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菜鸟:双11物流大提速背后
2016-12-26贺斌陈婷婷
贺斌+陈婷婷
赋能的一方面,是通过大数据、智能化和协同化,
为快递企业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通过建立标准,提升
快递企业的服务,从而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达到双赢
2016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又一次刷新了此前自己保持的纪录:物流订单仅用时14小时33分钟就超过去年一天的总量,全天达到6.57亿笔之巨。
从2009年以来,双11的订单越来越多,却越送越快。以发送1亿件包裹时间为例,2013年用了两天,2014年只用了24个小时,到2015年提速到16个小时。
物流大提速,是大数据社会化物流协作公司菜鸟网络充分利用大数据、智能化和协同化手段的结果。
大数据预测
今年10月底,距离双11还有不到半个月时间,天天快递副总裁陈向阳拿到了菜鸟网络提供的第4稿双11预案。
这份预案,来自菜鸟网络所沉淀的大数据的计算。在这份精细到令人咋舌的预案里,不但有订单流向的数据,比如11月12日,从杭州到苏州的订单会有多少,从上海到北京的订单会有多少,甚至能清楚地看到具体某一天某一个网点的预计订单量。
“按照这个数据,比如今天我大部分订单都是从杭州到苏州的,那么我就可以将本该派往南京、无锡的车都派到这一条线路上,对整体的预算,车辆、人员的调配都能提供参考。这些数据相当精准。”陈向阳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
在杭州市秋涛路圆通网点,《中国新闻周刊》看到位于一楼的分拣大厅内几乎没有包裹,流水线上干干净净的。“我们大概用了3天就恢复正常了。”网点主管季莹说。
季莹拿出手机,打开业务数据,可以看到,11月11日~13日,该网点的揽件量在二十几万票,派件量则分别是2万票左右;到11月14日,揽件量降到14.35万票,派件量升为3万票多。前三天出港较为活跃,而第四天,则是进港比较活跃。
之所以能在3天就逐渐恢复正常,在季莹看来,提前预测并做好充足的准备是制胜法宝。早在双11之前,菜鸟网络给到圆通的数据就显示,秋涛路网点的包裹量会出现3倍的增长。
按照惯例,双11期间,秋涛路网点的快递员会发动亲朋好友来做临时工,帮助进行末端派送。因此,拿到数据后,季莹按照比平时多3倍的量配比人员和车辆,同时,将原来的3条流水线增加到7条,同时分拣。智能化手持扫描设备的运用更是让分拣环节效率更高。正因为准备充分,当双11的海量订单量如期而至时,该网点圆满完成了快递任务。
同时,根据对包裹量的预测,菜鸟网络会给快递公司一些建议,在包裹量较大的网点附近租一些仓库作为“蓄水池”。一旦进港的包裹太多,可以先放到“蓄水池”里,将之前的包裹配送完毕后,再送“蓄水池”中的包裹。这样,就形成包裹的有序出入。
“先进港的包裹先配送,这样消费者不会等太长时间,对于增强消费者体验度十分重要。”菜鸟网络首席技术官王文彬说。
通过大数据和技术,菜鸟还能帮助快递合作伙伴监控到18万个快递网点包裹运营的一举一动,即时作出决策,快递公司也得以减负。以圆通为例,依托智能化监控系统,这里可以即时看到车辆运行、一线操作现场等情况,双11更加灵活完善地去指导资源配置,“每天到这里看看就行,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紧张兮兮的一直盯着。”
赋能大考
这几年,爆仓的情形基本不再出现,对消费者来说,快递越来越快的感受越来越明显。这背后最关键的,就是解决配送效率和准确率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菜鸟网络推出的大数据产品,对商家和快递合作伙伴进行赋能。
一个应用是聚单直发。以往的快递订单是随机打印,这一单是发往上海的,下一单可能是发往北京的,再下一单可能又是发往广东的,只能让所有路线的车都守在仓库门口,装满一车开走一车,效率不高不说,还容易出错。
聚单直发不同,通过大数据计算,这一个小时打出的订单全部是发往北京的,配货员只用往一辆车上装货就可以了。这辆车开走后,下一批订单可能全部是发往广州的,仓库装车井然有序,也不会出错,大大提高了装车效率。
聚单后的这一批包裹,直接发往对方城市的分拨中心,再由他们进行分拨,进入到末端配送环节。
在这一环节,菜鸟网络的另一个“发明”电子面单闪亮登场。电子面单是菜鸟网络和快递企业一同协调的标准。传统的快递单是手写,到网点后,再由分拣员挨个确认路径,用粗黑的大头笔写上相应的记号。
11月11日凌晨,菜鸟网络广州增城全自动智慧仓储基地
这就需要分拣员对每个城市的代码都了然于心,据陈向阳介绍,培养一个熟练的分拣员,大概需要两到三个月时间。
电子面单上,最核心的是一排三段码,由九个数字组成,三个一组,分别对应派送大区、站点和快递员。在交易完成后,消费者上传的配送地址会自动生成三段码,流水线上直接扫码分拨,在速度提升的同时也提高了分拨的准确率。以往,快递企业的人工分拨准确率一般是95%,智能分单的准确率则提高到了99%以上。
季莹认为,对网点而言,三段码的应用,无论是出港还是进港,效率都大大提高。对出港件来说,可以根据第一段码,直接快速地发往到达城市,而对于进港件而言,在分拨中心,就可以直接看第三段码,迅速将本网点的快递取回。
在包裹配送的过程中,菜鸟网络会对包裹的配送进行实时监测,随时发现问题,提供最优路径。
在今年双11,菜鸟网络通过对快递数据监测,发现包裹到了东北后,就处于停滞状态,立刻联系了快递公司,得知当地正遭遇大雪天气,包裹难以配送出去。对于天气造成的延误,菜鸟网络会同快递公司及时商定解决方案,尽快将包裹送到消费者手中。
在整个配送、仓配协同环节,菜鸟网络会提前考虑一些细节,为末端快递员提供最优方案。由于今年的双11是周五,第二天就是周末,很多写字楼不上班,也不收件,如果消费者选择的是当日达、次日达服务,很可能快递员会白跑一趟,造成时间精力的浪费。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菜鸟技术团队通过大数据,将发往写字楼的订单进行处理,直到周末结束。
事实上,11月10日晚上,在距离西溪园区两公里以外的乐佳国际,同样是一个不眠之夜。此时,技术人员都聚集在办公室,办公室内的一块空地上,竖起了一块大屏幕,透过屏幕,能清晰地监测到系统数据。
对于系统的稳定性,菜鸟网络技术专家许俊并不是很担心。大概从9月末开始,许俊和他的团队就开始进入到系统稳定性的保障工作,一共进行了有七八轮全链路的系统压测,去发现系统性能的问题和技术问题,并做了很多预案的准备,保障双11零点开始到后面几天的系统稳定性。
为了不影响电子商务的正常交易,全链路压测经常会在晚上在流量相对比较低的情况下进行。在办公室临时辟出的员工休息室里,密密麻麻摆放着蓝色躺椅,谁要是累了,就去休息一会,然后回来继续工作。
整个2016年双11的交易量再次刷新了此前的纪录,截至11月11日24时,共计产生6.57亿笔物流订单,比2015年的4.67亿多了1.9亿。
由于订单量是随着时间慢慢递减,因此,许俊和他的团队今年在前台和后台之间,打造了一个虚拟的“蓄水池”,也就是在零点之后前台订单量暴涨的时候,让订单能匀速发给物流企业,直到系统恢复平衡。
“最怕的就是订单丢失了。”许俊说。
在双11开始约半个小时的时候,许俊突然发现前台的交易订单量和后台的物流包裹量之间,订单数据有个很大的差距。如果这个数据真实存在,就意味着这些订单需要紧急处理。这种情况从未遇到过,所有人都不由紧张起来。包括指挥官也赶了过来,大家一遍一遍验证着各种可能,寻找问题出在哪里,同时,也在思索接下来的预案。
数分钟过去,问题终于找到了,是前台和后台之间的数据口径不一样,并非订单丢失。直到这时,许俊心中的一块大石头才算落了地。
系统通过了“100%可用”的考验。
在大数据和技术的保驾护航和赋能之下,今年双11包裹量尽管有明显增加,但平均每个包裹的快递时间却缩短了15个小时左右。奇迹正不断被创造出来——第一个包裹13分钟送达,跨境的第一个包裹28分钟送达。
“对于我们快递企业来说,双11是场大考,今天的挑战或许是明天的常态,我们只有充分准备,才能交出满意的答卷。”季莹说。
标准、协同
其实,对于双11的准备,菜鸟网络早就开始了,他们派出一支团队,在全国各地盘点社会化的仓库资源,并按照菜鸟的标准和系统运营起来。截至9月,为双11准备的仓库面积已经达数百万平方米。
仓配网是菜鸟网络编织的五张网(仓配网、快递网、末端网、农村物流网和跨境网)中的一张。用王文彬的话说,配送即使再高效,也不如就近发货时效快。因此从菜鸟网络成立伊始,首先就是利用大数据指导分仓布货。
在核心物流枢纽,菜鸟会选择建设一批高标准的物流基地,以便基础资源可以被整个行业共享使用。围绕着核心枢纽,菜鸟也会善用第三方的仓。“只要按照我们的标准来建造、布置,再配入我们的系统,然后将运营合作伙伴(CP)放进去,就可以获得菜鸟仓配体系的一系列能力。”王文彬说。
据菜鸟联盟总监周轩榕介绍,目前菜鸟网络在全国有七个大区,每个大区里边有不同的仓,这些仓中不少是与第三方合作的仓库。
菜鸟联盟是由菜鸟网络牵头,联合国内外主要物流合作伙伴组建以提升电商物流服务体验的组织,有当日达、次日达、预约配送等服务产品。
这些仓库呈串联或者网络结构分布,比如在某个大区里边有一个中心仓,再由中心仓覆盖下面的二级仓。仓的布局是根据各区域内订单特点来决定的。有些区域如果订单足够多、足够密集的话,或许会有三四个中心仓,这些中心仓再往下分布,甚至会有三级仓、四级仓出现。
为了实现仓配协同,今年菜鸟网络将整个仓配协同权力下放到各个大区,由各大区来统一调度,确保仓配在交接环节的顺利进行。在系统方面,今年基本上把所有菜鸟仓配体系网里面的系统,全部更换为由菜鸟自主研发的大宝仓储物流服务(WMS)系统。
“这样一来,仓和配就全部打通了,系统一致就是标准一致,确保了菜鸟网络协同调度的一致,即使出现了问题,由于都在一个系统,反应速度也会更快。”菜鸟网络仓配方面的资深专家杨开封对《中国新闻周刊》解释。
实际上,不光在系统上,近年来,菜鸟网络一直致力于标准化的建设,大到运营流程、作业流程,小到设备、监控、强弱电等硬件,都做了统一的规范和要求,确保菜鸟体系里的链路步调一致。
在标准化的同时,菜鸟网络的智能仓配也在大面积运行。从去年开始,菜鸟在广州增城、天津武清、浙江嘉兴等地投入了大规模的自动化项目。
这些智能化设备的应用将拣货速度提高到30%~50%。因此,在今年双11中,包括AGV(自动导引运输车)、智能缓存机器人、360度运行的拣选机器人、带有真空吸盘的播种机器人在仓库内流水作业,参与作战。
杨开封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现在菜鸟网络已经开启了自动化的全国布局,明年会有更多规模的自动化仓库交付使用,占更大份额的产能。
搭建仓储设施只是第一步,真正要实现仓配效率,必须要做的一项就是分仓。菜鸟会依据沉淀的大数据,比如历史销售记录,商家的促销,以及商家自己的预测,将这些数据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分布的预测,然后再借助菜鸟多级的仓库,将商品分仓下去。
“网铺得越开,最后这个网的节点就有可能离我们的最终用户越近,就能实现最快到达。所以要想提高货物的时效,就可以以这种分仓的形式在全国铺开。”周轩榕说。
分仓必须准确,比如某一个爆款商品出现,或是促销活动很火爆等,都会对商家和产品维度造成影响,所以预测是动态的,用周轩榕的话说,“时刻都在进行”。
今年9月,火烈鸟电商总经理张永刚决定借用上海的菜鸟仓,对双11的商品提前分仓。
促使他和公司做这个决定的,是对今年双11订单量的预估。
从8月份开始,菜鸟方面就反复与他沟通,基于去年的订单量等大数据的算法,预测是今年火烈鸟在阿里电商平台的订单量可能将达到21万笔。公司自己估算的订单量更大,约有25万笔。从后来的销售数据来看,菜鸟网络的预测还是更为精准。
作为网络人气彩妆品牌,去年双11 的火烈鸟销售的火爆情景,让张永刚一年后还记忆犹新——2015年双11,火烈鸟品牌共产生了12万笔订单,大大超出了公司的预估。欣喜过后,火烈鸟很快迎来了巨大挑战——这些订单全部得从位于义乌的公司仓库发出,公司的仓配人手已经不够用,只能临时雇人,但受双11影响,临时工十分紧俏,不仅费用水涨船高,工作效率也不高。直到9天后,这些订单才全部发出去。
因此,为应对今年双11,张永刚提前半年就开始准备,6月份,他去考察了位于广州的菜鸟仓,严谨规范的仓配管理系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他拿到订单预测数据后,深知以火烈鸟自己的仓配能力,一定无法应付如此庞大的订单量,必须利用菜鸟的仓配管理体系才能避免去年订单“拥堵”的情况产生。
9月份以后,关于仓储比例和规模,菜鸟网络开始不断和火烈鸟协商,放多少、怎么放都是双方协调的内容。
实际上,在供应链的入库计划协同方面,要做大量的工作。许俊介绍,首先是预测决策阶段,要预测整个销售量,接着预测要入多少库存,分仓的计划是怎样的,应该分几个地区仓库,每一个仓库入库的库存数应该是多少,甚至要考虑后期的补货计划。
当这些数据都预测出来后,就涉及和仓库、产能的配合,进入到入库协同或预约入库这一部分。
接下来是计划阶段,就涉及菜鸟网络、仓库、商家的三方协同。因为商家可能会根据销售计划,对菜鸟网络建议的入库量进行调整。仓库也有产能和容量,也要反复确认和调整,最终是三方协同的过程,将一个预测和决策变成一个计划。
最后是履行阶段,也就是商家开始要预约入库,要跟仓库预约好时间,安排好容量,进入到入库环节。
最终,在双11前几天,火烈鸟听从菜鸟网络的建议,将80%的商品放入菜鸟仓,其中,爆款商品、中端商品和末端商品各自存放的比例分别为60%、30%和10%。
入库并不是分仓的最终结束。离双11还有大概半个月时,菜鸟的后台就要提前做订单下沉,从仓库转移到城市仓,甚至转移到网点。
同时,仓库里面也开始运用一些数据,做一些提前的准备,将仓内的打包、质检等动作前置到双11前。这样在双11当天就可以以一个很高的准确率,在订单还没有下达之前打包好,等订单一来,直接出个电子面单就可以出库。
在农村,11月11日凌晨,云南省红河弥勒市弥阳镇中以则村村民张阿姨正准备睡下时,快递小哥就已经将今年双11的农村物流首单就送到她的农村合伙人手中。从下单到签收仅用了不到85分钟。
实际上,在今年双11之前,菜鸟农村便已织成了一张覆盖460多个县、2.1万个村的农村物流网络。菜鸟网络业务拓展专家王錁表示,没有菜鸟物流之前,农村的配送率只能达到30%,在菜鸟所覆盖区域,已经能达到100%的T+1(次日到达)、T+0(当日到达)服务承诺。
王錁表示,目前的菜鸟农村不再是狭义的农村物流概念,而是面向地市级、县以下的市场,为其提供物流服务、商品流通服务、寄件、售后服务,以及农产品解决方案的服务。
菜鸟网络E·T物流实验室推出智能配送机器人小G,已经在配送末端张开应用
如今,菜鸟网络已经开始依托于这个农村物流网络基础衍生出来的业务服务能力,对外进行业务输出,比如向农户、农业、农产品、工业品下乡等服务需要依托更大的网络承载,向外辐射菜鸟的服务能力。
目前,菜鸟正与政府合作,在全国各地试点建立县域智慧物流+,在地级市维度的试点范围内,打造一个智能化的物流基础设施,包括三网一站,即仓网、运力网络、数据网络,以及乡镇的橙运服务站。
“菜鸟农村物流网的打造,不但加快了农村电商的速度,促进城乡平等的购物环境,也增加了末端的商业机会。”王錁说。
菜鸟究竟想做什么?
3年前,当菜鸟网络成立,在全国大举买地建仓时,很多人还直呼看不懂;2年前,菜鸟提出打造天网、地网、人网,大家依然不明所以;1年前,菜鸟将三张网变成了五张网,维度更加清晰。
用王文彬的话说,菜鸟最终要做的是生态圈,通过大数据、智能化和协同化,为合作伙伴提供赋能。
这么多年来,中国的快递业实现了飞速发展,各快递企业不断以加盟模式快速扩张,快递商同质化特征明显,单体竞争力较弱,系统管理先天不足。在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看来,传统的快递企业和物流企业都是低端恶性竞争,通过价格战参与市场博弈,如果希望整个物流生态转型升级,仅仅靠快递企业很难。
菜鸟网络的平台化模式出现,为中国民营快递产业系统改进提供了一些新的路径。它借力大数据,实现对整个集群的系统升级——既包括物流基础设施,也包括企业物流设备,以及快递服务产品等。这在全球快递市场都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开创尝试,也因此充满更多挑战,“但这条路更适合中国快递市场生态。”杨达卿说。
然而,菜鸟为何能将这些彼此竞争的企业聚集到一个平台上,遵守统一的标准?杨达卿认为,因为菜鸟是局内人,掌握着数据,指导服务如何升级改进,这是菜鸟天然优势,所以在推进菜鸟升级有序发展过程中,本身就有天然优势,水到渠成。
天天快递副总裁陈向阳也坦言,第一批成为菜鸟网络合作伙伴的六家快递企业,可以说几乎70%的业务量是靠淘系订单。没有菜鸟的时候,他们就是跟天猫、淘宝合作,“后来有了菜鸟,他会将自己的一些想法、数据,赋能给我们,补齐我们的短板,对我们的成本控制、运营体系,时效提高都可以起到作用。”陈向阳说。
赋能的一方面,是通过大数据、智能化和协同化,为快递企业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通过建立标准,提升快递企业的服务,从而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达到双赢。
陈向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菜鸟从不干涉商家用哪家快递公司,它要求的是整个菜鸟所掌控的淘系快件的品质问题。不过,菜鸟会提供一个指数,对合作的几家快递企业服务质量的评价,然后将这个数据告诉商家。
尽管这几年天天快递在指数排名中都在前三,陈向阳依然感到了压力,但他同时表示,这个压力在某种程度上变相要求了快递企业去注重服务质量,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在杨达卿看来,菜鸟能做的不仅限于此,由于传统快递企业的服务都是短链条,菜鸟掌握了订单消费需求,可以末端培蓄,形成相对在线化的供应链条,帮助企业延长供应链,提升产业链,帮其从短链条变成长链条,从低端竞争引入高端竞争,加速企业升级。
事实上,火烈鸟在今年双11的做法,正是菜鸟网络在商家供应链上的探索,类似的案例还有美的、科沃斯等。今年双11,科沃斯全网销售突破4.11亿元,美的官方旗舰店单日成交额突破3.5亿元,登榜TOP10,帮他们销量大涨的正是物流。
依托于菜鸟仓,和往年物流环节需要临时租用仓库、征集人力不同,只要做好入仓规划,后续订单发货全部都由菜鸟处理。美的实现线上130家经销商共用一盘货的库存,所有货物统一调度,每卖出一台小家电都是从菜鸟仓发出,可以随卖随补,商家无需囤货,只需备1.2亿~1.5亿就可以支撑2个亿的销售,库存备货降低了40%,成本也降了40%。同时,15天库存可以做到支撑30天销售。
“供应链才是物流制高点。只有走到供应链环节里,才能形成制造商、供应商、流通商全面协同和整体增值。”杨达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