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栽花花必发
2016-12-26杨园园
杨园园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正因为如此,《语文课程标准》在对老师的教学建议中有这样的几句话“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可见,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科学合理有效地整合教材使用教材相当重要。教材整合包括对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进行适当调整,对教材内容进行部分取舍与补充,对教材内容重难点的把握与处理等。有效的处理教材将对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对教材认真钻研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地使用教材,使学习内容以全新的形式出现,或许就激发了学生更多的学习热情。比如本人在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张之路先生的《羚羊木雕》一文备课时,发现一个疑点,课文是这样写的:
中间:“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结尾:“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
读完全文,心生疑惑,从“我”冒着雨跑去万芳家要回羚羊木雕这中间时间应该比较短,怎么之前下着雨的夜晚马上还能出现月亮?这似乎不合常理。带着疑问,我查找资料,发现张先生的原文是这样的:
开头:“天上下着雪。我一个人孤伶伶地走在去万方家的路上。雪花在路灯前飞舞,路灯在雪花中发出昏暗的光。……”
结尾:“我慢慢地从楼梯上走下来。外面的雪已经下得很大了,雪花落在羚羊的身上,又滑了下去。我突然觉得羚羊变得那么重……”
原来如此,入选的课文是编者作了删改的,笔者认为原文的环境描写似乎更合乎常理,更能够让学生意识到环境描写的作用。于是,我就在课堂做了这样的尝试:把课文和原文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请学生讨论两种文本孰优孰劣。原文的出现激发了学生一探究竟的好奇心,课堂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而两种文本的比较更激发了他们思考和讨论的热情。经过大家的分析,学生们能够清楚的意识到适当的环境描写在结构和内容上的重要作用。原本一个小小的疑惑,引出了一篇形式和内容上更为优秀的小说原文,并且让学生更具体清晰地认识到了环境描写的作用,收获良多。可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意义重大。
二、利于有效开展教学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不同内容的教学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所以,全面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学情,并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确保教学过程顺利有效地进行。
上学期本人在教学八年级上册说明文单元之前,发现单元的导读向我们提出了这样的学习要求:学习本单元,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单元的学习达成之间存在很大的距离。基于本册课本文言文单元《爱莲说》的学习,我寻找了两个关于莲花的描写片段,请学生阅读后初步感知它们的区别。
一个是《荷情万种》节选:荷花应该是玲珑剔透的,花瓣像用淡色的红玉雕刻而成,袅袅伫立在碧波中,纤长而高傲。它不热烈如牡丹,也不忧伤如秋菊,它只是冷静地思索着,展望着……
还有一个是《荷花》节选:荷花全身是宝,用途很广。莲子,鲜可生食,也可做汤菜、甜食或蜜饯;干莲子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高达62%,蛋白质的含量高达16.5%,钙、磷、铁质及维生素B1、B2和胡萝卜素的含量也相当丰富。荷梗、荷花、莲蕊、莲须中还含有各种生物碱,荷叶还是很好的包装材料。
学生通过这两个片段的阅读,能具体感受到它们在语言特点、介绍内容、写作目的等等方面的差异,同时对说明性语言准确、严谨、周密的特点以及不同的说明方法在使用中的作用有了较为直观和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本单元的学习就顺利多了,课堂更有效,更能完成教学任务。
三、利于学生系统学习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系统化的学习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而目前的语文教材基本上是按某个主题组建单元,每篇课文都有自己的写作意图和表现手法,以至于有些语文知识很难系统集中的呈现。如果老师能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灵活机动地整合教材,也许会使学生对某个语文知识有更清晰完整的认识。笔者在使用七年级上册教材教学的过程中,就做过这样的尝试,观察到本册两篇课文涉及环境描写的作用的学习,考虑是不是可以把它们放在一个连续的时间段中集中教学,以使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更系统更全面。因为在进行《羚羊木雕》的学习后,学生学到环境描写的两种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之后老师就跟进了《散步》的教学,这篇课文中散步环境的几处描写很值得研究。
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的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2、母亲决定顺着孙子走小路,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3、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基于之前的学习和积累,经过朗读、想象、讨论等环节,学生们容易分析第一和第三点的环境描写,渲染了春天的气息,烘托了一家人幸福的心境。而有菜花、桑树、鱼塘点缀的小路幽静清新,富有生气,景致层层,特别吸引孩子的目光,于是就产生了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分歧,也就是说对小路的描写是为某个情节的出现作铺垫的。至此就可以水到渠成的告诉学生们环境描写的另一个作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两篇课文的结合,使得学生对环境描写的功能有了更完整更系统的认识,相信为以后分析这方面的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当然,教材的整合有多种方法,如何灵活地使用教材,充分开发教材的价值,以更有效地满足教学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实在是一门艺术,值得我们不懈追求。我们相信,如果语文老师能不断耕耘,有心栽花,语文教学园地一定花开万千,春意盎然。
参考文献
[1] 初中语文教与学[J].2010(1-10).
[2] 赵新峰.语文教学整体观改建刍议[J].
[3] 郑国民,孙宁宁.语文单元教学的反思[J].
[4] 赵佳佳.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与实践研究[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