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明式椅类家具造型设计艺术的特点表现

2016-12-26陈麟

现代装饰·理论 2016年9期
关键词:圈椅官帽古典家具

陈麟

中国传统古典家具历史悠久,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对世界家具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家具体系中,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明式家具影响最大,是我国明代形成的一项艺术成就,凭借优美的造型设计艺术、考究的选材和精益求精的制作工艺特点,成为中华民族家具文化风格的代表。中国传统古典家具按使用功能的不同,原则上可以分成“五大类”:椅凳类、桌案类、床榻类、柜架类、杂项类。本文主要通过从不同角度解析常见的明式椅类家具的造型艺术,以期从中探析其造型设计艺术的特点表现。

中国传统古典家具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得益于历代能工巧匠的智慧和辛勤实践,不仅只是服务于人的使用价值,同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独特环境中形成了各自特色风格的艺术形式,独特的造型别致名称赋予了非凡的意蕴,逐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只有对历代古典家具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才能从不同角度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生产发展情况、科学技术和物质的发展水平,人们的生活习惯、思想感情、观点意识以及审美情趣等。

椅是一种有靠背坐具的统称,椅坐样式多样,型制各异,一般来说除了“宝座”外,都可以归入此类,坐具由“席”开始,发展到汉代才出现了较高的坐类家具。从古至店代人们一直习惯于席地而坐,因此中国传统古典家具中的椅类家具是直到店代才出现了带有靠背的坐具一椅子,唐代后期才开始逐渐流行,且最初的椅子也是由胡床的名称中分化出来,椅子的式样不断丰富多样,而且大小和形制也渐渐区别于床,由此人们的生活方式开始养成了“椅”坐的习惯,同期还出现了杌凳、坐墩、交杌、长凳、椅、宝座等各种不同样式的坐具。

随着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中国历代的椅凳类家具风格和特色也有所不同。宋代的椅凳类家具,在造型艺术上,以纯朴纤秀、结构合理精细的特点为主,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垂足而坐的椅、凳、墩等高型家具得到广泛应用。发展到明代后,在传承宋代制作工艺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在造型设计艺术上,尤其考究简洁朴实的艺术风格,同时要求满足人体生理工程学的功能。清代椅类家具则逐渐脱离明代风格,注重追求雕刻装饰,富丽华贵。

发展了现代后,椅子的种类逐渐多样化,按形制主要种类包括:靠背椅、交椅、太师椅、官帽椅(四出头官帽椅、南官帽椅)、圈椅、政瑰椅、灯挂椅、皇宫椅、禅椅等。在大多数的古典家具展厅里,我们通常都会在展厅最为显眼的位置上,看到各种造型各异、品类多样的椅类古典家具。一直以来,除了席、床、榻外最常见的古典家具外,明式椅类家具般被众多收藏家所关注,极品珍宝家具也常见于椅类家具。

明式家具中椅类,目前还没有具体的实例提供直接的年代凭证,但历史还是留下蛛丝马迹,根据明代的考古成果和刻本版画插图,我们可以从侧面找到一些案例。从这些史料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明代晚期的椅类家具中,一般都是光素不加雕饰、无联帮棍的居多,其中也有四出头官帽椅、圈椅、南官帽椅、政瑰椅等的光素明式座椅。如果这些椅子的扶手下方没有安装联帮棍,呈现的就是早期椅类家具的造型,就是属于明代制作风格,所谓联帮棍指的是扶手椅在扶手中部之下的一根立柱叫“联帮棍”,或外形酷似一把“镰刀把”。

在明式家具的椅子中,有一个重要的榫卯构件叫鹅脖,其主要作用是起到刚柔相济、相互补充的作用。鹅脖是与椅盘连接,椅子前腿在椅盘以上延伸并与扶手相接相连的部分,由于其形似鹅的脖子而得名。鹅脖是椅类家具中关键的榫卯结构之一,用于固定椅子的扶手或椅圈。当我们搬动椅子,或者支撑使用者双臂时,鹅脖就是主要的受力部分。

众所周知,对于椅类家具上面的鹅脖这个榫卯来说,如果做得结实,那么椅子就牢固,如果做得虚,扶手就会摇晃,椅子就不结实。由于鹅脖构件直接影响了椅子使用的时间长短,所以一个技艺精湛的木工匠人,对榫卯结构的制作特别考究,除了要保证椅子的其它榫卯结实外,尤其是鹅脖结构的制作要求极高,精工细作。

根据王世襄著作的《明示家具研究》一书中,就有详细解读了黄花梨四出头扶手椅(明)中介绍了关于扶手与鹅脖:“扶手则自与后腿相交处起,渐向外弯,借以加大座位的空间,至外端向内收后又向外撇,以便就坐或起立。联帮棍先向外弯,然后内敛,与扶手相接,用意仍在加大座位空间。前腿在椅盘以上延伸部分日“鹅脖”,先向前弯,又复后收,与扶手相接。以上几个构件几乎找不到一寸是直的。”

在椅类家具制作中,对一些有采用木连作的鹅脖来说,这种结构在椅类家具中十分常见。以由笔者设计制作的《扇面形官帽椅》为例,此椅子在外观上,虽然显得宽大厚重,给人以唯我独尊的气势,但线条十分流畅。椅子的鹅脖弧度从实际出发,根据椅子的整体构造及与其他地方的弧度相协调,为了此弧度,不惜剖割大料,同上而下,扶手与鹅脖自然协调,更添加了椅子的柔婉,为坚硬的木头赋予了一抹柔和的弹性感。

在历代的众多传统古典家具中,官帽椅因椅子造型酷似古代官员的官帽而得名。凭借型大筒约、线条流畅而闻名,是明式家具的代表作之一,又称扶手椅,即椅面、腿等下部结构都是以直线为主,但是上部椅背、搭脑、扶手乃至竖枨、鹅脖都充满了灵动的气息,此种形式的椅具出现在宋元明三个时期,几百年来如潺潺流水缓缓地流淌,端庄大气,而且结构很符合人体工程学,其朴素大方的造型和清晰美丽的纹理色彩,形成了稳重俊朗的风格和特点。

官帽椅分为四出头官帽椅和南官帽椅两种。四出头官帽椅是一种搭脑和扶手都探出头的椅子,这种搭脑出头的样式,是根据模仿宋代所戴的帽翅形态而得名,叫做“官帽椅”。南官帽椅搭脑及扶手不出头,余者与四出头官帽椅相同,且向下弯扣其直交的枨子。南官帽椅出现在明代时期,是根据明朝官帽样式而设计制作的种家具椅。它看似朴素,其实极为考究,造型生动灵巧,清新别致。南官帽椅通常又分为高背式和矮背式两类。

再来说说椅类家具制作中采用非一木连作的退后安装的鹅脖的特点,例如由笔者设计创作的《天圆地方圈椅》,此种形式的椅就是采用非木连作安装的鹅脖,两扶手问没有采用联帮棍连接在椅子上,其与椅盘连接的地方,木料穿过抹头时要做成透榫。在制作工艺上,要求先打个与鹅脖下端同粗4毫米左右深的圆眼,再向深处剔一个圆眼或长方形方眼。而且做工十分考究,还特别再剔两个长方形方眼,同时鹅脖下端出双榫,这样鹅脖与椅盘能保持牢固的连接,且不会左右晃动。这件《天圆地方圈椅》作品在2016年5月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优秀作品评选上,凭借线条优美和简洁素雅的造型设计特点折服了评委,摘得了本次博览会的金奖。

此件圈椅靠背板光素、绚丽呈“S”形,后腿上圆形立柱采用一木连做,与适合人体靠背的曲线相对唱和,人坐在椅上比较舒适,符合人体功能学。上下无一丝装饰,结构简练之极,完全采用线条和弧度来处理,线条柔美流畅,比例适中,曲直相同,方中带圆,充分体现了明式家具简洁明快的特点。圈椅是方与圆相结合的造型,上圆下方,以圆为主旋律。圆是和谐,具有动感,方是规矩,以静制动。此椅圈在形制上,采用弧线设计,大圆弧的榫卯结构环环相扣,镶接的天衣无缝。靠背按人体的脊椎设计成一定弧度,符合现代人体的生理工程学,使身体全方位放松,腿部以纤柔弧度完成的曲线,底下带拖泥能有效的保护。圈背连着扶手,从高到低顺而下;坐靠时,人的肘部、臂膀都倚着圈形的扶手得到支撑,让人端坐其上,感到十分舒适,尽显“内圣外王”的非凡气度。

禅椅是一种比较大的椅子,因禅师可以盘腿坐在里面修禅而得名,坐在椅子上靠不到靠背,只有盘腿而坐才能靠到靠背。由笔者设计制作的《禅椅》,此椅搭脑出头,扶手不出头,两扶手正中下接连帮棍,灵动精巧。椅子的扶手先外弯再内收再外撇,联帮棍先外弯,再内敛,而鹅脖也是先向前再后收。这种“予之取之”如同

篇美好的诗篇,抑扬顿挫,让椅子透露出一种刚柔相济的和谐美。靠背板为四个木头夹一块大理石,与扶手均以直线相连,一拼一接,一榫一卯问均透露出丝丝法度,其与搭脑相配,透露出一种古典雅致的意境。椅面为藤面,底下带拖泥结构能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此椅子在2015年6月举办的2015中国(仙游)红木艺雕精品博览会优秀工艺美术品评选上,凭借精巧的造型设计特点折服了评委,摘得了本次博览会的金奖。

(作者单位:福建省琚宝古典家具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圈椅官帽古典家具
看图猜成语
明式圈椅对现代家具设计发展的影响
外国“中国椅”相较于中国古典圈椅的内在文化缺失
官帽上顶珠的级别
中国古典家具赏析
官帽舟水电站软岩筑坝技术的成功探索
传统茶文化对古典家具艺术形态的影响
明式圈椅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现代传承
古典家具融入现代生活的理念探讨
现代红木家具鉴赏:南官帽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