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兴趣先行
2016-12-26杨淑芳
杨淑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可谓耳熟能详。但雷声大,雨点小,真正落到实处的却不多。作文需要持续的动力,否则,偶尔写一次,又如何能提高写作能力,并写好作文呢?兴趣本身就是动力,写作文,没有兴趣,不但提不起笔,且根本不愿动笔,写好作文无异于天方夜谭。解决了兴趣的问题,让学生真正写起来,才能激活学生的言语思维,真正打开言语思维的大门。可以说,在小学阶段,我们只有真正解决学生作文兴趣问题,才能为学生的习作插上飞翔的翅膀。
一、打好阅读的底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论你有着多么高超的技巧,没有可写的,或者没有可以用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词汇,又如何能写出作文来呢?语言的运用是一种能力,但前提是要有可以运用的语言。同时,运用语言的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阅读积累。长期的阅读和积累,才能悟出写作之理,运用之经,写起作文来才能游刃有余。
然而,当今的孩子,受电视、电脑、手机等的影响和诱惑,真正拿起书来阅读的不多,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从小就把他们引到阅读的道路上来。如何引导?得讲方法才行。刚开始,我们不妨给他们讲一些有趣的故事,讲到精彩处不讲了,而后出示相应的书籍,告知他们故事就在这书中,可以去书店买来读。当他们在开始阅读后,就每天抽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来讲。孩子都爱展示自己,自然,为了讲得精彩,便会主动去读。为了巩固阅读成果,可以开展读书交流会。交流会上,既交流阅读的内容,又交流阅读的书目。其中,教师要善于“火上浇油”,把“交流会”变成“促进会”,把课内的交流变成课外更广泛,更深入的阅读。
阅读,从班级延伸至家庭,让家长也读起来,用亲子共读让阅读有一种良好的氛围作支撑。同时,开展读书征文活动,让阅读变成学生欲罢不能的事情,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当积累更厚实后,他们的内心就会有一种表达的冲动,而后引导他们写作文便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二、坚持写。以成功滋润兴趣
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不是空喊出来的,是实实在在地做出来的。只有不断地写,写中思考,写中领悟,写出感觉,写就能力。当打下阅读的底子后,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写起来。刚开始,学生可能感到无话可写,这没关系。让学生从几句话写起,逐步过渡到写成段的话,并进而写成篇的文章。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结合学习生活情况、自然万物,甚至是充满神奇想象的事物(事情)给学生以素材上的提示,如,今天你哭了吗?今天老师笑了吗?今天我做家务了吗?我种的蔬菜长了吗?……
写起来了,就贵在坚持。每天写一个,或每周写五个。一路写下来,学生就会从刚开始的搜肠刮肚、冥思苦想素材及成文的“山穷水尽”之中渐渐走出来。这个“走”的过程,是他思考的过程,是在思考中逐步成长的过程。这个成长,肯定地说,是十分艰辛的,他们也肯定会想到过放弃。但是,只要老师不断地鼓励,不断为其引路,同时,不断发现他们习作中的亮点予以激励,那么,他们就会不断感受作文的成功,也就不断地写下去,不断在兴趣的滋养中与习作深深结缘,习作水平就会不断得以提高。管建刚老师就是这样做的,他所教的学生也就是这样不断得以进步的。
三、多渠道发表。让兴趣倍增
不管强化阅读,还是引导学生坚持写作,都必须让兴趣贯穿其中。但真正让兴趣保持下来的,莫过于建立“发表意识”。也只有让学生的习作通过一定的途径予以发表,让学生享受看得见的成功,那么,他才能坚持写,并辅以阅读,如此,才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促进写作素养的提高。
可以建立班级博客,把学生的优秀习作(好的句子和段落)发表到博客里,供家长和孩子们阅读,甚至写评论。当孩子在博客里看到自己的文字,以及那些评价,不难想象,他是多么自豪和充满自信。可以建立“班级微信群”以发表作文,每天可以让家长开放一二十分钟让学生进入群里学习和讨论。还可以将优秀习作念给全班学生听,这是一种特殊的“发表”。当然,更要将他们的习作投向外界,若能在报刊公开发表,那将会更加激励他们一如既往地写下去,将作文写好。还有一种途径是管建刚老师一直在采用的,那就是办“班级作文周报”,多数学生的作文得以发表,使学生将写作进行到底,习作能力不断得以提升。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作文是学生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只有将兴趣熔铸其中,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那么,我们习作教学目的才能轻松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