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色彩点亮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2016-12-26方正青
方正青
英语是一种语言交流的工具,在我们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不仅使学生掌握常规的英语课本知识,而且也要充分掌握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养。但是在现实教育过程中,很多教师忽略了学生人文的培养,把重点放在教材知识的掌握上,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是对英语的认识和运用,还要在英语的学习中渗透人文素养,即英语文化中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内容。在挖掘学生的人文性时,同时也要补充人文教育途径单一等问题。
一、把握初中英语人文色彩内容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它的集中表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在现代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每个学科中都体现了人文教育,当然也包括我们的英语学科。《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也要提高人文素养,来增强学生实际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以往我们的普通教学有所不同,人文教育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英语教学中强调人文精神的核心依然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课堂教育不能是束缚,教师要努力营造人文氛围,用积极的态度激励学生努力成长,发展潜力,引导学生大胆探索知识。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不断地学习和进修来完善自己,才能够满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多种需求。人文性多方面的体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和掌握,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优化初中英语人文教育落实
人文性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例如教师在课堂设计听力活动,能够带领学生在听力中学习不同国家初次见面的问候方式,接触不同国家的习俗和文化,不仅要注意语言知识,还要注意听力技能的培养,学习挖掘文本里的信息,得到进一步的人文性教育。在讲到“Different foreign friends”主题内容的时候,教师通过Here are some ways to welcome them引入,以地域文化为中心,介绍在不同国家人们所使用着不同的初次见面相互问候的身势语,通过这些课本讲解的知识,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国家文化,增强国际知识,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从而领悟肢体语言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教师可以借助课本讲解分析,带领学生认识“不同国家对客人有不同的欢迎方式”。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例如:
1.What is your mother like?
2.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for you?
通过教师设计的这个话题引起学生去了解自己的母亲,锻炼着为母亲做事情,试探着引领学生能够找出描写母亲活动的动词,体会母亲的爱,深刻的感悟人文性教育。学生从中学习到:Mother does so much forus,but
we do little for her.与此同时,也可以设计一些个讨论题:
1.Which family education do you prefer.lenient way or strict way?Why?
2.What is your ideal family education?
3.Do you have any problems between your parents and you?
经过这几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学习与父母之间进行沟通,正确处理与父母间的问题,学会互相交流,以得到关系的融洽、相互的信任。这样我们通过讨论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励学生热爱学习,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些例子反映出,从课堂教学中挖掘人文思想,使用一些创设来引领学生人性的温暖,从课堂教育中汲取人文教育,开拓学生视野,丰富生活经历。也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通过媒体设备放映精彩视频和图片,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很好的途径。
三、突出初中英语人文教育拓展
在当下的英语应试教育中,语言的掌握和分数的高低牵制了学生,从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人文教育。为了更加规范《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英语课程的学习,不仅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同时也是陶冶情操,磨砺意志,拓宽视野,开发思维能力,发展自己和提高人文素质的过程。由此可见,人文教育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更好地完善我们的教育目的,学生不但要有健康的身体,更应该具备健康的人格和心态,具备独立自主的能力,拥有一颗充满爱的心。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是势在必行。
综上所述,人文色彩更加优化和完善我们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我们对英语课堂教学深入学习和领悟之后,更加体现出人文教育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同时,也要注重人文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更大程度提升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人与人之间更加和谐,做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