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乡土特色营造策略探索
2016-12-26魏广龙崔云飞邴乐
魏广龙 崔云飞 邴乐
乡土景观的营造是一种表达方式,运用自由多样,灵活多变的创作手法进行系统规划。乡土特色的营造,对协调新农村生态环境、营造良好的新农村人文环境和保留村落的特色和传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遵循“让乡村恢复活力”和“把农村建设的更像农村”的理念,通过整合思路,挖掘内在自然资源特色和历史文脉特色,形成村庄发展的唯一性,并在今后的规划中落实,达成乡建目标。
树立观念
意识产生于头脑,作用于实践。在设计中如何保留乡村中的原汁原味,如何大力发掘村中内在文化,激发村庄活力,运用乡村特色成为村庄符号是值得设计师去考虑的问题。而当我们在苦苦追求所谓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时候,特色己同我们擦肩而过。所以特色应该是从村民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去挖掘,而不是空想象或者生搬硬套。只有更为透彻地了解当地人日常劳作行为和村庄景观特点及风俗习惯、更深层次地去挖掘内在历史文化、把握住设计对象的实际需求,才能做出在符合功能的基础上更具有人情味的设计。
表达目标
我国的地域广阔造就各种不同乡村聚落体系、风土风貌、乡村风俗民情,综合反映当时、当地人民的社会风貌、生活生产状态和文化底蕴等。以乡村自然景观为背景,以“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体系为载体,以乡村聚落景观为核心,利用依托周边山河湖泊等自然景观的优势,充分挖掘本村自然景观资源特色和历史人文景观,以提升村庄自然环境、挖掘村落特色文化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为重点,打造成以什么为主题的特色,兼顾发展产业经济,使之成为特色旅游村庄,为接待四面八方的游客打下坚实基础。
1.增强场地意识
伴随着全国范围的工业化、城镇化与现代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寄托着人们乡土情节的物质载体在城镇化的进程中逐渐淡化以致消失,如原本和谐和睦的邻友关系、乡村传说、土地神灵等。因此,在新农村景观建设中,对寻回乡土景观归属感或者引发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的设计活动尤为必要。
2.传承地域文脉
历史文化是一座乡村的本质特征,历史是乡村的生命,文化是乡村的灵魂。对一些村落古老建筑的残迹进行原貌修复,对民俗文化的发掘与再生,对具有纪念意义和教育意义的革命遗址进行重建,对数百年的古树明木进行登记和保护,保留其厚重的历史内涵,使乡村历史文化世代相传。
3.提高生态效益
乡土景观,它既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又受人类经营活动的影响。是个发生上有一定特点的若干个生态系统的聚合体,在空间上包含彼此相邻,功能上相互有关。设计者应该加强景观生态效益意识,协调景观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审视自然生态的重要性,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环境,造福于人民。
4.夯实乡村旅游基础
乡村的农耕文明和自然生态景观对人们有着巨大的民族吸引力和凝聚力,同时接近自然。城市中的人们为了追寻自然的纯粹和内心的归宿,他们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乡村这片广阔的土地。新农村建设要根据村中的自然景观特色把握住自然环境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利用已有的自然资源打造特色景观,营造天然独特的乡村生活氛围,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针对村中已有的问题,进行旅游开发评价,注重体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表现手法
由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所产生的自然材料在功能、质感、颜色、肌理和使用效果上也不尽相同。因此无论是之前提到对传统民届的保护与修缮还是对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革命遗址进行重建,运用本土材料进行营造是还原和体现出村庄特质的其中一个重要表现手法。在施工工艺上尊重传统的施工方法和技艺,发挥当地工匠的力量,构成具有地方特有景观和建筑居住环境。
1.注重乡土材料的选择
乡土材料的选择不仅要体现在建筑构件上还要体现在植物配置选择上。乡土材料随着村庄历史一起发展、进化具有时间延展性和视觉上的可辨别性。例如西北的黄土、南方的竹制品,根据地域特征选择乡土材料展现乡村自然生态、质朴野趣的特质。
2.传统材料与乡土材料的融合
在乡村营造过程中,并不是一味的要求设计者只采用乡土材料。每个材料都有自身的优缺点,乡土材料的优点固然很多,但在表达效果上会有缺失。例如南方的竹制品因为自身的属性寿命短难达到长久美观的效果。如果将传统材料与乡土材料相结合,取长补短,不仅优化结合还能丰富视觉体验。
3.废材新用
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每家每户的院落中都有废弃的瓦罐、水缸、磨盘、编织物等。将废弃材料运用在村标、公建及居民院落建筑中,既有建筑文化底蕴又有历史烙印。
结语
结合在实地考察调研中的优秀成果与经验,试探性的提出当代乡土特色营造的表达策略和乡土特色的表达的设计思维。通过树立乡土特色观,设计的表达以及达成特色表达的目标这三个方面浅析当代乡土特色营造策略。力求突破千篇一律的新农村建设,提供改善乡村特色化缺失现状提供一种思路,把农村建设的更像农村。
(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