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农机、农艺信息化对农村经济的促进

2016-12-26杨静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27期
关键词:农村经济农机信息技术

杨静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各种技术的信息化应用、信息资源的开发、实施信息化战略,已成为国民经济系列中各行各业的共同展趋势。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与其它行业相比,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相对滞后,这大大影响了农村经济的繁荣。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化科技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农机和农艺应用信息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将介绍信息技术的相关概念,同时介绍信息技术在农机、农艺生产中的应用,及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村经济;农机、农艺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7.029

信息技术是指能够获取、处理、传递、储存、应用信息的相关技术,信息技术在农业信息化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农业技术操作自动化、农业经营管理信息网络化、农业基础设施信息化等。而信息技术在农机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农业机械自动化,农机设施操控信息化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农机的精准范围,还包括了土地信息化整理技术、精准种植,水、肥、药精准喷施等方面的多种农艺技术,农机、农艺实现信息化后,就能获取最适宜本地土地生长的作物信息,同时还能轻松掌握农作物的生长和成熟情况。信息技术作为现代化农业的标志,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趋势,开发农业信息资源,拓展农业信息服务已成为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课题。

1信息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1.1避免资源浪费

众所周知,在农业生产中,劳动力是重要资源,传统的种植、收割方式是雇佣大量劳动力支付佣金,人工种植、收割在种子、化肥、收成等资源上的浪费。为减轻农民在劳动力、资金、时间上的损耗浪费,农机,农机与农艺的结合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业,人们在使用播种机、收割机、喷灌机等农业机械的时候,不仅可以大大的节省劳动力资源的损耗,还能够有效的提高粮食产量,能够最大程度的增强资源的可用性。农机、农艺进行信息化技术处理后,相对于传统的农机、农艺技术,农机、农艺信息化的应用能够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的再生率,提高生产率,从而对农村经济起到积极的作用,为广大农民获得更大的经济收入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1.2GPS系统

GPS系统是指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现阶段GPS系统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和成熟,不仅存在于普通的定位导航方面,在农业机械中也有一定的应用。随着农机信息化的发展,已经有大型农业企业,农机管理、监管部门将GPS系统应用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GPS系统不仅能够对部分农业机械的作业情况进行准确定位,记录农机的作业情况,提高农机作业的准确率,引导农机合理流动,达到降低作业机具转场油耗、促进机手增收、农业增效的目的。还可以通过GPS,实时的了解土壤的情况和农机的工作进度,根据数据统计结果进行优化和改善,利用GPS系统平整田地,使平整后的田地分布均匀整齐,可以降低人力物力,减少农户的经济支出。

1.3互联网+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农机、农艺信息化在物联网技术中的应用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机信息化:利用农机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网站、手机应用、新媒体、电话、短信等)进行资源整合,提供精准、及时、有效的服务,实现农机管理部门与农机户、农机户与农机户,及其与农机相关的行业、产业市场和协会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促进市场、资源、技术、生产等信息的共享,以达到充分调配多方资源,加快信息流通,为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安全生产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了,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二是农艺信息化: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农田、蔬菜园区及土地信息管理系统,以互联网+测土配方精准施肥,减少化肥用量;互联网+植保技术(无人机喷药)实现精准用药,减小农药用量。降低、控制用肥、用药成本,减少农民投入,提高土地产出。三是农业数据信息化:使用带有温度、湿度、光照、视频和土壤采集器的传感器采集实时的数据,根据数据采集的绘制空间分布图,同时,将传感器中的报警设别与电脑或手机相连,传感器会将空气湿度,土壤温度通过摄像头采集,将所有数据采集绘制空间分布图后传送到互联网上,并建立网上农艺专家服务体系,通过互联网打通专家和农民群众的交流通道,人们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查询需要的相应数据,并及时请教专家,利用网上摄像头等实现专家对土地的远程观测,还可以根据网站的操作提示进行操作,达到对农作物种植的远程管理,大大节省了时间,避免资源浪费,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2农机、农艺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2.1提高认识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都设有农业信息管理和服务机构,但在一些落后偏远地区农村农业信息化还是空白,农民对农业信息化意识不强,对农业信息化的认识存在盲目性,甚至有种高不可攀式的心理,更谈不上深入了解。同时,专门针对农机、农艺的信息系统研发进展缓慢,没有形成信息支持体系。对农民的接受能力、资金承受能力,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对系统互动性考虑,对信息服务的个性化等都存在问题。要逐步提高人们对农机、农艺信息化的认识,首先要有统一的认识,加大力度支持信息化的建设,对研究出的成果进行推广,使新成果能够在实际运用中发挥出更大的效果。加强农机、农艺信息化的建设,不仅能够实现农业生产流程和资源的整合,最重要的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2强化培训

我国现阶段的农业从业人员大多都是农民,只有极小部分文化程度较高的人员,进行自主创业。所以大部分农业从业人员对农业的科学管理认识不全,大部分都不能熟练运用互联网,更不可能熟练操作信息化农机、农艺。因此,农机、农艺信息化专业人才的缺失是信息化在农机、农艺技术推广中面临的重要大问题,应该加强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以满足农机、农艺信息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加强对从业从业人员的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培训,邀请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只有有足够多的优秀人才,才能够保障农业、农艺信息化的发展,促进农机、农艺信息化的推广,实现农业生产信息化的终极目标,促进农村、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2.3加大投入

尽管加大农机、农艺信息化工作人员的技术培养,能够大幅度提高农机、农艺信息技术的推广,但还是要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才能够真正的实现信息化在农机、农艺中的应用,通过建设农业产业的信息化系统,能够使农业产业更加规范,使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快,降低农业产业中存在的风险。另外,还要加大投资力度,实现农机、农艺企业设计的智能化与生产自动化,同时调整企业的生产理念和生产结构,促进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农机、农艺企业通过实现网络的运营,能够减少成本的损耗,通过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发展。

2.4大力领导

农机、农艺信息化的推广,应该是信息化与农业之间的融合发展,也是农机与农艺之间的融合发展,只有合理的规划,才能做到稳步的前进,因此,应严格制定相关的领导体系,正确处理好农机管理部门,农技技术部门与技术网站及农户间的关系,运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技术进行推广,优化配置信息资源,才能使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达到农民增产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目的。

3总结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的产量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农业信息化水平的发展是提高我国经济实力的重要环节。信息资源作为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的巨大应用潜力,为农业生产的开展带来诸多便利,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的结合,不仅能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与自化,促进农作物的增产增收。还能在满足农户的种植需求,有效推动农业生产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的形成。对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可持续发展更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小伟,陈新华,武文娟等.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3,(5):217223,264.

[2]王玉.探讨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5,(8):103.

[3]林建.浅议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运用分析[J].民营科技,2014,(3):80.

[4]杨洪荣.论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1):39,142.

猜你喜欢

农村经济农机信息技术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不一样的农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