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头族”现象的研究

2016-12-27郑蕊王毅敏吉林大学

科学中国人 2016年35期
关键词:低头族低头受访者

郑蕊,王毅敏吉林大学

“低头族”现象的研究

郑蕊,王毅敏
吉林大学

以问卷调查为基础,通过对统计结果的分析总结出“低头族”现象的基本理论。“低头族”群体日渐壮大,其成因与影响涉及到个人与社会的众多方面,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提出多方面解决办法,希望能够呼吁社会各方的关注,促进社会良好发展。

低头族;移动互联网;手机

1 综述

1.1 调研背景

“低头族”泛指那些只顾低头玩手机而无暇顾及他人与周围环境的一类人群或一种社会现象。央视发布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人日均休闲时间约2.55小时,并且超4成中国人已成为“低头族”,闲暇时将低头玩手机、平板电脑作为休闲方式,并且该人群呈壮大趋势。数据显示,相较于“低头族”,“抬头族”平均每年能多挣约4000元。可见,“低头族”与“抬头族”休闲方式的不同暗示着他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也影响着他们的发展轨迹,“低头族”现象已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

1.2 调研目的

通过实际调研和理论分析,全面客观地了解“低头族”现状。总结手机在带来方便的同时,因为过度使用而造成的众多负面影响,分析其形成因素,并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本次调研,初步形成“低头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帮助人们更加合理地使用手机,使手机在社会和谐发展中起到良好作用。

1.3 调研方法

采用“事实—解释”的调研模式,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要途径收集大量资料,进而通过统计方法与交流讨论分析其成因、影响和解决办法。问卷调查在线上线下同时开展,为期一周。问卷共有25道选择题,内容涵盖受访者使用手机的客观情况和对于该状况的主观认知。后续进行了三次基于上述调研结果的分析讨论,参与者为带队教师与学生团队。

2 成因分析

2.1 年龄差异与手机依赖程度

图1不同年龄人群对问题“您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大约是多少”的回答情况统计。

图1

图1 显示,80后和90后群体日使用手机时间普遍在四小时以上,70后、60后及以下的受访者的普遍每日使用手机一到两小时;整体可归纳为,成年人群中相比较,越年轻的群体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深。其原因在于年轻一代对新兴技术有着更好的接受能力,能够全面利用手机的诸多功能,更容易产生对手机更深的依赖。

2.2 从众心理的影响

从众心理指人受到周围人的影响,从而在自己的感知、判断等方面表现得符合舆论和所处环境的现象。在本次问卷调查的问题“如果周围人都在玩手机,您是否也会被影响拿起手机”的结果统计中,83.59%的受访者选择“是”,16.41%的受访者选择“否”。一个人只有从属于社会才能生存,没人能完全维持自身独立性。因此当手机日渐普及,功能不断扩大时,大部分人将手机作为生活的重要部分,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习惯,助推了“低头族”现象的形成。

2.3 信息时代的推动

在本次问卷调查的问题“您认为通过手机获取信息是否让生活更充实”的结果统计中,81.42%的受访者选择“是”,18.58%的受访者选择“否”;另有51.21%的受访者表示“长时间不刷新新闻或不关注好友动态就会不自在”。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及时获取信息不仅是经济发展的要求,更成为了普通人的生活习惯。而互联网是信息传播最便捷的途径,手机客户端更高效地符合了人们的信息需求,不失为“低头族”现象的一大成因。

2.4 孤独氛围的促成

图2问题“您认为身边的家人朋友因为玩手机而忽略您吗”与问题“您认为自己因为玩手机而忽略身边的家人朋友吗”的交叉分析

图2

图2 显示,高选择率都出现在两个问题相同的选项上,即“被他人忽略的人”更容易“忽略他人”,“没有被他人忽略的人”更不容易“忽略他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忙于工作却疏于与身边人交流,多少人比邻而居却不知对方姓名,多少人在欢聚时刻仍低头玩手机……虽然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物质生活日渐丰富,但很多人内心依旧感到孤独,缺少能够倾诉衷肠的朋友友,很多人想拥有挚友却怯于主动沟通,正是这种亟待排除的孤独感,导致了部分人“沦为”“低头族”。

3 负面影响

3.1 健康问题

本次调查中,65.63%的受访者表示担心过度使用手机带来的健康问题。手机对健康的影响确实不容小觑,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直接危害就是视力下降、颈椎酸痛,还容易造成颈肩部肌肉僵硬、痉挛,久而久之,就可能会导致颈椎曲度变直、颈椎间盘突出[2]。此外,相关报道显示,长时间使用手机还会加大罹患脑瘤、白内障、黄斑病、骨质疏松、皮肤炎等疾病的风险[2]。

3.2 安全问题

本次调查中,58.2%的受访者表示担心过度使用手机带来的安全问题(如过马路不注意看车等);另外,8.36%的受访者表示经常在走路时看手机,28.17%的受访者表示偶尔在走路时看手机。紧盯屏幕,忽略周围环境是“低头族”的重要特征,直接导致人对外界变化的察觉和应对能力大大下降,增大了意外事故的发生几率,特别是沉迷手机导致的交通事故近年来屡见报端。

3.3 社会氛围问题

本次调查中,22.29%的受访者表示微信、QQ等社交软件在自己的人际交往中起主要作用,72.76%的受访者表示起到了辅助作用;另有56.66%的受访者认为在网上交流比面对面交流更自如。可见,社交软件沟通现已成为人们日常沟通的重要渠道。诚然,网络沟通可以避免电话沟通和当面交流中尴尬的窘境,但过度依赖则会导致现实交流日趋冷漠。“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你面前,你却在低头玩手机”,看似荒诞的一句话道尽了社会的无奈。冷漠的社会氛围一旦形成,反会促使人们通过手机寻求排遣,形成恶性循环,让社会进一步陷入冷漠化的泥淖。

4 解决策略

4.1 正向引导

想要遏制“低头族”现象进一步发展,意识到沉迷手机的危害性首当其冲。媒体应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通过舆论手段倡导大家“放下手机,关注生活”;学校等单位应举办讲座、论坛、各类集体活动让内部人员向“低头”说不;更重要的是,政府可以成立专门机构实现对以上正向措施的督促与调控。

4.2 强制措施

对于问题的根治,强制措施是必要的。单位内部可以完善规章制度明确手机管理,建立奖惩制度;政府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沉迷手机为诱因的公共安全事故的惩处力度。强制措施可以有效加大人们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起到良性效果。

4.3 手机自净

受古训“解铃还须系铃人”的启发,可以开发相关手机应用通过用户自己的设定,实现对手机使用限度的控制。手机应用开发商也可以在手机应用中增加使用时间提醒等功能,帮助用户合理有度地使用手机。

4.4 自我控制

当然,问题的解决根本上还需主体的努力,合理科学的“戒瘾”方法必不可少,现列举以下三例。

4.4.1 寻求替换法

也称为转移注意法,指找到其他的事情做,让自己忙碌起来,没有时间玩手机。前提是替换的事情必须也是你感兴趣的,足以遏制玩手机的冲动。坚持一段时间的“强迫治疗”,效果会渐渐呈现[1]。

4.4.2 碎片集中法

指改掉零碎时间玩手机的习惯,可以计划好固定的时间段,专门用来刷微博、看视频、玩游戏等,每日遵守。比如早午晚的休憩时间,或是在每小时的最后五分钟查看手机,最好辅以监督者,以期达到最佳效果[1]。

4.4.3 心理暗示法

即在内心为自己“戒瘾”注入正能量,可以在每天清晨暗示自己,“没有手机的生活很清静,很惬意”。也可以在完成设定的目标后,以适当形式鼓励自己,激发更大的积极性,努力摆脱“低头族”的“高帽”[1]。

[1]胡玲娜.新媒体环境下“低头族”的受众行为与心理分析.科技传播,2014年第14期

[2]吴伊灿,邱思瑶.论网络时代衍生的“低头族”."西华杯"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成果论文,西华大学凤凰学院,2014年

郑蕊,(1982-),女,辽宁昌图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工作单位吉林大学学生工作部,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王毅敏(1997-),男,河北怀安人,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2015级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低头族低头受访者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BMW 325LI XDRIVE 向现实低头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地铁站点名批评“低头族”
“低头族”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