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毕马威眼中的全球养老投资新风向

2016-12-27编译刘欢

中国商界 2016年9期
关键词:养老院居家养老

编译 刘欢

毕马威眼中的全球养老投资新风向

编译 刘欢

老龄化社会迫使全球医疗服务大变革的同时,也启动了新的投资风潮。但是,风向何方吹?

接受长期居家护理的65岁以上老年人比例

世界经合组织的预测十分清楚:到2050年,经合组织国家内80岁以上人口将是目前的两倍,其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从3.9%上升到9.1%。其中半数生活不能自理,尤其是老年痴呆症、心脏病、骨质疏松症等慢性疾病老年患者。原本只为急症患者准备的医疗系统,将难以应付局面。

通常,大家的意识是:为保障老年的身心福利,他们可以入住专业养老机构,这样花费会更低。但是,据毕马威咨询公司发表的一份对20个国家进行的研究报告显示:在未来15年内,养老院的入住量将会增长68%,每个国家对于养老提供的服务和补贴政策,都折射出这个国家的文化底色与人文态度。政府预算和人口老龄化现实之间的角力残酷且真实。科技的日益发达和诊断、治疗设备的小型化趋势,使得老年人可在家中获得更好的养老服务,这也影响着老年人对养老院和专业护理人员服务的需求。

在美国和日本,养老服务行业虽然正在蓬勃发展,但在公共财政日渐紧张的当下,一些国家政府正在削减对“相对低效”的养老院系统进行支出和补贴。为居家养老提供便利,并追加相关领域的投入与补贴,是政府更乐于见到,也是老年人更易接受的养老方式。

《国际医疗保健商情》的出版商马克斯·贺托福说:“养老院运营商难以盈利,是全球范围内的普遍现象。比如在西欧,政府鼓励老人多住在家里。正是这个缘故,每位去世老人在养老院的住宿时长,从十年前的平均3到4年,降到现在的12至18个月。”

位于荷兰和瑞典数以千计的养老床位因此趋势而消失。在英国,占总数1/4的养老院(约5000家),已经债务缠身,可能在三年内关闭。

这使得居家养老的新兴市场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发展前景,至少对于欧洲来讲是这样。提供养老院管理服务和居家养老服务的世界知名企业比利时的高助公司,目前正在乌拉圭拓展业务,但是中国才是市场红利的核心所在。由于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和不断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两位父母和四位祖父母,如何依靠远方的一个孩子来照顾?巨大的现实压力下,中国也将经历一个从养老院增长,到居家养老增长的一个过程。

在发展中国家,把老人送去养老院的行为,仍处于尴尬地位。例如,巴西、印度和沙特阿拉伯等中东一些较为富裕的国家,提供老年人护理的主体仍然是医院。在巴西,将老年人从家里送到养老院,会遭人非议。在印度和中东,人们认为,老年人除开住院的时间外,都应由家人照顾。

养老领域的私募基金资深人士赫尔穆特·舒斯特认为,为避免医院病床被老年人占用,应提供家庭照顾与医院之间的过渡服务:康复服务,或者提供居家护理,从源头上降低入院治疗的需求量(这样也可降低老年人的痛苦,某些情况下也可降低养老开支)。

国际咨询机构“大观研究”的数据显示。总体而言,居家护理的市场吸引力日趋增强,预计到2020年,全球规模将达到3550亿美元,年均增长7.8%。

研究表明:大多数印度人认为,在家庭经济状况许可的前提下,通过在家里安装医疗设备,可以大幅度改善家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总部位于巴黎的一家公司,开发了一套名为“母亲”的动作追踪设备,可以监控房间的温度、老年人的卧床时间、冰箱门的开关状态,甚至是老年人是否已经服药。亲人可以远程获悉老年人的各项数据与实时状态。

机器人公司“深思”,发明的库比机器人使看护年迈的父母更加容易,它可以远程摇摆和旋转ipad以变换视角,让关心老年人的亲人们更容易地看到老年人当前过得怎么样。

养老护理公司和其他专业结构可利用物联网技术的进步来节约成本。如在英国英格兰北部的“爱戴”公司曾运用双向安全视屏为养老院提供远程医疗服务,使该养老院当时的住院率下降了1/3以上。这一系统可以判断各位老人的病症轻重状况,仿佛护士随时在老人身旁,并远程给出如何照顾老人或是否立即送医的建议。2016年2月,该医院启用了新的数据中心,以便更广泛地为养老院或居家养老提供上述服务。

通常情况下,医院难以快速采用新科技。原因在于:人们虽然可以通过平板电脑向医生咨询问题,但是政府对于医院提供的诊疗服务,仍有诸多规定。我们相信:政府对于新科技纳入医院体系的积极态度,将对老年人获得更高生活质量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猜你喜欢

养老院居家养老
养老生活
日本Sakuragien-青森养老院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This 11?year?old student brings joy to seniors one wish at a time 11岁学生助梦养老院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In My Next Life
养老更无忧了
微生高的往事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