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内经》“鼽”谈对过敏性鼻炎的认识

2016-12-26刘亚雄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年11期
关键词:内经素问鼻塞

刘亚雄

摘要:现今过敏性的鼻炎的发病率逐步增多,一方面是由于空气污染的逐步加重,另一方面也来自饮食营养的摄入过量。过敏性鼻炎,相当于中医的鼻病“鼽”,故从《黄帝内经》对“鼽”的认识来谈谈对过敏性鼻炎的认识。

关键词:内经;鼽;过敏性鼻炎

中图分类号:R27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6)11-0114-02

由于空气污染的逐渐加重等诱因,导致了过敏性鼻炎发病率的逐步增高[1]。吴又可在《瘟疫论》提出“邪从口鼻而入”,且鼻与自然界直接相通,为“气之门户”(《黄帝内经》),亦为外邪侵袭机体之通道。空气污染的加重,直接导致了鼻抗御外邪的频率增多,鼻病也随之多见。正常情况下,鼻可以通过喷嚏而使邪外出。外感初期,邪居鼻内,正欲趋之,则往往见喷嚏频作。

1“鼽”与过敏性鼻炎

鼽,有鼻子堵塞不通之意。如《释名·释疾病》所言:“鼽从久,涕久不通,遂至窒塞。”也有流清鼻涕之意[2]。如《素问·玄机原病式》卷一所言:“鼽者,鼻出清涕也。”总体是以阵发性反复发作鼻痒、喷嚏、鼻塞、流清涕为特征的常见鼻病。中医病名可称为:鼻鼽、鼽鼻、鼽水、鼽欬(鼻塞不通)、鼽窒(鼻塞不通)、鼽荼(受鼻塞不通之苦)等。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由IgE介导的,对环境过敏原的鼻黏膜炎症反应。其过敏原多为尘螨、动物皮屑、霉素孢子、各种树木和草类的风媒花粉等,因其颗粒较大,能被鼻阻挡下来,而在鼻腔内发生速发型(Ⅰ型)变态反应[3]。临床表现主要为喷嚏、鼻塞、鼻痒、清涕等,多呈阵发性,由于鼻腔分泌物流入咽部,常伴有咳嗽、咽痛等咽部炎症反应。

故从临床的表现看来,中医之鼻鼽与西医过敏性鼻炎相类似。

2《内经》对“鼽”的认识

查阅《黄帝内经》对“鼽”的论述,除去对于解剖的论述,见于10个篇章,有“鼽”、“鼻鼽”、“鼽衄”、“鼽嚏”、“鼽窒”5种表述。涵盖了“鼽”的发病特性、“鼽”的病邪属性、“鼽”的脏腑病位以及“鼽”的治疗与预防等。

2.1“鼽”的发病特性“鼽”病多以春、秋两季多发,冬、夏两季发病率较低。如《素问·金匮真言论篇》:“春善病鼽衄。”又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阳明司天之政……初之气……其病中热胀面目浮肿,善眠,鼽衄,嚏欠,呕,小便黄赤,甚则淋。”初之气,是每年主时六气的第一气,亦即由大寒至春分,包括立春、雨水、惊蛰三个节气,为冬春之交,以春季为主。又云:“少阳司天之政……四之气……民病寒热,嗌干,黄瘅,鼽衄,饮发。”四之气,是每年主时六气的第四气,亦即由大暑至秋分,包括立秋、处暑、白露三个节气,为夏秋之交,以秋季为主。

在气候突变的时候,或者是反常的气候,又或者是季节气候更替之时都可以诱发“鼽”病。如《礼纪·月令》所言:“季秋行夏令……民多鼽嚏。”即反常的时令可以导致人体出现鼻塞流涕喷嚏的病症。又如《素问·气交变大论篇》:“岁木不及……白露早降,收杀气行……咳而鼽。”“岁金不及,炎火乃行,生气乃用,长气专胜……民病肩背瞀重,鼽嚏血便注下。”指出气候的专胜异常可以导致“鼽”病[4]。

2.2“鼽”的病邪属性风邪而致鼽:风为百病之长,风邪致病,首当犯肺,鼻为肺之外窍,故先受病[5]。且“鼽”病的临床表现有鼻痒之症,痒也为风的表现,以风性善动。

火(热)邪而致鼽:如《素问·五常政大论篇》:“少阳司天,火气下临……大暑以行,咳嚏鼽衄鼻窒。”又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热至则身热,吐下霍乱,痈疽疮疡,瞀郁注下,瞤瘛肿胀,呕,鼽衄头痛。”又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少阴司天,热淫所胜……民病胸中烦热,嗌干,右胠满,皮肤痛,寒热咳喘,大雨且至,唾血血泄,鼽衄嚏呕,溺色变”、“少阴之复,燠热内作,烦躁鼽嚏。”燥邪而致鼽:如《素问·气交变大论篇》:“岁木不及,燥乃大行……咳而鼽。”寒邪而致鼽:如《素问·五常政大论篇》:“太阳司天,寒气下临……嗌干善渴,鼽嚏。”又如《素问·本病论篇》:“寒鼽嚏”。又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太阳司天,寒淫所胜,则寒气反至,水且冰,血变于中,发为痈疡,民病厥心痛,呕血血泄鼽衄。”

2.3“鼽”的脏腑病位鼽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其直接病位在鼻。而鼻为肺之窍,故其脏腑病位首先在肺。如《灵枢·本神》论述:“肺气虚则鼻塞不利。”肺气本虚,易招致寒邪自鼻而入,肺主涕,鼻窍不通而清涕自下。值得注意的是《素问·五脏别论》提出“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可见鼻病,还可以与心相关联。又如《灵枢·口问》所言:“阳气和利,满于心,出于鼻,故为嚏。”提出了嚏的症状与心的相关性。

再者,《素问·脉解篇》提出:“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以及《灵枢·经脉》指出:“大肠手阳明之脉……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胃足阳明之脉……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淫汗出,鼽衄,口喎唇胗,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膑肿痛”、“膀胱足太阳之脉……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狂颠疾,头顖项痛,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腘踹脚皆痛,小指不用”、“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实则鼽窒头背痛,虚则鼽衄,取之所别也。”可见大肠、胃、膀胱都与鼽病有所关联。

2.4“鼽”的治疗和预防根据《内经》对鼽病病邪属性的论述,对于鼽病的治疗,首先应该疏风祛邪,如防风、白芷、羌活、荆芥、麻黄、牛蒡子、薄荷等,并且宣通鼻窍,如苍耳子、细辛、桂枝,辛夷、鹅不食草、蝉衣之类。如为火(热)邪所致,可用桑叶、银花、连翘、黄芩等。如为燥邪所致,可加用玄参、麦冬等。如为寒邪所致,可用人参、虫草、生黄芪、五加皮、党参、白术等温阳益气之品[3]。

对于鼽病的预防,如《素问·金匮真言论篇》:“冬不按蹻,春不鼽衄。”又如《素问·水热穴论篇》提出:“冬取井荣,春不鼽衄。”总体是指,在季节的交变之季,要保持阴阳的平衡。也可以拓展来看,过敏性鼻炎多是晨起时,或睡眠时容易发作,也可以理解为阴阳交接之时不相平衡,这和《内经》提出的预防准则是一致的。

3结语

过敏性鼻炎的发病尚有对于食物的不耐受因素所致[6],这在《内经》经文里没有找到相关的论述。主要是由于饮食营养的摄入过量,导致机体对事物的不耐受反应,确实也是要值得注意的方面。综合《内经》对于鼽病论述,可见中医对于过敏性鼻炎有着比较完备、系统的认识。鼻虽为肺之窍,同时还与心,以及胃、大肠、膀胱等脏腑经脉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还兼有风、火、热、燥、寒的病邪性质,所以在临证治疗必须“谨守病机,各司其属”,而后“随症治之”,方可获效。

参考文献:

[1]张凤英,王五一,徐进,等.北京市空气污染物对过敏性鼻炎的影响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364-368.

[2]李浩,侯辉.《内经》“鼽”字辨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7,01:71-72+32.

[3]张新渝,樊玲.遵《经》论治过敏性鼻炎[J].四川中医,2014,04:45-46.

[4]李杰,赵翡翠,王明礼,等.《内经》鼻鼽刍议[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01:33-34+50.

[5]钟萍,田理.《内经》对鼻鼽的认识[J].四川中医,2010,12:46-48.

[6]赖蓉,梁丹,张利,吴秀蓉.过敏性鼻炎患者食物不耐受检测情况分析[J].现代临床医学,2010,04:294-295.

(收稿日期:2016-04-20)*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理工类重点项目(NO:2014Z122)。

猜你喜欢

内经素问鼻塞
《内经》理论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鼻塞总在一侧早做检查
鼻塞危害大 千万别忽视
明代医家芮经墓志铭考释
浅谈“生病起于过用”与养生
从太阳气化的角度谈咳嗽的机理
腔内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42例临床观察
玲珑欢
关于《素问》“味归形形归气……”的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