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米东区布鲁氏菌病基线调查研究报告

2016-12-26马卫平王文秀郭亚军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6年7期
关键词:东区布病检疫

舒 锋,马卫平,王文秀*,王 涛,郭亚军

(1.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畜牧兽医站,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4;2.乌鲁木齐市动物疾病控制与诊断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0063)

新疆米东区布鲁氏菌病基线调查研究报告

舒 锋1,马卫平2,王文秀2*,王 涛2,郭亚军1

(1.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畜牧兽医站,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4;
2.乌鲁木齐市动物疾病控制与诊断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0063)

目的: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布病分布情况及感染阳性率。方法:对米东区规模场和散养户的牛羊采取一定的比例抽取血样并填写流调表。血样采用虎红平板凝集实验筛查出阳性样品。结果:共抽查七个乡镇72个村,共计调查722户67463头只,采样7016份,阳性233份,个体阳性率3.32%,群体阳性率12.74%。结论:米东区阳性率较高,应采取免疫措施进行控制。

布鲁氏菌病;基线;调查

为全面预防和制定布病控制标准提供基础数据,乌鲁木齐市制定了的布病基线调查计划,对辖区的八个区县开展了布鲁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基线调查工作。米东区作为牛羊存栏数较高的区县,2015年8~9月米东区牛羊按照一定的比例抽样,也参与了此次调查。

1 调查方式

通过现场填写流调表,按照一定比例采集家畜血样,进行家畜布病的实验室初步筛查,并进行群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的统计分析。

2 抽样要求

2.1 对种畜和奶畜的抽检方式和比例

对辖区内所有牛羊种畜场、良繁场、示范场以及所有奶牛、种公畜进行全群监测,每群奶畜和种公畜必须抽到,每群抽检家畜的数量按照存栏数的30%抽检。

2.2 对其他牛的抽检方式和比例

对于其他牛,每群或每户的牛都必须抽检到位,抽检数量按照每群或每户10%的存栏畜抽检。

2.3 对羊的抽检方式和比例

2.3.1 对散养或规模羊场的养羊户,每场或每户必须100%的抽检到位,抽检数量按照存栏畜的10%抽检。

2.3.2 对于小尾寒羊和胡羊等高产多胎羊或引进外地羊,按照存栏数的20%抽检。

2.4 对被检抽的牲畜必须加挂耳标进行标记,以利于追踪溯源。

3 检测方法

布病琥红平板凝集试验(RBT)。

4 调查结果

2015年米东区布病基线调查共抽查七个乡镇72个村,共计调查722户67443头只,检测7016头只,检出阳性233头只,个体阳性率3.31%,检出阳性群92群,群阳性率12.74%,见图1。

其他品种牛调查211户13891头,检测1320头,检出阳性32头,个体阳性率2.42%,检出阳性群20群,群阳性率9.48%。

奶牛调查113户1795头,检测1436头,检出阳性29头,个体阳性率2.02%,检出阳性群11群,群阳性率9.73%。

羊调查398户51757头,检测4260份,检出阳性172只,个体阳性率4.04%,检出阳性群61群,群阳性率15.33%。

图1 畜间布病调查阳性情况

4.1 其他品种牛调查情况

4.1.1 其他品种牛规模场调查情况:调查了6个乡镇11553头其他品种牛,检测746头,检出阳性22头,阳性率2.95%,检测52个群,检出阳性14群,群阳性率26.92%,各乡镇阳性情况见图2。

图2 规模场其他品种牛阳性率

图3 散养户其他品种牛阳性率

4.1.2 其他品种牛散养户调查情况:调查了7个乡镇2338头其他品种牛,检测574头,检出阳性10头,个体阳性率1.74%,检测159个群,检出阳性6群,群阳性率3.77%,各乡镇阳性情况见图3。

4.2 羊调查情况

4.2.1 羊规模场调查情况:调查了7个乡镇30933只羊,检测1596头,检出阳性103只,阳性率6.45%,检测60个群,群阳性数24,群阳性率40%,各乡镇阳性情况见图4。

图4 规模场羊阳性率

4.2.2 羊散养户调查情况:调查了7个乡镇20824只羊,检测2664头,检出阳性69只,阳性率2.59%,检测338个群,群阳性数37,群阳性率10.9%,各乡镇阳性情况见图5。

图5 散养户羊阳性率

4.3 奶牛调查情况

4.3.1 奶牛规模场调查情况:调查了2个乡镇968头牛,检测881头,检出阳性7头,阳性率0.79%,检测3个群,群阳性数2个,群阳性率66.7%,各乡镇阳性情况见图6。

图6 规模场奶牛阳性率

4.3.2 奶牛散养户调查情况:调查了5个乡镇827头牛,检测555头,检出阳性22头,个体阳性率3.96%,检测110个群,检出阳性9群,群阳性率8.18%,各乡镇阳性情况见图7。

图7 散养户奶牛阳性率

4.4 种公畜调查情况 种公羊调查61只,阳性2只,阳性率3.28;其他品种种公牛调查6头,阳性1头,阳性率16.67%。

4.5 流行病学调查表统计情况 共收到7个乡镇流调表722份,现就饲养动物来源、外购牲畜是否经进行布病检疫、饲喂方式、牧场类型、种畜管理等方面的调查情况统计如下:

4.5.1 饲养动物来源:自繁自养占45%,全部外购占60.61%,见表1。

表1 饲养动物来源

4.5.2 外购牲畜是否经进行布病检疫:不检疫直接进场占66.89%,不检疫,隔离观察后进场占30.89%,见表2。

表2 外购牲畜进场前是否进行布病检疫

4.5.3 饲喂方式:全年舍饲为主,偶尔放牧或不放牧的占49.17%,育肥户占26.03%,见表3。

表3 饲喂方式

4.5.4 牧场类型:自有草场,不与别的畜群共牧的占42.94%;公共草场,与别的畜群一起共牧的占47.92%,见表4。

表4 牧场类型

4.5.5 种畜管理:自用种公畜,自由交配的占94.74%,见表5。

表5 种畜管理

4.5.6 种畜布病检疫:不清楚要进行布病检疫的占62.19,每年检一次的占24.24%,见表6。

表6 种畜布病检疫

5 结果分析

5.1 布病阳性动物在畜间分布 从调查的布病在畜间阳性分布来看,米东区布病羊的个体阳性率和群体阳性率均最高,奶牛和其他品种牛的个体阳性率和群体阳性率相当。且畜间奶牛、其他品种牛及羊的个体阳性率均大于2%,群体阳性率均大于9%。

5.2 布病阳性动物在米东区乡镇的分布

5.2.1 其他品种牛:其他品种牛规模场群体阳性率大于5%的乡镇是长山子镇、羊毛工镇、三道坝镇。个体阳性率大于2%的是古牧地镇、长山子镇和羊毛工镇;散养户群体阳性率大于5%的是古牧地镇、三道坝镇、铁厂沟镇;个体阳性率大于2%的是古牧地镇和三道坝镇。

5.2.2 羊:羊规模场7个乡镇群体阳性率均大于20%,个体阳性率大于2%的是古牧地镇、长山子镇、铁厂沟镇、三道坝镇柏杨河乡、芦草沟乡;羊散养户群体阳性率大于5%是古牧地镇、长山子镇、羊毛工镇、三道坝镇、铁厂沟镇、柏杨河乡,个体阳性率阳性率大于2%的是羊毛工镇、铁厂沟镇、柏杨河乡。

5.2.3 奶牛:奶牛规模场群体阳性率大于5%且个体阳性率大于2%的是长山子镇;奶牛散养户群体阳性率大于5%且个体阳性率大于2%的是羊毛工镇、长山子镇、芦草沟乡。

6 结论

6.1 米东区布病污染面较广 从以上调查结果说明我市米东区群体感染面积较大。畜群布病感染率较高,畜间布病仍处于高发状态。根据农业部相关规定应采取免疫措施进行控制。

6.2 牲畜流动量大 米东区南北地跨博格达复背斜和乌鲁木齐山前凹陷、准噶尔中央地块3个三级构造单元,分属天山地槽褶皱带中北天山地向斜褶皱带和准噶尔凹陷区。境内总的地貌形态分为东南部丘陵山区、中部平原区、北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区3大类。米东区2015年奶牛存栏2400头,其他牛8.75万头,羊存栏15.19万只。米东区通汇活畜市场是疆内最大的牛羊活畜交易市场,年交易活畜量达200万头只左右。交易牲畜来自全疆各地和甘肃、宁夏、青海、内蒙等省,米东区的育肥户主要购自通汇活畜市场。米东区有 2个牛羊屠宰场,大田黄牛屠宰场主要屠宰本地牛羊,华凌屠宰场年屠宰牲畜170万左右。屠宰牲畜来自全疆各地和甘肃、宁夏等省。从流调表的统计看,羊养殖中育肥户占了26%,育肥羊饲养周期短,周转快,加快了流通速度。

6.3 农牧民缺乏有关防病控病知识 农牧民虽然大部分人听说过布病,但多数不了解布病的传播途径,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和基本技能,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对调入调出牲畜和种公畜进行布病检测申报,缺乏认识和主动性,病畜与大量健康畜接触,造成疾病传播,种公畜主动检疫意识,使得种公畜在布病病原的传播存在较大隐患。大部分不能经常性对圈舍和接羔场所进行消毒,疫源地大量存在,造成疫情蔓延。

6.4 检疫监管不到位、不完善 布病防治措施没有完全到位,防控效果不理想。在免疫、检疫、监测、淘汰阳性畜、消毒等各项防控措施中,都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检疫环节,外地引进牲畜没有经过严格检疫,监测环节,近年来监测力度虽然加强,消毒环节,但从种公畜检疫数据发现,种公畜检疫监管也不到位。

7 防治对策

7.1 相关各部门应加强配合 布病的防治不是某一个部门做好就可以完成的,必须有政府、疾控、畜牧、工商等部门密切合作才是有效防治布病的关键所在。布病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病畜及其产品是主要传染源,而人又是主要接触者,所以要防治布病必须人间、畜间同步进行,分工合作,各尽其责,检疫部门必须加强对家畜的检疫,工商部门必须加大对畜肉品的检查力度。

7.2 加强对人员的宣传培训 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通过电视、广播、宣传单、漫画等多种形式,对各类人群,特别是职业人群和高危人群进行布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培训,使群众真正了解到布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畜牧业民展的影响,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切断传播途径,增强疫情观念。

7.3 加强染疫动物管理 管理传播源,对牧场,养殖场,乳厂和屠宰场要定期进行消毒免疫和卫生检查。检出的病畜按照有关动物防疫法规定,尽快捕杀,地方政府给予的相应补偿也应尽快到位。病畜死畜及其病畜的流产物必须深埋。

7.4 建立有效的布病监测系统 应用流行学调查和分析方法做好布病监测,有目的、有计划、长期性、周期性地对布病疫情及相关因素进行监测。为布病的预测、预报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10.3969/J.ISSN.1671-6027.2016.07.019

乌鲁木齐市科技局应用开发研究计划项目(Y121220001)

舒锋(1970~),本科,兽医师

王文秀(1969~),农业推广研究员,长期从事动物疫病防控和流行病学调查

猜你喜欢

东区布病检疫
英国检疫隔离立法源流及启示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
Analyze the Personality Structure of the Protagonist in the Moon and Sixpence
检验检疫学刊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
义马市东区办事处石佛村
蒙药治疗老年性布病81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