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金融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2016-12-27朱宏任

中国中小企业 2016年12期
关键词:小微实体金融

文/朱宏任

大数据金融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文/朱宏任

近年来,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互联网新技术发展迅猛,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发展理念与模式,也开辟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新路径。

大数据助力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八年前,当人类还在憧憬21世纪的美妙前景时,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投资公司宣告破产,继而次贷危机出现,开启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帷幕,其影响至今未消。众多的经济学家在讨论其原因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过度发展的虚拟经济造成货币“脱实向虚”及实体经济“空心化”却是不争的事实。

当时,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政府采取了包括四万亿投资的一揽子措施,有效对冲了外需大幅下降的影响,恢复了经济增长,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增强。但与此同时,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愈发突出,产能严重过剩侵蚀了发展空间,成本过快上涨消弱了已有竞争优势。解决这一问题的路径在于经济增速尽快转向中高速增长轨道,经济发展转向中高水平。

今年上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从2011年的9.2%降到了6.7%,在传统产业出现收缩的情况下,新经济的元素十分活跃。这种增长率和增长结构变化的趋势,正是我国经济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客观反映。

毋庸讳言,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密切结合是加快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而目前这种结合尚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上半年,人民币贷款新增7.53万亿元,超过2009年上半年1600多亿元。在当前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减速寻底、加快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由于难以精准调控投入货币资金的流向,超发货币没有注入实体经济,而是更多地流向具有“高杠杆、高风险、高收益”的融资性虚拟资产市场,信贷资金过多被房地产占用。去年股市剧烈波动、今年年初以来部分一、二线城市房价暴涨等现象,反映出经济领域“脱实向虚”问题值得高度关注。

金融系统近年来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不少进步,但是整体来说仍难以适应形势需要,特别是在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方面。问题的最终解决有赖于金融体制机制的深化改革,但新模式、新技术的作用不容小视。特别是以大数据金融为特征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有助于重构传统的银企关系,使金融部门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企业经济社会活动中的相关信息,准确判断企业的发展潜力与实力,精准定位融资需求和预防风险,应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小微企业应是大数据金融服务的重要对象

当前,经济结构性调整处于攻坚期,只要不滑出明显影响就业的底线,趋缓的增速在一定区间内波动当属正常。由于互联网大大降低了就业门槛,伴随着创业热潮的兴起,政府“放管服”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成效,新经济新业态支撑就业的能力超出预期,缓解了当前的就业压力。今年上半年,一是企业快速增长。全国新登记企业261.9万户,日均新登记企业1.4万户,同比增长28.6%;个体工商户也呈快速增长势头,全国新设市场主体日均超过4万户;截至6月底,全国各类市场主体达到8078.8万户。二是服务业为主。第三产业新登记企业同比增长30.2%,占新登记企业总数的81.1%。与电子商务相关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的新注册企业数量同比增速高达四成以上。三是小微个体为主。新增市场主体中,绝大多数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户均人数约7.7人,个体工商户户均人数约2.8人),成为城镇新增就业717万人的主要载体。

要使快速增长的小微企业能够健康成长,一定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长期以来,由于多层次资本市场发育不足,中国企业融资渠道狭窄,间接融资仍是主要路径,小微企业反映遇到的困难,首推信贷无门、融通资金成本过高的问题。据中国人民银行介绍,2016年6月末,人民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9.31万亿元,同比增长15.5%,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企业贷款余额为30.7%,尽管金融部门做了不少努力,增速及占比均比上年同期有所提高,但与中小企业的贡献和需求相差甚远。

小微企业长期以来无法获得充足的金融服务,其原因除金融系统有待深化改革外,还在于自身的信用评价困难以及风险不确定性大。现状说明,在既有的机制框架下,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靠传统手段甚难做到。

互联网与金融相互借力,大数据金融应运而生,形成了全新的解决之道。大数据金融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一代通信信息技术的优势,将金融产品、业务、组织和服务全部进行数字化重构,构造标准化信息。面对量大面广以及信用、信息两缺的小微企业,金融机构通过大数据金融技术,借助对企业经营和全供应链数据采集以及用电、用水、纳税等相关信息的提取,根据风控模型比对分析,形成信贷支持具体小微企业的判断和意见。大数据金融的充分运用,可以使金融机构在大幅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成本,置风险于可控,取得递增的规模收益,并大幅度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能力。

大数据金融需在发展中提质增效

大数据金融的发展正受到金融和互联网领域越来越多的重视,从一定意义上讲,银行就是为千家万户提供金融服务的大数据平台,是经营金融业务的大数据公司。大数据技术的快速推进,使得互联网公司与金融体系的全方位结合有可能催生多种新的金融模式。社会资本对这一领域的关注与热情,既为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也为健康持续运行提出了迫切要求。应该清楚看到,大数据金融仍处在有待进一步完善的成长期,尤需要防止诚信缺失、无序无规、一味炒作概念、非法套取资金的野蛮生长局面。面对大数据金融的下一步发展,谈几点建议看法。

一是注重夯实基础,保障安全。结合国家十三五金融与信息领域的专项规划,加强国家指导,统筹金融数据资源和社会相关数据资源,在对现有数据中心及服务器资源的改造和利用基础上,建设绿色环保、低成本、高效率、基于云计算的国家级大数据基础设施和区域性、行业性数据汇聚平台。加强对重要数据资源的备份及保护,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安全支撑。

二是注重建立标准,形成体系。把推进金融大数据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放在优先位置,建立覆盖金融体系和相关领域的数据标准和统计标准体系,加快计量、标准化、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等大数据产业质量技术基础建设,开展标准符合性评估和标准验证。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标准制定工作。

三是注重改善供给,大力创新。以政、产、学、研、用相结合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的创新模式,开展金融大数据科学研究与成果应用示范。在大数据的采集、存储、清洗、建模、分析、可视化、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等关键应用技术环节形成重点,积极探索,争取突破。打通大数据创新应用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形成万众创新的新热点。

四是注重跨界合作,服务小微。围绕开放、协同、共享的理念和目标,建立金融大数据产业公共服务支撑体系,以开源分享方式组建产业联盟。强调金融大数据服务实体经济,深化在各行业的创新应用,推动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的深度融合。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利用大数据金融成果,拓宽领域,简化手续,探索创新协作共赢的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

我国发展大数据基础好、潜力大,发展金融大数据的路径已经逐步清晰,目标逐步确定。相信随着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在政府指导下,一定会有更多方面的社会资源投向金融大数据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领域,不断提升金融发展乃至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作者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党组成员、总工程师)

猜你喜欢

小微实体金融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小微课大应用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实体书店步入复兴期?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小微企业借款人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