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生素D在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中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2016-12-26季忠庶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3期
关键词:微量乙组白蛋白

季忠庶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维生素D在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中的发挥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45例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设为甲组, 选择同期患糖尿病而无高血压的患者45例以及健康体检者45例分别设为乙组和丙组。甲组、乙组患者服用维生素D, 比较三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甲组人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以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3水平均比丙组、乙组低(P<0.05);根据Spearman相关分析, 25-(OH)D3与FGF-23(r=-0.455, P<0.05)、糖化血红蛋白(HbA1c)(r=-0.316, P<0.05)、空腹血糖(FPG)(r=-0.322, P<0.05)、收缩压(SBP)(r=-0.279, P<0.05)呈负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发病与维生素D有一定的联系, 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关键词】 维生素D;2型糖尿病;高血压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3.120

本文对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45例、2型糖尿病无高血压以及健康体检者45例进行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45例、2型糖尿病无高血压45例以及健康体检者45例, 分别设为甲组、乙组和丙组。甲组中男26例, 女19例, 年龄52~70岁, 平均年龄(58.45±4.31)岁;乙组中男28例, 女17例, 年龄51~69岁, 平均年龄(58.62±4.55)岁;甲组中男25例, 女20例, 年龄53~68岁, 平均年龄(58.85±4.62)岁。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甲组和乙组患者服用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和钙剂, 连续服用3个月。取所有研究对象晨起空腹静脉血4 ml, 采用ELISA法对血清中的25-(OH)D3以及FGF-23的含量进行检测。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HbA1c、FPG、SBP、舒张压(DBP)、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血肌酐、血磷、25-(OH)D3及FGF-23。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三组比较采用单向方差分析, 指标间关系采用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甲组BMI(24.75±1.23)kg/m2、HbA1c(9.15±1.37)%、FPG (13.67±3.15)mmol/L、SBP(165.28±10.17)mm Hg (1 mm Hg= 0.133 kPa)、DBP(88.52±5.34)mm Hg、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16.85±8.21)μg/min、血肌酐(76.13±10.27)μmol/L、血磷(1.18±0.13)mmol/L、25-(OH)D3(30.15±1.31) μg/L、FGF-23 (1.89±0.07)ng/L。

乙组BMI(22.56±1.34)kg/m2、HbA1c(10.12±1.45)%、FPG

(14.52±3.61)mmol/L、SBP(127.34±9.52)mm Hg、DBP (75.69± 5.27)mm Hg、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13.44±5.38) μg/min、血肌酐(61.33±7.54) μmol/L、血磷(0.98±0.20)mmol/L、25-(OH)D3 (31.62± 1.45)μg/L、FGF-23(1.79±0.08)ng/L。

丙组BMI(21.68±1.55)kg/m2、HbA1c(5.09±0.43)%、FPG

(5.10±0.37)mmol/L、SBP(115.37±9.30)mm Hg、DBP(71.68± 5.31)mm Hg、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79±1.05) μg/min、血肌酐(73.62±11.39) μmol/L、血磷(1.02±0.15)mmol/L、25-(OH)D3 (33.73±1.26) μg/L、FGF-23(1.12±0.06)ng/L。

甲组BMI、HbA1c、FPG、SBP、DBP、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均与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SBP、DBP、血肌酐、血磷浓度、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均与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25-(OH)D3以及FGF-23水平均比丙组、乙组低(P<0.05)。根据Spearman相关分析, 25-(OH)D3与FGF-23(r=-0.455, P<0.05)、HbA1c (r=-0.316, P<0.05)、FPG(r=-0.322, P<0.05)、SBP(r=-0.279, P<0.05)呈负相关。

3 讨论

2型糖尿病是常见疾病,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 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提高[1]。维生素D是微量元素, 通常由日光照射皮肤产生, 维生素D分布于心肌细胞、血管平滑肌、内皮细胞等, 是各个重要器官及其他组织结构功能调控的重要物[2]。维生素D会对胰岛β细胞的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使得胰岛素抵抗作用加重[3]。相关研究中, 25-(OH)D3可反映机体内维生素D的情况[4]。

本次研究中, 甲组25-(OH)D3以及FGF-23水平均比丙组低(P<0.05)。根据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 25-(OH)D3与FGF-23、HbA1c、FPG、SBP呈负相关。可见, 维生素D与糖尿病并发高血压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人体缺乏维生素D时, 机体肾素血管紧张素Ⅱ表达增多, 使得机体血压变大, 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会使胰岛素抵抗程度加重。本次研究中, 甲组的25-(OH)D3以及FGF-23水平均比乙组低(P<0.05)。可见, 低维生素D水平可能与高血压的形成有紧密联系, 其作用过程可能与维生素D所具有的功能有关, 如能使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受到抑制,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受阻, 内皮细胞受损程度降低, 动脉粥样硬化减缓等。

总之, 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发病与维生素D有一定的联系, 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霞.维生素D在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中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泸州医学院, 2012.

[2] 路云峰.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与2型糖尿病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河北医科大学, 2013.

[3] 丁怡, 丁国宪, 钱珂, 等.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相关性研究.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15(10):1451-1454, 1470.

[4] 苏炳驰.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昆明医学院, 2011.

[收稿日期:2016-3-16]

猜你喜欢

微量乙组白蛋白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配合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的作用分析
兽医实验室微量移液器使用期间的核查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谈刑事侦查中微量物证的作用及常见发现方法
人血白蛋白的六大认知误区
阻止接球
白蛋白不可滥用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
尿微量蛋白测定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诊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