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宣传“动漫化”实践途径研究
2016-12-26董长雨
董长雨
摘要:“微”时代的来临给我国高校思想宣传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传统意义上的思想宣传工作也应与时俱进。文章从高校思想宣传工作的内容要求以及动漫文化的特点出发,利用动漫这一艺术表现形式,为高校思想宣传工作寻找有效结合的契合点,拓宽高校思想宣传工作实践途径,丰富和创新相关形式内容,促进我国高校思想宣传工作和动漫产业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思想宣传;动漫化;“微”时代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6.08.05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8-0163-03
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输向着“微”型化不断发展,微信、微博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宣传工作方式,给我国高校思想宣传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时代特点的不同使得不同时代的青少年有着不同的喜好,但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无论是被称之以“电视一代”的80后,还是“电脑一代”的90后,甚至于“微”一代的00后,都有一个相同的偏爱——动漫,动漫能够以其独特魅力影响几代人,尤其在青少年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依然能够深刻影响着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因此高校思想宣传和教育工作与动漫如何相结合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研究。
一、当前我国高校思想宣传工作的现状
(一)我国高校思想宣传工作地位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2014年曾作出“要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等重要指示。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同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又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由此可见当前高校思想宣传工作的重要地位。
(二)我国高校思想宣传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1.大学开放环境下负面消极思想对大学生思想侵蚀严重
“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我国周边环境日渐复杂,各类价值理念碰撞融合,社会思想趋于多元化,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又是国内外各类文化交流集中之地,也是各种意识形态争夺的主要区域,生活在高校中的大学生思维又最为活跃和敏感,在面对思想日趋多元化的形势下,其思想和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受到冲击。
2.传统意识形态宣传教育方式陈旧,队伍建设落后
随着当代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传统单向“灌输式”、“说教式”的宣传和教育,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接受机制的复杂性、信息来源渠道的多元性、知识结构的差异性,使之难以在新时代的意识形态斗争中收到良好的实效;同时队伍建设的落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思想宣传工作的发展。
另外新媒体的发展使得很多高校工作者将焦点投向了诸如博客、微信、微博等传播载体。但传播的内容和形式若不能与高校特点以及当代大学生的兴趣点相契合,无非是“换汤不换药”,因此必须从高校思想宣传工作的内容要求以及当代大学生特点和兴趣点出发,探究合理有效的实践途径,促进高校思想宣传工作的发展。
二、动漫在青少年思想宣传上的优势
(一)宣传的直观生动性
动漫以简单、唯美、生动的画面直接将想要表达的内容诉诸于人的视觉,从而消除了文字表达的间接性,这种直观生动性更容易被思维逻辑结构简单的青少年所接受,同时也让想象力丰富的青少年通过模仿外界偶像而内化为个人人格,诸如青少年会把典型的英雄角色当做自己模仿的对象,从而形成某种意义上的认同感。
(二)讽刺警示性
动漫常常运用夸张的造型、扣人心弦的情节和虚幻的情景来吸引观众,这是一般艺术形式所无法比拟的,其蕴含着大量的象征、比喻、夸张等修饰手法,将故事内容注入讽刺性、幽默性的内涵,反映人们的想象力,或是现实生活的点点滴滴。其实漫画的讽刺性的重要目的在于警示人们。
(三)宣传教育的潜移默化性
潜移默化性是动漫在思想宣传上最显著的特点和优势,动漫是对文化传播和教育的一种优势运用,更是一种隐性教育,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强大的视听冲击力,将诙谐、唯美、生动的语言和画面传递给青少年,在生动的影像背后隐藏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让青少年在无形中接受教育。
三、国内外关于思想宣传“动漫化”的探索和实践
(一)国外思想宣传“动漫化”的探索和实践
动漫和动漫产业的发展起于欧美的迪士尼动画,兴于日本。在欧美国家,动漫作品大部分是幽默搞笑的情节故事,如《猫和老鼠》,也有以美式爱国主义、个人英雄主义为题材的动漫。在欧美国家,漫画凭借着其直观、简洁的特点已成为一种政治斗争的工具,常被用于政治鼓动和宣传,尤其是在电视和电影产生前。之后动漫电影的产生逐渐把漫画搬上荧屏,如以《美国队长》为代表的美式爱国主义题材动漫。因此,就整体而言,欧美国家的动漫作品除用于政治讽刺和斗争外宣传外,富含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个人价值观的宣传较为普遍。
另一个典型代表是日本。二战后的日本教育上使用间接教育法,不设立专门的德育课程,而日本动画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崛起,寓教于乐,具有隐蔽性的特点。日本动漫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宣传主要表现于对日本文化的传播,如富含武士精神,介绍明治维新时期革命的《浪客剑心》。同时日本动漫着重表现和宣传的是坚持不懈的牺牲精神和团体意识,影响青少年“三观”的形成。日本有很多爱国主义题材作品如宫崎骏的《起风了》、《萤火虫之墓》等作品流传度极广,也深受大家喜爱。作为一个岛国,日本人思想充满危机意识,这也导致他们容易产生极端思想和行为。其很多动漫作品中充满暴力、色情甚至一些军国主义思想,这对青少年思想具有消极的影响。因此日本动漫有积极正面的,也有消极负面的,可以是一种良好的文化传播和教育工具,但就某种意义上而言也是一种文化侵略。
(二)我国思想宣传“动漫化”的探索和实践
我国动漫有过自己的辉煌,如诞生在1926年的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已有近九十年的历史,同时创作《铁臂阿童木》的手冢治虫就曾受过我国动画片《铁扇公主》的影响才决定投身动画创作的。但后来受“动画是给儿童看的”旧有观念影响,我国近现代的动漫作品数量虽多、题材丰富新颖,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即太过幼稚化,故事情节老套单调。随着文化部出台《关于扶持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高校思想宣传工作的发挥和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契机。
关于青少年思想宣传和教育的“动漫化”,我国也有过一定的尝试和探索,比如在爱国主义题材有《戚继光》、《小兵张嘎》以及国内首部“红色文化”题材动画电影《西柏坡》。虽然一些作品的制作仍略显粗糙,但这已经是一种有利探索。同时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很多文化产品一旦涉及政治题材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和限制,但随着我国民主化进程和时代的发展,邓小平、胡锦涛、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卡通形象的相继面世,不但打破了原有的政治题材的严格限制,而且塑造了国家领导人的亲民形象。2011年,首部反腐动漫系列剧《莫待忏悔时》在哈尔滨上映;2013年,一段名为《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的动漫视频首次出现中国领导人的卡通形象,视频点击量在两天时间内超过100万次;2015年,三个以“群众路线”为主题的动漫短片上映,这种以幽默、诙谐的动漫剧形式阐释严肃主题的政治题材作品开始变得越来越多,且被广大民众接受并获得好评。
四、我国高校思想宣传工作“动漫化”实践要求
(一)要注重大学生兴趣点
高校思想宣传工作常常涉及的是严肃、严谨为主题的政治思想宣传和政治教育类素材,想要用动漫进行宣传,作品必须符合大学生的现实需要,注重与大学生兴趣点契合。
(二)要符合传播正能量的工作要求
高校思想宣传工作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高校思想宣传的动漫作品在创作上不能太过随意和随性,利用动漫作品的特殊优势创作弘扬时代主旋律,符合当前国家和社会要求的作品。
(三)既要尊重和挖掘历史,又要与时俱进
我国影视行业近些年出现了很多颠覆真实历史的宫廷剧和一些被称为抗日神剧的影视作品,其中出现了很多夸张、雷人的虚构场景。我们的爱国主义题材作品是生活的艺术化,不是夸张化,弘扬革命先烈精神要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挖掘历史,作为具有夸张化特点的动漫作品是生活的艺术化,是在不违背真实历史的前提下进行创作。
(四)避免作品的“说教化”、“幼稚化”和“低级趣味化”
我国的传统意义上的高校思想宣传工作脱离不了“说教化”模式,而我国动漫作品的受众对象常常定位于少年儿童,导致了动漫作品创作的“幼稚化”和“说教化”,我们必须注意这一点,同时在创作作品时不能为了迎合世俗需要使得作品表达内容娱乐化和“低级趣味化”,要注重作品表达的感情和精神上的升华。
五、我国高校思想宣传工作“动漫化”实践途径策略研究
(一)坚持“拿来主义”,取精华,去糟粕
借鉴国外优秀动漫作品创作的先进经验和理念,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发挥动漫生动活泼的特点,紧密结合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国情教育,同时把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其中,让大学生在观看我们的动漫作品时,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说话方式、思想情感。
(二)创新高校思想宣传工作动漫作品形式
我们不能把动漫创作的形式仅仅局限于漫画和动漫影视作品上,还可以把耳熟能详的红色歌曲创作成动漫歌曲影视类作品,同时也可以以历史典故、典型的历史人物为原型,创作成游戏作品,寓教于乐,让大学生更主动地了解历史。
(三)创建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四位一体联动机制
在高校思想宣传工作“动漫化”实践路径上创建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四位一体联动机制。政府“搭台”,提供政策和制度支持;动漫企业熟练制作工艺,创新市场运营机制,创造具有积极意义的符合主旋律题材动漫;高校加强人才培养,挖掘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进行原始素材的积累和创作,同时为思想宣传类动漫题材作品提供良好的传播环境;大学生要主动学习,有辨别是非美丑的判断力,自觉支持和推动高校思想宣传工作的发展,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