学计划、纸上谈兵等问题,使幼儿的亲身体验、参与热情、探索欲望大打折扣。本文介绍了用倾听、观察、支持、引导等新手段,尝试让科学教育生活化、社会化、活力化、持久化。

新《纲要》;幼儿园教师;科学教育

教育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所有的教育都是以“帮助学生学习掌握适应现在及将来社会生活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的的。科学教育也不例外,因为创造美好的生活离不开对科学系列问题的亲身感知、发现、探索与学习!儿童成长的世界是一种直观形象、探索感知的世界,更应该赋予玩中学习的美好过程。既一定要示范顺应: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幼儿园新《纲要》精神。也就是要求教师做到:不采取单一说教式的“传授”方法,不小学化,将教育手段多样化,在设计好的科学活动中或者在随机捕捉到的科学事件中适时施教,力求成为幼儿的玩伴,尝试从细小的事物发生和现象入手,积极提供丰富的科学材料,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鼓励他们主动发现科学问题,学习科学知识,给予幼儿有效的支持、合作与引导。教师既是科学学习内容的研究者、设计者,也是幼儿活动的倾听者、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让他们时刻感受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一、重视日常生活、自由活动中的观察与倾听,使科学教育内容生活化

对待周围的世界,幼儿天生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知识无比渴求。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播知识,更要善于倾听、观察。我们就要遵循幼儿这个自然的学习成长规律,用好办法促使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给予他们自己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权利与机会。近些年,学前教育更加提倡少一些集中教育的时间,多一些自由活动的时间,让幼儿拥有更多的自由交往、探索、学习的机会。因为在自由玩耍时间里,幼儿就能时常发现一些神秘的科学现象和问题,自然地产生观察探索兴趣,产生积极学习的动力。作为教师此时应该转换采用新《纲要》理念,及时赶过去观察事件和倾听热点话题,分析幼儿的探索需要,从而迅速确立一些幼儿感兴趣的即兴的科学教育内容,让科学教育内容生活化。如:一次户外活动时,有个孩子在草坪上发现了一群蚂蚁正包围着一只死去的蜻蜓,他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赶紧招呼同伴一起过去看。伙伴们得到消息后蜂拥而上,对这件事情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事情来得突然,老师此时就应该在活动中即兴扮演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而不能单纯的只为了保证幼儿安全,采取阻止全体幼儿行动的简单方法,对事件本身置之不理,这将会错过一次良好的科学教育契机。一旦教师及时赶过去对活动进行观察了解,倾听孩子们饶有兴趣地交谈,再引导孩子们认真观察,鼓励孩子们查资料学习等,就会让这一事件生成关于蜻蜓或者蚂蚁的科学教育内容,如:“可爱的小蜻蜓”、“寻食的小蚂蚁”,就是恰到好处的施教行为。

二、挖掘社区、居住小区、家庭环境等系列教育资源,和家长互动,体现科学教育内容社会化

使科学教育内容社会化,需要我们激发幼儿主动观察自己社区、居住小区和家庭等的环境、设施设备。也就是说:孩子需要学习的科学经验,即科学指导内容还隐藏在孩子现有的生活环境、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里。让科学教育内容不光是局限在幼儿园中,还要辐射到幼儿园之外,引领家长共同关注收集这门学科的教育内容,在陪伴孩子过程中也有意识地发现许多科学教育契机,及时进行教育引导,或者及时与教师合作产生互动教育。如:各种植被、游泳池、喷泉池、体育健身器材等都是可以观察了解到许多科学现象和发现许多科学问题的教育素材。例如关于一次家园互动的科学教育:我班有家长经常来说,孩子们在家不愿吃鸡蛋!我就故意拿了一个早餐鸡蛋在班上吃得津津有味,引起好多孩子对“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科学教育内容:“吃蛋有营养”生成了。孩子和家长们共同收集资料,从家里带来了各种蛋:咸味的、无味的、生的、熟的、皮蛋、泥蛋、鸡蛋、鸭蛋、鹌鹑蛋等等,老师组织幼儿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观察了解。接着还特别开展了探索型主题活动:“区分熟蛋和生蛋”,通过让孩子转一转(转转哪个快)、摇一摇、听一听(听听哪个有声音)、记一记(分别在转得慢和有声音的蛋上做记号),再剥一剥、吃一吃,最后还让孩子自己发现:原来两个记号在同一个蛋上,从而在充分感知与体验的过程中获得了有益的经验。正是因为做到了留心观察、倾听,才发现了来自幼儿园之外系列生活的科学教育内容。当学习的内容是幼儿身边发生的、幼儿所喜欢和感兴趣的时候,幼儿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探索的愿望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是特别积极的,容易深入探讨持续的。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潜能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学习记忆相关内容也会变得深刻难忘了。

三、整合教学各大领域,重视活动的设计,让科学教育活力化

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创设真实自然有趣的生活情境,自然导入施展各种教育手段,保证科学教育活动充满活力,有神秘感。如以故事形式:某某不小心把妈妈的绣花针撒了一地,请幼儿帮忙捡,并提出要求:“利用什么工具能又快又方便呢?”幼儿想出了各种办法:扫帚扫,小勺取,剪刀夹,磁铁吸等等。接着我们发动幼儿一起寻找使用工具操作:纸,铲子,簸箕,剪刀,回形针,磁铁等等,他们通过比较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磁铁吸针最快最方便。我们还开展了捡针大比拼活动:请各组幼儿选择不同方法捡针,如:一组用手捡,一组用磁铁吸等。通过这个比赛活动,进一步巩固了幼儿对磁铁的认识,感受到了学习科学的奇妙和快乐。

此外,我们还可以重视幼儿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科学问题设计科学教育内容,如:衣服上的火星,头发开花,米饭的粘性,苹果削皮后会变色,冬天的蚊蝇等等。我们把一些看似平凡琐碎的事物,另一层面体现科学教育内容的活力化,有神秘感。又如:人和动物的指甲、眼泪的用处、氢气球的浮力、蛋宝宝学游泳、孵小鸡等。

四、教师给予活动的大力支持与引导,体现科学教育内容持久化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幼儿随时都可能会产生许多问

题,但由于年龄的特点和经验有限,他们往往还不会经验型、目的性地去一直观察、归纳。这时就需要家长、老师及时地介入和引导,使科学的探索深入持久下去,从而帮助孩子继续学习到底。例如:有一次我带领小朋友们在平台上自由的玩耍,我发现许多幼儿都在做“踩影子”的游戏,他们对影子非常感兴趣。于是我便抓住这一契机,组织幼儿去找影子,找找自己身边各种不同的影子,观察各种影子有什么不一样?孩子们发现:有的影子在前面,有的影子在后面,有的在左面,有的在右面,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大,有的小。当幼儿有了各种不同答案后,都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我,好奇地问:“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呀,怎么会这样呢?”于是我又充满热情地一一作答。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找到了答案。为了激发幼儿继续探索,我又提出了疑问:“是不是一天中,我们的影子总是这样不变的呢?”、“什么时候、什么情况才能看到影子呢?”,这又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由此可见,教师必须通过观察、倾听、再到玩伴式参与幼儿的活动,去支持和引导,才能使科学教育活动得以继续开展、维持、延续,持久深入下去。

总之,幼儿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尽可能涉猎了解各种社会科学知识与自然科学知识。用以迅速回应儿童对科学知识问题的需求,及时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努力用新《纲要》精神去保护儿童对周围环境与事物的科学探知兴趣,并引导他们正确了解认识周围事物。这样科学教育就会尽可能地做到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克服从前那种单纯的,只采用计划式、传授式的教育方法。让我们努力为未来的幼儿科学教育奉献一份力量,努力成为科学教育活动的倾听者、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吧!

猜你喜欢

纲要影子科学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21年版)》为什么做?怎样做?做什么?
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
点击科学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科学大爆炸
What a Nice Friend
和影子玩耍
不可思议的影子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