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数学双语教学的非智力因素分析
2016-12-26袁晓云蒙乃昊
袁晓云 蒙乃昊
摘要:少数民族数学双语教学存在基础薄弱、数学难学的学习困境。本文梳理了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以及少数民族数学双语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要素,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民族双语教学;非智力因素;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2-0097-01
一、问题的提出
一方面,民族地区存在理科教育薄弱的现状,民族地区中小学生的数学学业状况,整体上远未达到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与中东部地区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距。由于基础薄弱,少数民族学生中普遍存在重文轻理的现象。少数民族学生进入高校后,不能适应理科高等教育的要求。理科教育,尤其是作为民族教育中最薄弱的数学教育,已成为培养中国少数民族理科人才的最大阻碍。另一方面,数学知识难度大,逻辑性强,抽象程度高,教师往往只注重传授知识,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很多民族大学生数学学习情绪失落、积极性不高、缺乏自信心,这无形中也增加了数学双语教学的难度。
在民族数学教育薄弱的现实困境下亟需深化数学双语教学改革,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为与其数学学习和学业成绩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已经成为近年来数学双语教学研究的热点。为提高少数民族数学双语教学质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二、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
一般认为,广义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道德品质等。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则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
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都认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仅要有认知结构、思维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等智力因素的直接参与,对所学材料进行加工,而且需要学习动机、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起动、引导、定向、维持、调节、控制和强化,才能使学习活动顺利开展。非智力因素可以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手段加以培养。[1]
三、少数民族数学双语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要素
(一)数学观
数学观是对数学学科形成的认识与评价,是个体数学态度在认知方面的表现。文[2~4]都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数学观做了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王书臣、王立冬的调查结果显示少数民族高校新生的数学观普遍模糊和片面甚至存在错误,大部分学生的数学观主要是围绕中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活动——解题而形成的,但学生理解的“题”仅仅是作业和考试的题,与“问题”的本质还有很大区别。[2]范忠雄在对藏族理科生的调查中指出,大部分学生都能较为正确的认识数学本身及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但在对数学学习的认识方面,所调查的三个理科双语专业的学生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3]拉珍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普遍存在错误的数学观,而其成为藏族大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罪魁祸首。[4]
数学观决定着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意志力等方面,既有正面、积极的影响,又有负面、消极的影响,正确、积极的数学观的建立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数学学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数学双语学习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会产生多方面的情感结果,这包括情绪体验、个性倾向性的形成与改变、性格特征的形成与改变等方面。教育是“文治教化”的载体,所以教育需要关注文化因素。语言是思维和文化的载体,它既可以反应使用者的思维和文化特征,又会影响使用者的认知习惯。民族学生对本民族语言怀有自豪感和亲切感,那么民族语在课堂中的使用是否会唤起学生的积极情绪?
众所周知,教学即交流。在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发生的本质即是沟通,是一种基于以理解为目标的信息、情感、语言的互动。教学信息的发送与接收主要通过言语、声音、身体或情境等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的方式来完成。而对于数学双语教学,语言因素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主要障碍。不同的双语教学模式会带给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建立科学、有效的双语教学模式才能最大程度的实现师生语言的理解与沟通,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少数民族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培养。到目前为止,传统双语教学模式的转型还未完成,新型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还在进行中。
四、少数民族数学双语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树立正确的数学观
只有树立正确的数学观,才能形成对于学习数学学科的认识内驱力,深层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使学生面对学习困难时养成坚强的意志。首先,教师自身应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数学史进行教学,注重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文化的理解,使学生深入了解高等数学的用途和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以促成他们形成完善的和长远稳定的学习动机。其次,教师不应仅在课堂上进行引导,还应加强课下的交流与访谈,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数学态度。
(二)注重教学的情感过程
教学过程会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要致力于优化这些因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采取适合学生的语言能力的教学模式来促进学生取得学业成功。少数民族学生的双语态度、学习的选择意愿是复杂的、多元的。从数学学科角度出发,数学双语教学不能完全遵循单纯语言双语的教学规律。那么民汉两种语言在教学中的使用时期、使用比例等应该遵循怎样的规律?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的研究,需要考察教学语言方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学业情绪、自我效能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进而探索最优的数学双语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良好情感,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2014Y278)
参考文献:
[1]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书臣,王立冬.少数民族高校新生数学态度现状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4,23(05):70.
[3]范忠雄,陈茜,拉毛草.藏族理科生数学学习状况调查分析——以西北民族大学藏族学生为例[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03:45.
[4]拉珍.民族院校藏族大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成因及对策分析——以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6,02(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