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高中化学应加强实验探究创新教学
2016-12-26顾涛
顾涛
新课程实施以来,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全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建构,倡导开展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探究”成为新课改的重要内容,而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能够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中亲身经历和体验,积极提高科学素养。
一、做好基本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探究发现
1.充分利用演示实验,深化理解,激发探究兴趣
“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课堂的弊端,化学教学重在“做”,只有学生亲力亲为,才能提高学习能力。必修课本上安排了大量的演示实验,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观察基础上感受化学知识,为理解提供直观认识。传统的化学演示实验一般由教师讲解演示,然后师生总结现象,得出结论。这种方式下,学生缺乏对实验的兴趣和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为加深学生认识,加强探究性的实验教学,我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增加自身工作量,节约学生时间,自己主动到实验室提前准备,让学生更多地和老师同时动手做演示实验。我在高一阶段让学生做了“钠的性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等10多项实验,极大锻炼了全体学生的探究能力。二是通过增加演示实验的创造性成分,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思考空间,把部分有探究意义(包括可操作空间)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究实验。在“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氢氧化亚铁的制取”“溶液的导电实验”“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等本来一般主要通过演示试验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个体清晰体验规律得出的过程,加深知识理解,更结合实验内容,通过亲身参与理解,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绿色观念等。通过上述实验,我尽量避免了学生尤其是部分基础较为薄弱学生的“先入为主”的认识,让他们通过实验设计和具体操作真正理解化学基础知识原理等。
2.做好学生分组实验,推动设计,培养创新素养
传统的分组实验,通常由教师结合实验目的、器材、原理、步骤、数据采集及处理办法等,先和学生详细讲一遍,然后学生开展实验。这种学习方式,学生“按图索骥”,缺乏挑战性和探究性。因此,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我积极尝试增加实验的未知性,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将实验放在知识、技能教学之前;一些实验所验证的规律,我先不讲,而是让学生在试验中一步一步推算,从而整体的探究中回到基本规律。在教学“盐类的水解”时,我开展探究性分组实验,让学生按照设定的步骤,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逐步探究,得出盐类水解的概念、认识,从而也解决了配制的仪器、步骤和可能产生的误差等问题。对必须先开展知识教学的实验,我和学生设置多种实验方案,分组实践,比较各种方案优劣,体会书中方法的独特性等。这样的做法坚持下来,通过实验本身的探究性,教师不仅能够更好地完成了实验,而且更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设计的活动中,也就自然而然地提升了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
二、做好实验内容与生活知识的对接,让学生在二者互相印证中强化学习
教师要把教材融入生活中,从生活提取出知识,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实验,在实验中构建知识体系。教学是生活的集中反馈。在最常见的实验中,譬如,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可以通过对缺铁性贫血症需要补充的硫酸亚铁片和维C片,让学生用维C片来验证氯化铁的氧化性,理解适量服用维生素C有利于铁元素吸收的原理所在。再如,认识甲烷(天然气)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结合一些“甲烷引发爆炸”的新闻案例,让学生充分理解其密度、保存环境等,并可以让学生在试验中再次验证。
我们需要结合高二选修课《化学与生活》,更广泛地在实验中渗透“生活中的化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深入学习、全面探究化学学科的愿望。教学是一个思维激活的过程,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很多现象,在实验中能够得到清晰的印证,这就能够极大刺激学生原有思维结构,提高认识理解水平。如讲原电池时,让学生准备一些苹果、番茄等制作水果电池,学生很感兴趣。我和学生说“镁是一个甜美的角色”“吃油也能降低胆固醇”等趣味化学观点,学生都马上联想到“钙镁片”的使用和很多人面临的胆固醇偏高偏低等问题,期待在实验中得到解决的办法途径。这时,我再引导他们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深度掌握,力求在试验中探索创新方案,学生也就乐在其中了。
通常而言,想真正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水平,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我们需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思考改进,不断总结提升,真正提高学生的知识结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