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教学经验点滴

2016-12-26任艳芬

亚太教育 2016年34期
关键词:容纳物理量本领

任艳芬

摘要:初中物理教师要进行成功的教学,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其中类比法、在教学中深入渗透函数思想法,和注重物理量物理意义的教学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使用的方法,这些方法的使用有利于触类旁通,整体掌握、灵活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词:类比法函数思想物理概念;物理意义

中图分类号:G543.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12-0060-01

祖国的中医理论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经络通畅身体就舒服,经络不通身体就会闹各种毛病,我认为物理教学有点像中医大夫给病人看病,通过学习,学生能熟练应用物理物理规律概念解决问题才算作通,才有能力有信心将科学服务于人类,实现自己的价值。为此,笔者在教学一线实践中积累了些许做法,现拿来与大家分享,希望能有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要善于使用类比法教学

类比法教学,有助于学生借助已经掌握的认知结构,快速理解新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比热容的教学

比热容是描述物质容热本领(吸热能力)的物理量,这是教学的难点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如果采用类比的办法效果会好的多,笔者在教学中这样处理:物质吸热的一般表现是温度升高,容器中注入液体的表现是容器中液面升高,容器有容纳液体的本领,物质相应的具有容纳热量的本领。甲乙两个柱形容器中液面升高相同的高度,乙容器容纳的液体多,所以乙容器的容纳本领强,甲容器的容纳本领弱,与之相对应的,通过实验发现质量相等的食用油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那么水容纳热量的本领更强。这样处理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容热本领(吸热能力)的意义,容热本领(吸热能力)不取决于吸多少热,而是取决于物质种类,就像容器容纳本领不取决于容纳多少液体而是取决于容器本身。

2.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内在联系

初中物理中的运动和力的关系,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是学生学习最困难的两个知识点,即使在综合复习中,仍然有很多学生对于这两个知识点的掌握出现反复波动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是,首次接触就因没有站到函数的角度来理解这两条关系,二是,在复习过程中没有用联系类比的方法加以归纳总结,导致对两个知识点的掌握始终处于混沌状态。笔者经过多轮的教学实践发现,如果让学生尝试用联系类比的方法研究理解这两条关系,效果令人欣慰。具体可以这样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力是促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动力因素,物体的惯性可以理解为阻碍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阻力因素,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的效果(运动状态变化的快慢)取决于这两个因素的“较量”结果;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电压是促使导体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动力因素,电阻是导体对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形成电流的阻力因素,导体中电流的大小取决于这两个因素的“较量”结果。这样来处理问题,至少可以保证学生能从定性的角度理解这两条关系,为定量计算和分析解决综合问题奠定基础。

二、在教学中要深入渗透函数思想

物理世界中的现象总是遵守一定的逻辑关系,总是存在因果关系的,而函数正是反映量与量之间的因果联系的,物理教学不能离开这种思想,这也正是很多学生觉得物理难学的原因之一,所以笔者认为在物理教学中必须深入渗透函数思想。

光的反射定律是八年级学生首次接触的一条重要定律,虽然学生没有接触过函数,但是在教学中必须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绝非只讲二者的等量关系,还有一层重要关系是反射角取决于入射角,(折射定律也是如此)初步让学生体会事物之间的决定与被决定关系,为日后的教学打下基础,也为数学上的函数教学积累了一个生动的模型,有利于函数学习。

运动和力的关系,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在教学中,没注意强调力是原因,物体运动状态变化是结果的因果关系;在应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常常只会机械套公式计算,不会灵活应用的原因也是在教学中学生没有深刻理解,电压、电阻是原因,电流时结果,电流随着电压电阻变化,而非电压与电流成正比。

这种思想,在中考题中也经常出现,一些探究类考题经常研究某一物理量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让学生使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决定关系,并写出结论,若不注意因果函数关系,决定关系可能搞错而丢分,所以无论从考试角度讲,还是从学生认识世界的角度讲,都应该注意在教学中渗透函数思想。

三、概念教学要重视物理量物理意义的理解

在教学中要有意强调每个物理量的意义,只有物理量的意义理解了,才能掌握量与量之间的本质联系,才能灵活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描述本领类的物理量,学生最难掌握,例如比热容、燃料的热值等,学生往往不注意控制条件,把吸热多少等同于物质的容热本领;不注意控制燃料完全燃烧的质量而认为热值与燃料燃烧的质量有关;又如描述快慢的物理量功率,学生易忽略控制做功时间,而认为做功越多功率越大;描述有效利用率的机械效率效率和热机效率,学生往往理不清有效利用的是哪部分,而导致判断或计算失误等等。这类型的物理量的教学,应该先呈现一个物理事实,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这一物理事实,从而引出物理量来描述,有利于学生从物理意义的角度理解这一物理量。例如,机械效率的教学笔者是这样展开的:

第一步:给出任务,把重1000牛的物体,竖直向上提升2米的高度。

第二步:给出两个滑轮组,甲滑轮组的动滑轮重100牛,乙滑轮组动滑轮重200牛。

第三步:忽略绳重和摩擦,分别计算提升物体做的功和对动滑轮做的功。

第四步:分析判断使用那套滑轮组性能更优越,小组合作分析如何定量表示这种优越性?

第五步:引出机械效率的概念。

这样处理,学生能从根本上把握机械效率的概念,灵活应用概念分析解决问题。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点滴做法,管中窥豹,恳请广大同行批评指正。

(作者单位:准格尔旗第九中学)

参考文献:

[1]2011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2]人教版2012教育部审定八年级上下册和2013教育部审定九年级全一册课本.

猜你喜欢

容纳物理量本领
小透明,大本领
谁的本领最大
谁的本领大
巧用求差法判断电路中物理量大小
电场中六个常见物理量的大小比较
关于圆盘状物体的几个物理量的计算
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