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农艺专业本土化特色课程教学实施的探讨

2016-12-27黄永宏湖南省桃源县职业中专

科学中国人 2016年35期
关键词:本土化特色生产

黄永宏湖南省桃源县职业中专

现代农艺专业本土化特色课程教学实施的探讨

黄永宏
湖南省桃源县职业中专

现代农艺专业本土化特色课程《大叶茶生产技术》《烟草生产技术》的教学实施要“立足地方特色,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包括现代农艺专业特色课程教学组织形式,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校企合作共建完成课程实施等。

现代农艺;特色课程;教学实施

本文系湖南省规划课题“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农艺专业本土化特色课程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XJK012BZXX033)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一、课程性质和实施原则

本文探讨的本土化特色课程是针对湖南省桃源县的《大叶茶生产技术》和《烟草生产技术》。所开发的课程是对应当地特色产业桃源大叶和烟草生产的,人才的培养目标就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在开发和实施中始终坚持四个原则:

(一)实用性原则

桃源大叶是本县特有的地方优良茶树品种,用其加工制作的"野茶王"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该品种由深山发现的野生茶培育而成,具有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特点。现其产量提高、质量提升、文化发展都受到人才瓶颈的严重制约,全县从种植到加工、销售,岗位需求上万人。

桃源县也是国家烟草基地单元,年种植面积二万多亩。按照技术配备标准,企业的技术岗位需求加上乡村技术干部和科技示范户缺口不下千人。地方经济特色需求,需要中职校开发和实施本土化特色课程,加强实用人才培养。

(二)专业性原则

1、主动对接产业。大叶茶的发展由政府专门立项,花了三百万扶持野生大叶茶的苗木繁育工作。本土化特色课程的开发就要主动对接大叶茶生产行业,了解生产实际。学校组织专业教师开展产业调研,根据行业发展水平和岗位能力目标,制订课程标准。

2、自主服务产业。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学校协助企业严格执行生产标准化,使古洞春茶业脱颖而出。确立了“科技提升品质、文化创造价值、品牌拓展市场”的发展战略,先后制订了《生产流程控制程序》《茶艺馆工作流程程序》等各种制度,加强实施与监管,保证企业按生态有机茶叶标准进行生产,提升茶叶品质。如加工“野茶王”鲜叶由每公斤96元上升到每公斤126元,茶农种茶积极性高涨,亩平收入上升到5652元,茶农人均年收入增长80%。

目前,湖南“古洞春”已变成了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选育、市场营销为一体的全国茶业行业百强企业。拥有名优绿茶、红茶、黑茶、特种茶四条生产线。通过了ⅠS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达到了“绿色、有机”的国家标准。

3、指导产业发展。发挥“野茶王”品牌效应,带动桃源茶叶产业。在学校的专业指导和文化引领下,现在桃源除了古洞春茶业有限公司、桃源还涌现出了腾琼野茶王、湘北茶叶等三个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还有桃源县紫艺茶业等130多家初制茶厂,年加工茶叶5200吨。桃源大叶茶现拥有“野茶王”地理标志,“古洞春”驰名商标,“腾琼”著名商标等。茶园面积由原来2万多亩发展到9.6万亩,相关从业人员10万人,年创产值10个亿,创利税1个亿,且桃源大叶茶栽种每年递增五千亩。

4、文化引领产业。2012年,大叶茶系列新品种开发后,按照“品牌拓展市场”思路,学校协助企业编导拍摄宣传光碟,设计茶艺表演,编印产品宣传册,挖掘、丰富品牌文化,加强品牌宣传。目前构建立体销售网络,目前公司拥有自营专店4家、加盟专卖店50多个、省市级代理商20多家。组织参加十九届茶博会,进行大量的宣传工作,提高大叶茶的知名度和社会声誉。

(三)推广性原则。桃源县是农业大县,已形成粮食、茶叶、烟叶、油茶等七大主导产业。“十三五”期间县委政府按照“一个农业产业主导,一批龙头企业引领,一批名优品牌支撑,一批产业基地保障,一批合作组织带动”的思路,巩固提升七大产业,加快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转变。本土化课程开发主要目的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相关技术就是为了推广。要通过课程实施,让本地烟农和茶农也能迅速掌握各项高产栽培技术。这要求所开发的课程能结合当地生产条件,便于实际推广。

(四)实践性原则。学校一方面组织专业老师、技术人员依据岗位能力目标,开发任务驱动的教学项目。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参与教学实践、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既可以保证技术开发力量,同时又促进教学改革,让学生结合实际锻炼专业操作能力。如大叶茶生产技术教学尺依据农时农事,进行大叶茶的栽培、采摘、加工实习,完成识岗、练岗和顶岗过程,同时对企业也是技术和人力的支持。

二、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

(一)学制教育。课程在实施中主要依托学制教育,学校将现代农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锁定在服务本地经济建设上,将大叶茶生产技术和烟草生产技术作为专业核心技能,所培养的人才主要是进入本地大叶茶和烟草生产行业。

(二)短期培训。学校依托县职教中心组织农村劳动力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加强烟农和茶农的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如在大叶茶生产技术方面,学校分别组织了的施肥、扦插等技术的培训班;在烟草生产技术方面组织了漂浮育苗、化控等技术的培训班。针对桃源大叶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学校还和企业一起开发了绿茶和红茶的茶艺文化,并组织茶叶生产和经营大户参加了大叶茶的茶艺培训,以利更好的宣传当地茶文化。

(三)网络教学。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建立科技咨询平台,充分利用学校“服务三农”网络平台,为广大学员进行技术辅导和科技咨询,解决学员生产实际的难题。利用智慧校园平台通过微课、幕课等组织网络培训,开展智能培养、技术咨询服务等。开发的网络资源包括:大叶茶生产技术和烟草生产技术项目教学的微课;特色课程的以“基础模块+专业模块”的课程资源;以典型工作任务、依农时农事为载体的实景教学视频等。

(四)科技服务。桃源职专内设一个农科教服务中心。该中心集农业教学和技术推广于一体,不仅长年对农民进行培训,还结合精准扶贫实行“五送”:送政策、送科技、送资源、送资料、送温暖。为了充分发挥培训的社会效益,还需对学员进行回访和跟踪,特别是加强学员后续扶持工作,解决他们生产和创业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为其创业保驾护航。

三、课程实施管理模式

(一)三年三循环教学模式。本土化特色课程实施均须经过识岗、练岗、顶岗三个阶段,其中学校和企业本着“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原则开展深度融合,实行双主体育人。三年学制中具体依据农时农事,对大叶茶和烟草栽培过程中的育苗、栽培、病虫防治、产品收获、加工、销售等各个重要环节进行循环式教学。

(二)快乐课堂教学模式。本土化特色课程实施以打造“快乐课堂”为主线,大力推行了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大胆创新教学方式。创新项目实景教学,推进“三阶段八环节”的课堂教学改革,打造“快乐课堂”。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兴趣,还倒逼了教师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有效提高了本土化特色课程的实施。

(三)科技示范模式。建立“项目引领”的基范和技术推广模式。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科技推广过程中,充分利用生产基地进行先进生产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工作。要求该项目足以引领产业的转型升级,起到科技示范作用。建立“三点一面”典型扶持项目示范模式。确定大叶茶或烟草生产中的每个项目重点扶持三个培训学员,分别位于具有本县的三阳镇(东路)、茶庵铺乡(南路)、盘塘镇(北路片),保障示范效果足以涵盖全县。

四、校企合作共建完成课程实施

(一)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如在大叶茶生产技术课程开发前,先建立由县农业部门、学校和古洞春茶业等主要企业参与的董事会,积极探索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紧密合作的“校企一体、产教并举”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组织专业老师到本县茶叶企业,农户对茶品种、面积、产量、成本投入、生产效益情况进行调查。再据产业现状和不足,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二)共同制订课程标准。根据行业企业现状,确定各个岗位能力目标,再根据能力目标确定课程标准。其中项目教学顺序也须根据本地生产实际和农时农事进行调整。比如《大叶茶生产技术》原来的教学顺序是:先教大叶茶育苗——移栽——修剪——管理——采摘——加工;其中采摘加工顺序是:高端绿茶加工(芽茶)——大宗绿茶加工——红茶加工——黑茶加工。而下半年新生入学,首先接触的黑茶加工,扦插苗繁殖,与专业知识教学极不相符。

(三)共同开发特色课程。校企通过调研后,开发有《大叶茶生产技术》《烟草生产技术》等4本乡土化课程的纸质教材,用配套的教学课件140多个。同时还开发有《大叶茶生产技术》《烟草生产技术》的实习实训教材。专业核心课程实行了数字化教学。建立了服务三农网站和现代农艺专刊,聘请专家和专业教师一起为农户和学生进行咨询和辅导。

(四)共同实施课程、人才共育共享。在董事会的统筹下,整合校企教学资源,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群,制定现代农艺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标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桃源县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提供人力支撑。课程实施效果考核,须改革评价机制。完善由董事会成员、茶叶行业协会、教师、学生、专业负责人、督导、毕业生、用人单位、家长及同行等多方参与的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学校一方面组织专业老师、技术人员进行项目开发,另一方面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负责学生的实习实训指导,负责协助网络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全面配合学校本土化特色课程的实施工作。

[1]彭同明等.高职行动体系课程开发探索[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03)

[2]李正祥.对中职课程教学评价改革的思考[J].农业教育研究, 2010(03)

[3]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05)

[4]张梅.基于行动导向的中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1(24)

[5]赵仁发.产学研结合促进农类专业改革和发展[J].安徽农学通报,2010(21)

黄永宏,湖南省桃源县职业中专,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本土化特色生产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新格义”阐释:西方文学语言学阐释的本土化问题
特色种植促增收
论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发展
冬奥会背景下奥林匹克教育的本土化价值研究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反生产行为差异化治理策略
微生物发酵生产DHA的研究进展
许冠文喜剧与香港电影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