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为人们看病提供更多选择
2016-12-26叶婧郭雅茹黎华玲刘斐
叶婧+郭雅茹+黎华玲+刘斐
28岁的山东济南市民于静洁已经习惯在就诊前一天,先打开手机APP,为自己预约一名医生。
“第二天只要按时去诊室,不用等多久,就能见到医生,从挂号、支付诊费,到取药,都只是动动手指的功夫,比过去节省太多时间。”于静洁说。
于静洁的经历如今在中国并不鲜见,在北京、上海、广东、河南等多个省市,互联网与医疗资源的对接已经从网页走进手机APP。目前,中国以“平安好医生”“春雨医生”“医生树”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医疗服务APP已达2000多款。其中,预约挂号类占31.3%,问诊资讯类占30.3%。
易观智库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48.8亿元,增长率为 62.0%,预计2018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291.5亿元,2016年至2018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60%。
依托互联网,分享经济在医疗这一民生领域获得延伸拓展,既整合并最大化利用了资源,又为备受诟病的“排队2小时,看诊5分钟”问题提供了解决之道。
继中国政府于2015年将“互联网+”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规范和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创新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服务。探索推进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移动应用服务等发展。
受益于互联网与医疗的深度融合,过去只有在医院才能获得的专业医师诊疗,如今人们在家就能实现。
千佛山医院是山东省内为数不多的省级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在“互联网+”浪潮下,千佛山医院一些科室也纷纷试水这一领域,将实体医院与互联网平台相融合,患者可以通过网络享受到查看化验单、缴费、咨询等服务。
千佛山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李翠荣说,为解决患者的排队问题,近年来医院陆续推出了多种挂号和缴费的平台,最早是电话、网站预约挂号,2015年开始使用支付宝挂号、缴费,2016年正式启用微信挂号缴费平台。
近年来,中国对医疗事业的改革进入实质阶段,这给移动医疗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专家认为,医疗改革加上养老改革,给移动医疗产业带来了广阔前景,加上当前的社会实际,民众对移动医疗的刚需越来越强。
《2014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发展状况蓝皮书》指出,中国移动医疗APP数量的爆发式增长与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和中国医疗环境密不可分,医疗资源的不足和分配不均加重了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而移动医疗则可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能够提高效率、简化流程并让医疗服务更具人性化。
相对于传统的医院就医,移动医疗不仅可以省去挂号、办卡等繁琐步骤,还能对患者情况进行持续跟踪。
千佛山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李燕说:“我没事时就可以登录手机软件,有针对性地解答家长们的提问。而对吃夜奶、吃饭加辅食等儿童保健领域的共性问题,家长也可以从我分类主题中找到答案。”
但业内人士表示,方便、快捷又新鲜的移动医疗在服务患者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隐患。
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认为,问诊模式不能解决真正的医疗问题,相反误诊风险难以控制,易加剧医疗安全隐忧。“网络只是工具,无法做到让医生和患者近距离交流接触,可能会造成一些信息遗漏。”
另外,一些参与互联网在线问诊的医生认为,由于门槛过低,当前互联网医疗行业鱼龙混杂,信息解答内容良莠不齐,直接影响用户对该行业的信任。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已注意到该类问题,要求加强互联网健康服务监管。
王忠武认为,“互联网+医疗”带来诸多好处,是发展健康产业的新路径,政府可以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给市场留出足够空间。但其作为新生事物,目前还处于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状态,应及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让“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避免医患矛盾由线下蔓延至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