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和方法
2016-12-26陈景芬
陈景芬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小学生畅所欲言 、积极参与、自主探索,小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有效张扬,教学气氛非常活跃。然而,我们应该深刻反思,我们必须认识到在热闹与活跃的背后,课堂教学却丢失了一种宝贵的东西——“实效”;也暴露出一个令我们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实效;策略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小学生勇于畅所欲言 、积极参与、自主探索,小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有效张扬,教学气氛非常活跃。然而,我们应该深刻反思,我们必须认识到在热闹与活跃的背后,课堂教学却丢失了一种宝贵的东西——“实效”;也暴露出一个令我们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下面本人就此课题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与看法。
一、营造有效的课堂情境
2011年小学阶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我们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小学生的生活环境,从他们的经验和自己的知识出发,营造有利于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情境。一个有效课堂情境,能够调动小学生的身心,让他们主动关注教学内容;能够唤起他们的学习体验,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数学思考。
我们营造情境教学,目的是通过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情境有机结合的教学效果。
首先,情境营造的目的必须服务于教学。在营造情境时,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要有新意与启发性,找准情境和数学教学的切入点,为小学生提供真实、直观、有效的情境,不能简单地提问:“小学生发现了什么?”这样小学生才有可能用数学的眼光去探究问题。这样的情境创设才有意义,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有实效。
其次,创始科学有效、符合小学生心理需求的课堂情境。创设情境主要是为了有效完成教学目标,只要能使小学生产生认知欲望、调动思维,激起小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顺应他们心理需求的情境,都是科学的情境。不用复杂多变的画面,直接用几张的图画,加之我们的表情与语言动作,与数学内在的吸引力来创设情境,也能使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动态平衡中发展,而且还能有效减少对小学生学习的干扰因素,进而收到良好的教学实效。
二、构建有效的合作方式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与发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被广泛地引入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与同学们交流学习的过程与结果,不但有效地体现了课堂的民主,也给予小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是小学生充分展现个性的舞台,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许多的课堂上都采取了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
首先,我们要明确讨论问题是否有合作的必要性。对于那些小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组织小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只有那些小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并能充分发挥他们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是有意义的合作,是为了小学生发展的实效合作。
其次,在我们操作中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点:分工要明确。让每一个孩子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任务,使他们在小组活动中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都成为小组活动的主人。第二点:建立机制。必须有针对性的强化“活动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到他们的行为会影响到小组的活动的结果,引导小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进而使小组内形成一种“互动、互利、互勉、互进”的学风。第三点:适时引导。小组合作过程中小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也会增多,我们要成为活动小组的一员,及时参与小组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指导等形式,保证小组合作为提高课堂实效服务。
三、组织有效的探究教学
探究性学习是在我们的指导下和课堂教学的环境中组织的,是小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小学生,但要在课堂40分钟的时间与空间里有效地组织探究性学习,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营造良好的探究情境。 小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常常起源于新奇的问题、情境,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尽量为小学生营造真实的探究情境,帮助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促进小学生探究性学习。
其次,科学地采用探究的形式。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不同需求,灵活采用探究形式。
再次,教师要积极地参与小学生的探究,促进小学生在探究中的互动和交流。我们的参与是对小学生最大的支持和鼓励,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探究动机与探究热情,能够促使小学生积极自主探究。
总之,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所共同追求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坚持以小学生为主体,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