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兴历史街区的城市设计初探

2016-12-26孔俊婷杨琛

现代装饰·理论 2016年9期
关键词:肌理文脉使用者

孔俊婷 杨琛

引言

现如今,历史街区已经被视作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我们应像看待矿石、石油一样珍惜这些历史街区。伴随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各地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城市设计实践中,面临着传统街区的合理更新、延续地域文化、突出城市特色、重塑街区活力等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城市更新发展中急需解决的。

重塑历史街区活力的城市设计理念

1.保持空间整体性

构成历史街区的空间形态的

个关键要素是建筑,但这些建筑并不是个个孤立的建筑单体。历史街区内的建筑高低错落、主次分明、连接呼应构成了一个协调的整体。正是这些形态和功能上联系在一起的建筑,才使整个历史街区有了丰富宜人的场所空间。因而设计师必须对历史街区的整体细心把控,把握住街区整体的空间、风貌、文脉特质,使更新改造后的街区依然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2.维持环境多样性

环境的多样化在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实践中也是重中之重。首先是生活上的多样性,街区内人们的活动是街区活力的本源,因此多种多样的生活活动是维持街区活力的根本;其次是感观上的多样性,应合理保存街区内各个年代的各具特色的建筑和构筑物,以此来维持街区内多样的风貌。但需注意,这种多样性不是混乱的,应是有秩序的,在更新中应做好空间的整合与重构。

3.强化街区场所感

历史街区的活力寄托于其形成的场所感之中。设计师应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心理和行为需求,营造宜人的街区空间。设计师不可忽略,在历史街区内的每处细部的处理,

棵恰到好处的树,

处精致舒适的座凳,一个别致的景观小品等等都有可能营造出良好场所感,良好的场所感促使了街区内人的沟通交流,人与人之间的“故事”也在此发生。

4.保证街区可持续发展

历史街区内的历史文脉、建筑景观、社会关系等的发展构成了历史街区生命的延续。应据此维护其“生命”,保护、发展和更新历史街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修正了曾经城市更新改造中大拆大建的思路。合理的历史街区的更新应是分期、分步推进的。在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实践中,找出历史街区的主要问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处理,若条件尚不成熟则应谨慎处理,不要盲目改造设计。

历史街区各空间要素的城市设计方法

1.整合街区空间肌理

空间肌理最能展现历史街区的地域性。在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城市设计中,处理已经存在的空间肌理和建筑环境会有不同的思路,与之对应的也会产生各不相同的空间形态。历史街区往往都有着独特的风貌和文化特色,因而空间肌理及历史文脉的延续己经成为保护更新实践中的基本原则。对于街区内将要新建的建筑,应遵循原有历史街区的肌理。置入的新建筑或插入或置换旧建筑,进行有机的保护改造。不应为追求表面上的环境美化而进行大规模的拆除和新建,丢失街区历史文脉。

2.延续街区空间尺度

首先,空间尺度的协调是一种设计师对美的追求,实践中应做到新建的建筑在体量风貌等方面上与原有历史街区相协调。其次,历史街区的城市设计不仅要从美学层面看待空间尺度,更要注重历史街区空间符合人体尺度,适宜的人体尺度方便了街区内的使用者,增强了街区空间的使用效率。

通常的,历史街区的建筑与街道的高宽比要大于1:2。功能上,生活及商业性街道较交通性街道更为开敞;地域上,北方寒冷地区相对南方炎热地区也更为开敞。因此,在保护更新实践中要注意地域、气候、环境氛围、使用功能等诸多因素对空间尺度的影响。需注意的是,街巷内的生活性道路不宜盲目拓宽,应合理设定道路宽度,使其符合人使用的尺度,方便使用者来回穿越道路,进入街巷两侧的建筑内部空间中。

3.强化街区各个界面

关于空间界面,城市设计所注重的主要是其图案、色彩、质感等。建筑形成的空间界面是被人们最直观感受察觉的,其材质、色彩、风格、尺度、细部等的处理都需要给予关注。另外,没有一栋建筑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是历史街区一个重要元素,应从整个街区的建筑群出发,考虑由各个建筑的立面形成的统一的界面的连续性、节奏感,以及这个界面与其外部空间之间的关系。城市设计对于建筑界面的把控,就是保证街区实体空间的整体感,并使其与周边环境和谐共存。

历史街区空间的底界面是道路界面,涵盖了道路的几何形状、建筑物和道路的关系以及道路铺装等。历史街区中的道路平面形态呈现为转折、弯曲、枝状、网状,如此丰富的路网形态承载了多彩的街区景观,设计者在保护更新设计中予以重视。地面是与人接触最多一个空间界面,使用者在街区行走游憩时,很容易关注到地界面。地面被设计者巧妙地设计后可以表达深远的寓意,激发使用者产生联想。历史街区域市设计中对地界面的设计在铺装上体现最为鲜明,街道铺地方式有石板路、卵石路、方石路、青砖路等。铺地材质设计的不同也对应着街道空间层级的不同,许多历史街区的主街为石板路,而巷子或为青砖路、或为卵石路。对历史街区铺地的保护,宜使用该地区的乡土建材,延续当地传统特色的铺装方式,以此体现地域特色,令使用者产生共鸣。

小结

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城市设计,应保护并合理利用有传统历史价值的街区、街巷和建筑。要发掘当地的文化特质,延续历史文脉,注重场所精神,尊重使用者的感受。历史街区保护更新体现了现代城市设计正在走向复合性,设计者不能仅完成物质上的建筑空间以及景观环境的设计,同时,也需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高效率的内在机制。

(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作者简介:孔俊婷,教授,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研究方向:城乡规划与城镇设计、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

杨琛,硕士研究生,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肌理文脉使用者
保护“文脉” 吸引“人脉”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脉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感受肌理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器之肌理,物之温度
抓拍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