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民安置后山区农民的脱贫之路

2016-12-26张映芹许易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27期
关键词:社会保障

张映芹+许易

摘要:贫困问题一直是困扰山区农民的巨大问题,移民安置政策使山区农民脱离恶劣的生活生产环境,从根本上解决了山区因自然禀赋导致的贫困问题。分析了移民安置政策的作用,面对移民安置后的新问题,提出政府应当从加大对安置后移民的就业扶持力度;促进移民安置区公立学校的建立;加大对移民安置区的公共设施投入这三个角度出发,为移民区后续建设与发展提供保障,帮助安置区移民真正脱离贫困。

关键词:移民安置;山区贫困;社会保障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7.077

1移民安置的政策作用

移民安置政策是对山区生活条件恶劣,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农民,采取“节约集约用地,以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严格控制相结合”的原则,结合统筹城乡、重点镇建设保障性住房等,鼓励山区农民搬离贫困山区,进城入镇,再辅之以政策的引导和帮助,让山区农民走向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力图从根本上解决山区农民的贫困问题。陕南的移民安置政策自2011年实施以来,促进了山区农民的发展。

1.1提高山区农民经济水平

首先,帮助山区农民脱离贫困。山区的自然条件差,生存环境恶劣,贫困比例一直较高。根据国家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共有14个贫困片区,其中11个贫困片区为山区,贫困山区占到全国总贫困片区的比例为786%。在国家统计的11个贫困山区中就包含有陕西省的秦巴山区。陕西秦巴山区为陕西省贫困发生的集中地,其贫困发生率为52.7%,比全国平均贫困发生率水平高出11.8个百分点。很多扶贫工程只能解决一时之需,移民安置政策采取搬迁的形式,把生活在环境恶劣地区的农民搬迁到适合人类生活与发展的地区。使山区农民摆脱自然环境的限制,彻底告别因自然原因陷入的贫困。其次,促进山区农民经济发展。山区移民搬入城镇后,可以调整其生产方式。移民住房需要增加大量房屋和基础设施。城镇建筑业,钢铁水泥厂可以给新搬入的移民提供一定的工作岗位,同时也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

1.2改善山区农民生活条件

安置区移民的居住环境和住房条件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搬迁后移民的住房大多为砖瓦平房和楼房,移民的生活及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不必再遭受自然灾害,如洪涝,泥石流等的侵扰,减少了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部分新的移民村公共基础设施齐全,环境优美,使移民过上了舒心安定的日子。安置移民的交通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由于山区的地形环境限制,交通极为不便,深山农民购物往往需要步行几小时的山路,走到几公里以外的小商店。有些山区通公路,但由于年久失修,晴通雨阻,道路狭窄,行车困难,村民的外出活动受到很大的限制。搬迁之后,很多迁入点就在镇上,出行十分方便,农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得到一定的提高。搬迁后的山区农民医疗服务得到保障。移民搬迁后,有农村医疗保障的家庭可以及时去临近的医院、卫生所治疗疾病,健康生活。

1.3促进山区农民文化发展

安置区多为城镇地区,保证了孩子上学途中的安全问题。由于很多山区农民居住地距离学校远,孩子每天上学都要翻山越岭,山路陡峭,路途面临许多危险,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掉下悬崖,孩子们为了上学常常要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移民搬迁后,孩子们上学就在附近的城镇上,较为方便,城镇上的教育质量和教学设施也大大高于山区,让孩子们得到相对更好的发展。安置区有一定的文化设施与娱乐设备,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山区农民的生活条件艰苦,生活极其单调,由于地处偏僻,每日劳作之余,没有任何文化活动。很多家庭根本没有电视机,收音机等电器,全家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搬迁后,镇里的移民可以在闲暇时间在社区读书看报,观看文化演出活动。有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农民还在家里装上了电视机和宽带,山区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显著得到提高。

2移民安置后山区农民的贫困新问题

贫困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生存性贫困;另一层含义是发展性贫困。移民安置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带领山区农民脱离因自然禀赋差导致的生存性贫困问题,但由于自然、经济、制度、文化等原因,山区农民的发展性贫困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其容易陷入再生性贫困之中。再生性贫困问题制约着山区农民的生活与发展,需要政府提供相应的扶贫政策加以解决。

2.1安置区移民就业难问题突出

山区农民通过移民政策从高山搬迁至城镇,离开了赖以生存的耕地,需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山区农民搬入地一般为乡镇地区,由于其基础设施薄弱、土地资源矛盾尖锐、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产业开发滞后,就业问题成为搬入农民生存发展的首要问题。印度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曾经提到:“失业造成的收入减少并不是仅仅由政府提供的转移支付就能够弥补,失业还会对失业者的个人自由、主动性和技能产生范围广泛的作用。这些多方面的副作用包括:失业助长对某些群体的社会排斥,导致人们丧失自立心和自信心,损害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健康”。要解决社会边缘化群体的贫困问题,必须通过一定的政策提高社会边缘群体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以及社会地位,就业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2.2安置区移民子女教育难问题普遍

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到2010年,山区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处于高中以下的有88.2%,高中及高中以上仅有11.8%。山区农民由于自身和生活环境的限制,所接受的教育十分有限,读书识字等基本能力都有所欠缺,加之山区的教育条件有限,教育资源贫乏,教育问题一直深深困扰着山区农民的发展。据我们的走访调查,大部分搬迁移民的出发点也都是为了孩子上学便利。但是,我们在调研陕西省某县时,发现县安置点都在县城郊外,而中小学学校一般在城内,县城学校和安置点距离远,而且车次很少,所以安置移民的孩子还得在学校住宿,或者在学校附近租房子,移民家庭经济负担加大。

2.3移民安置区公共设施发展滞后

在我国农村山区,存在着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矛盾:农村居民对公共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政府对农村地区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农村人口占据我国人口60%左右,政府理应当对农村地区提供全部公共产品的60%左右,然而实际状况截然相反,城市居民享受着较多的公共产品,农村居民享受着较少的公共产品。集中安置区的公共设施设施建设不全面,甚至缺少必要的公共设施建设是陕南地区移民安置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安置区需解决通水、电、路、讯等基本问题,而且幼儿园、公共卫生所、健身广场、文化活动中心等后续问题也应加快解决。

3移民安置后山区农民的脱贫之路

3.1政府应当加大对安置后移民的就业扶持力度

加大对安置区移民就业扶持力度,认真处理农民后续生活问题,山区农民世代以土地耕种为生,大多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普遍缺乏知识和技能。搬入新的居住地后,生计来源和生计能力缺失,再加之在城镇生活的消费增加,农民的后续生活问题非常突出。若搬入地为较为中心的城镇,不能配备给农民相应的耕地,起码应该出台相应政策保障其的工作机会。各县的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局可对搬入农民做以工作意愿统计和工作能力调查,备份移民求职资料,对移民进行就业提供一定的技能培训,并利用政府资料为安置区农民介绍合适的工作岗位,使搬入农民能融入当下的生活环境,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真正走向脱离贫困的道路。

3.2政府应当促进移民安置区公立学校的建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同志说过“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据统计资料显示,截止2010年,我国重点扶贫县中,义务教育阶段儿童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和家中缺少劳动力这两种原因失学人数比例达21.8%。国家必须大力兴建公立学校,进一步走访调查山区贫困乡镇、鼓励贫困山区儿童入学。国家可以通过对移民安置区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提升农民的自身能力,为山区贫困农民创造更多的社会机会。针对安置区移民子女上学难、上学远问题,政府应当尽快出台政策促进移民安置区公立学校的建立。与此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安置区教育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力度,可以从提供优惠政策鼓励优秀教师进乡村,丰富学校的硬件设施设备,保证山区贫困农民的子女入学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移民安置区的教育问题。

3.3政府应当加大对移民安置区的公共设施投入

公共设施是农村发展的硬件设施,农村基础设施不足直接制约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公共设施的建设仅仅依靠移民房的供应商和地方政府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国家财政的支持。据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山区重点扶贫县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仅占总支出的6.7%,而食品支出占到了总支出的49.1%。较高的恩格尔系数反映了山区农村还在维持基本生活的阶段,极低的教育、娱乐消费支出也充分显示了山区农民对教育、文化资金投入的缺乏,山区人民受教育水平的低下。我国应该加快城市支持农村的步伐,增加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尤其是移民安置区的基础建设,提高安置区的文明开发程度,公共设施的健全也会改善安置区农民生活条件、提升其生活质量,创造更加适合农民生存和发展的良好居住环境。

4结语

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也是一个持久的问题。移民安置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山区农民因自然禀赋陷入的贫困,提升了山区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山区文化事业的发展、保护了山区生态环境。但是,移民后还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处理,如安置移民的就业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安置区公共设施投入不足问题等等。缓解贫困的任务还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进一步做出努力,加大对安置后移民的就业扶持力度、促进移民安置区公立学校的建立、增加对移民安置区的公共设施投入都是为了应对移民后问题的具体策略,旨在切实保障安置区移民的基本生活、增强其就业能力、增加其文化知识,使移民安置政策真正服务于民,帮助安置区移民脱离贫困,走上富裕之路。

参考文献

[1][印度]阿玛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印度]阿玛蒂亚.森.贫困与饥荒[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张体伟.西部民族地区自发移民迁入地聚居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4]刘坚.中国农村减贫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5]包志明.内蒙古生态移民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

[6]张志良.开发扶贫与环境移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7]杨靳.人口迁移与农村贫困——中美实证分析[D].厦门:厦门大学,2003.

[8]罗海萍.生态移民权益保护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0.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论社会保障绩效治理的操作性路径
家庭在农村社会保障中的作用初探
论马克思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经济增长与社会保障关系浅析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