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2016-12-26饶仕才
饶仕才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日趋综合化、复杂化,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内涵也由原来的单一性财务审计,逐步扩大、延伸到整个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它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促进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督导规章制度的执行,监督采购管理,规范营销运作,推动计划指标落实的作用。
关键词: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制度执行;采购管理;经营销售;计划落实
1.内部审计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现代化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规范和约束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它是现代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证。近年来我们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内部的设备管理、基建工程、采购管理、经营销售、仓储运输、后勤保卫等部分关键性部位的规章制度的完整性、实效性、可操作性进行了细致的审查,查出各类规章制度、程序表格存在缺陷和问题。制度的缺陷,空白点的存在,致使工作无章可循或不严谨。通过内部审计敦促各单位对所属的规章制度、程序、表格进行了全面梳理,从制度上规范了生产经营活动,从源头上控制企业经营风险,促进了企业规范化管理的进程,对于企业内控体系的完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不断提升了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
2.内部审计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起到有力的督导作用
经过梳理与完善、积累与加强让企业有了相对合理的规章制度,且日臻完善。如何使现有的规章制度能够被企业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不折不扣的执行,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起到强化的作用,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的地位,内部审计工作在此发挥着有力的督导作用。通过日常、专项审计,不断地发现目前企业制度存在着各类不执行或执行不到位的现象,执行力不强是共性问题。首先是体现在对制度的学习不够,不了解不掌握,其次是长期形成的习惯性行为与做法,从主观上不愿意改变。制度发布后无人问津,时间久了,制度就被逐渐淡化甚至被遗忘了。具体工作中就出现了合同的签订未按规定执行合同版本不统一、不规范;合同内容填写不全、不准确、不严谨;合同签批日期晚于合同正式签订日期。执行工作程序方面,有些重要表格未按制度执行,存有内容填写不全,漏签名等现象。在财务管理、基建工程管理等方面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对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企业引起高度重视,限期整改,筑起层层防线。特别是在合同的签订方面,建立了一整套控制体系,从合同的起草专人专责,到律师审查,再到部门把关领导签批,最后核准盖章。可谓是步步设卡,严防死守,彻底堵塞了问题发生的途径。
通过审计体会到在制度的执行方面,仅靠自觉性是不够,必须加强监督检查,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制度得以认真执行,同时必须与责任追究和违规惩处措施结合起来,减少违反制度的行为发生,提高制度的执行效果。
内部审计从检查建立健全制度的监督检查机制人手,监督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确职责,做到每项制度的落实都能有人管、有人问、有人承担责任。关注企业的相关职能部门,他们既是制度的拟订者,也是制度的执行者,更要承担制度执行的督促检查责任。通常情况下,哪个职能部门草拟的制度,督促检查的职责就应该由哪个部门承担。制度发布后要加强日常检查,保持制度执行的连续性。对不执行制度、不按制度规定办事的,要严肃处理,并为此吸取教训,付出代价,使制度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违规者应为自己的违规行为“埋单”。内部审计从行为上控制了企业经营风险,不断放大监督检查的覆盖面,营造违规必纠的环境,推动制度得到更好的被执行。
3.内部审计对企业的采购管理起到有效监督作用
物资采购是企业经营活动最大的成本运作与支出过程,是保证企业降低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关键之所在。在采购管理中运用内部审计对供应商的管理与选择、采购价格的确定、合同的签订、风险的控制进行了审查。跟踪、分析重点采购项目合同签订及履行情况,主要原、燃材料的采购渠道,价格与供货商的确定和管理情况,询价、招标、结算付款情况等,发现问题,堵塞漏洞,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审查的目标是规章制度、工作程序执行到位,保证采购成本最低化,确保生产需要。按照采购金额较大,供应商类别不同,每个采购员均涉及到的原则确定审计目标。对采购的大宗主要原、燃、材料作为监察重点,查看确定供应商的有关资料和每一家年度供货合同。选择固定时间段,对部分品种中的主要供应商,从供应商的确定和管理,询价、招标、结算付款情况等进行跟踪审查。查出的问题主要为:供应商提供的资料不全,有的没有提供营业执照、税务证、缺少合格供应商的调查表、业绩表;个别招标单位数量不符要求;采购价格确定不规范;原料质检不及时;个别采购流程不严谨等。问题发现后部门及时整改,并排查各个工作环节,细化流程,规范程序,严格管理。从责任意识、风险意识方面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
4.内部审计对企业营销管理工作起到进一步规范作用
企业只有通过营销才能最终实现利润,在实现利润的过程中如何优化营销工作的管理,使其保证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规避可防范的风险,除营销管理者承担重大责任,加强内部审计是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全面,严谨的规范整个营销管理活动,使其在规章制度内合理的、高效的运作,防范违规操作或过失操作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内部审计重点关注营销政策的执行,权限审批的掌控,合同制度的履行。通过检查发现在工作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些问题。规章制度的执行不够严谨,工作有疏忽遗漏的现象;对审批权限的掌握也不够准确,对公司适时出台的规章制度不敏感,新的标准已出台但是长时间操作仍按老标准掌握;提供给领导审批的汇总数据与明细不一致,反映出工作的仔细程度不够,管理欠严谨;在合同的签订方面反映出风险防范意识差,没有高度重视合同的重要性,合同签订不规范,有的甚至是为了履行报销手续而补签合同,使合同失去了它自身的作用;对于欠款发货提供“还款承诺”的要求掌握不严格,有的欠款发货缺少“还款承诺”,有的现款结算方式的发货实际账面存在部分欠款,欠款部分仅有业务员提供的经销商口头还款承诺,不符制度规定等等。种种现象反映出在营销工作的管理中风险意识还不够强,规定的执行还不够严谨。
内部审计有助于问题的及时发现与及时整改,提示责任部门在繁忙的工作中不能忽视管理的细节,要时刻关注营销风险,规范运作,严格管理,从源头上加强抗御风险的意识,不给风险发生提供机会。使营销管理进一步得到规范,增强有效规避风险的能力。
5.内部审计对部门的计划指标落实起到推动作用
随着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的延伸,其职能不断扩展,企业各部门的计划指标完成情况也列入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
企业各部门针对企业的中心工作与本部门的职能,制定相对应的计划措施,但如何落实是关键,这也是企业管理层十分关心的问题。由于管理层不可能对经营管理状况进行经常性的直接检查监督,计划措施的落实过程中容易受到主管和客观的影响,而且落实的程度也会影响到工作的质量,要想保质保量的完成,固然工作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非常重要,如果再辅之以监督,就会进一步保证落实的进度与质量。内部审计在此起到的是推动作用,利用“不信任”的工作法来推动工作,提升管理水平。
通过几年来内部审计的实践,深深体会到内部审计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如果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存在的问题不能通过内部审计及时发现并整改,任其不断扩大蔓延,那么风险是可想而知的,要知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内部审计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决定了它是未来企业发展的必然需求和重要保证。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及时调整审计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内部审计工作由局限性、单一性的财务审计向全面性、综合性、广泛性的审计方向转变。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增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能力,同时促进内部审计体系持续完善,使其顺应企业的需求,为企业的持续、稳定、高效的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