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地区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代谢综合征的调查研究

2016-12-26盛祝梅黄坚李婧马林邓妙刘元伟张治芬

浙江医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年龄组绝经期患病率

盛祝梅 黄坚 李婧 马林 邓妙 刘元伟 张治芬

●论 著

杭州地区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代谢综合征的调查研究

盛祝梅 黄坚 李婧 马林 邓妙 刘元伟 张治芬

目的 调查杭州地区40~70岁女性代谢综合征(Mets)的发病情况,了解Mets与年龄、绝经的关系。方法 收集1 425例40~70岁的女性,按照年龄进行分组,根据中华医学会制定的Mets诊断标准,分析围绝经期女性Mets的患病率及与年龄、绝经的关系。结果研究对象总体平均年龄为(52.38±7.79)岁;各年龄组比较,年龄、身高、体重及BMI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与40~45岁组相比,其他年龄组的BMI显著上升(均P<0.01)。研究对象Mets总体患病率为17.89%,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χ2=159.1,P<0.01);且Mets各组分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的发生率均显著升高(χ2=59.239、10.707、158.4、143.7,P<0.05或0.01)。各年龄组SBP、DBP、FBG、TG、TC、LDL-C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HDL-C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40~45岁组比较,其他年龄组的SBP、DBP、TG、TC、LDL-C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56~60岁组及60岁以上组FBG显著高于年龄较低的各组(P<0.05或0.01)。结论Mets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显著上升趋势,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是Mets的高危人群,在围绝经期及绝经早期及时进行个体化生活方式干预、临床激素补充治疗(HRT),可以显著降低绝经后女性Mets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从而提高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的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

围绝经期 代谢综合征 激素补充治疗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是一组以肥胖、血糖异常、血脂异常以及高血压等聚集发病、严重影响机体健康的代谢紊乱症候群,是一组在代谢上相互关联的危险因素的组合[1]。相关研究显示,Mets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以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危险性增高相关[2];Mets患者与非Mets患者相比,患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危险均显著增加[3]。国内资料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Mets的患病率不断升高;中年组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但这种性别差异在50岁以上人群中消失,提示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是发生Mets的高危人群,该人群中Mets的发生情况更加值得关注[4]。围绝经期是一个特殊的生理时期,是从性成熟期过渡到老年期的特殊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女性的卵巢逐渐萎缩,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长期的低雌激素状态会引起一系列慢性老年性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如骨质疏松、骨折、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生殖道肿瘤等。近年来关于围绝经期Mets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在国内已很普遍[5-7],然而杭州地区围绝经期女性Mets的患病情况仍少见于报道,因此需要开展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来了解杭州地区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Mets的患病情况,为制定适合杭州地区围绝经期女性的治疗及健康保健策略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3年1至12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及体检中心接受健康体检的长期居住于杭州市的40~70岁女性共1 425例。排除标准:排除存在严重或不稳定状态的躯体疾患或恶性肿瘤者、半年内服用激素类或影响血脂代谢类药物者、子宫或卵巢切除者。根据年龄将研究对象分为5组:A组:40~45岁,301例;B组:46~50岁,376例;C组:51~55岁,240例;D组:56~60岁,280例;E组:60岁以上者,228例。

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测量 测量指标包括身高、体重及血压。所有研究对象晨起后空腹脱鞋、帽、外衣进行测量,身高、体重使用经过校正的电子身高体重秤进行测量并计算BMI。使用经过校准的台式水银血压计测量血压,共3次,每次间隔30s。

1.2.2 血清学检测 所有研究对象在测定前3个月内未服用任何雌激素类药物和影响糖、脂代谢的药物。测定前3d素食,并禁食12h后于次日上午7∶30~9∶00抽取静脉血5ml,绝经前女性于月经第2~3天取血,2h内分离血清,-20℃冰箱冰冻保存,集中测定。检测指标包括FBG、TG、TC、HDK-C和KDK-C。

1.2.3 Mets诊断标准 采用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制定的Mets诊断标准[8],具备以下4项组成成分中的3项或全部者:(1)超重和(或)肥胖:BMI>25(kg/m2);(2)FBG>6.1mmol/K(110mg/dl)和(或)餐后2h血糖>7.8mmol/K(140mg/dl),和(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3)高血压SBP/DBP>140/90mmHg,和(或)已确认为高血压并治疗者;(4)血脂紊乱:空腹血TG>1.7mmol/K(150mg/dl),和(或)男性空腹血HDKC<0.9mmol/K(35mg/dl),或女性空腹血HDK-C<1.0mmol/ K(39mg/dl)。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分类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KSD-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各年龄组一般资料比较 研究对象的总体平均年龄为(52.38±7.79)岁。研究结果显示,各年龄组间年龄、身高、体重及BMI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与A组相比,B、D、E组的BMI均显著增加(均P<0.01),见表1。

表1 各年龄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各年龄组Mets及其组分异常的总体患病情况 采用2004年CDS制定的Mets诊断标准,本研究对象研究的Mets患病例数为255例,总体患病率为17.89%;Mets各组中,肥胖、血糖异常、高血压及血脂异常的患病例数分别为375、144、480和624例,患病率分别为26.32%、10.11%、33.68%和43.79%。

2.3 各年龄组Mets及其组分异常的患病率 随着年龄的增长,Mets的患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Mets各组分中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的患病率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见表2。

2.4 各年龄组代谢指标的比较 SBP、DBP、FBG、TG、TC、KDK-C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HDK-C组间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A组比较,其余4组的SBP、DBP、TG、TC、KDK-C显著升高(P<0.05或0.01);D组和E组FBG显著升高(P<0.05或0.01),见表3。

3 讨论

3.1 Mets和绝经的相关性 根据2004年CDS的建议,Mets是指心血管疾病的多种代谢危险因素在个体内集结的一种状态。Mets的主要组分为肥胖尤其是内脏型肥胖、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以高TG血症及低HDK-C血症为特点的血脂代谢紊乱以及高血压[8]。近年来国内调查资料显示,20~74岁人群Mets患病率为13.26%~17.14%,随着年龄增加,Mets的患病率不断增高,青年组为1.85%,中年组急剧增至17.48%,老年组增至20.87%~29.27%;中年组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但这种性别差异在50岁以上人群中消失,提示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是发生Mets的高危人群[4]。WISE研究[9]表明,异常代谢比肥胖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析中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女性人群中Mets而不仅是单纯的BMI预测了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围绝经期及绝经后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一方面引起围绝经期的一系列症状,同时也使得Mets的患病率较绝经前明显增加。因此,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Mets的发生情况更加值得关注。

表2 各年龄组Mets及其组分异常的患病率[例(%)]

表3 各年龄组代谢指标的比较

3.2 Mets的地域差异 巴西的研究报道,绝经后女性Mets患病率为49.80%(采用2005年IDF的Mets诊断标准)[10];而台湾地区的40~65岁女性Mets患病率为24.20%,65岁以上女性为51.80%[11]。国内关于Mets患病率的研究报道也较多,但各研究结果之间差异较大。陈冬梅等[5]对广州市913例40~70岁的女性进行调查,总体Mets患病率为27.82%,绝经后女性患病率为35.48%;顾东风等[4]报道中国成年女性年龄标准化后的Mets患病率为23.30%,显著高于同龄男性。而陶世冰等[7]对成都地区2 242例20岁以上成人进行调查,女性Mets患病率为18.60%,但标准化后的患病率低于同龄男性(男性17.71%,女性11.09%)。本研究对1 425例40~70岁女性进行了调查,Mets的诊断采用2004年CDS推荐的标准,更加符合中国人群的特点。本研究结果显示,总体Mets患病率为17.89%,且随着年龄的增加,Mets患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本研究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Mets的患病率显著低于国内外其他研究结果,原因可能与人种、地域、生活方式及诊断标准选择差异有关。

3.3 杭州地区围绝经期女性代谢状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40~70岁女性中最常见的代谢紊乱为血脂紊乱及高血压。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的基础代谢率逐渐降低,如果摄入量不减少,机体摄入的过多的糖和脂肪将在体内过度堆积,引起肥胖。而肥大的脂肪细胞大量脂解,又可以产生过多的游离脂肪酸(FFAs)和TG,为糖异生提供原料,使肝糖原合成增加;肝脏内FFAs氧化增加,又可以抑制肝胰岛素受体,形成肝胰岛素抵抗(IR);同时血液中FFAs浓度升高,使肌肉中FFAs氧化增加,葡萄糖氧化利用减少,形成外周IR;而肌肉组织中FFAs大量堆积,可以影响脂肪酸、葡萄糖循环,导致肌肉发生IR,继而引起高胰岛素血症。脂肪细胞释放过量的FFAs进入血液循环,干扰正常的脂肪代谢,使血浆中的KDK浓度增高。而不能被肌细胞吸收的FFAs通过门静脉入肝,使TG合成和储存增加,同时抑制并刺激脂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进而推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另一方面,IR和高胰岛素血症又可以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增加,共同引起高凝状态,促进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12-13]。

本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SBP、DBP、FBG、TG、TC、KDK-C呈显著上升趋势,而HDK-C在各个年龄段未见显著的变化,考虑可能与研究对象的饮食习惯及生活状况等有关。随着年龄的增加,卵巢功能减退引起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导致一系列的糖脂代谢紊乱的显著增加[5],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糖脂代谢紊乱的程度呈逐渐加重趋势,提示应在早期对相关的代谢紊乱进行干预,可显著减少绝经后Mets的发生,同时减少绝经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4 激素补充治疗(HRT)与Mets HRT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应用,一度因使女性重新获得年轻、健康以及自信而风靡;70年代后发现因使用雌激素增加了女性子宫内膜癌的风险,HRT一度走入了低谷;后来应用了孕激素保护子宫内膜,HRT再次得到广泛应用。

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HRT可以有效缓解围绝经期女性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各种症状,如潮热出汗、疲乏、易激动、性生活困难等。虽然骨折、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等老年慢性疾病往往难以治愈,但可以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以及HRT等干预来延缓或者减少发病。雌激素可以促进肝脏合成胆固醇代谢酶,改善血脂的构成,抑制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从而稳定血压,改善高脂血症,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因此HRT可以预防或减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关于绝经激素治疗(MHT)的最新全球共识声明也指出,对于年龄在60岁以下或绝经10年之内的女性而言,MHT是改善绝经期血管舒缩症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可以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和全因病死率,益处很多,风险很小[14]。目前,因为HRT的众多益处和低风险,其临床应用正进入到了新的高潮。

研究表明,绝经后随着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可降低其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导致TC、TG、KDK-C显著升高,HDK-C显著下降,成为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增加的主要原因[15]。在围绝经期和绝经早期应用HRT可以在有效缓解围绝经期症状的同时,减少绝经后Mets的发生和发展,具体机制如下:(1)雌激素可以改善脂肪的代谢及分布,降低女性腰围和皮下脂肪厚度[16];(2)雌激素通过经典的雌激素受体及基因组效应机制防止胰岛β细胞的凋亡,改善其功能,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降低血糖水平,改善IR[17];(3)合适剂量的雌激素可以抑制肝脏酯酶,使HDK分解减少,并促进载脂蛋白A1的合成,增加HDK的生成,同时通过增加肝内KDK受体及加速KDK清除而降低KDK水平,显著减少TC,降低Kp(a),从而达到改善血脂紊乱的作用[18];(3)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活性和血管紧张素受体的表达,并使血管紧张素Ⅱ基因表达降低,抑制β-肾上腺素能活性,从而降低肾素和ACE的水平,间接舒张血管降低血压;并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雌激素受体,促进一氧化氮的合成和释放[19],抑制内皮素生成而舒张血管,降低整体血压水平。

国内相关研究结果提示围绝经期女性用药前的TC平均值高于5.2mmol/K,提示绝经后女性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而HRT约3~6个周期后TG、FBG以及TC较用药前均下降[20],表明HRT可以有效纠正异常的血脂、血糖代谢,从而保护心、脑血管,在降低绝经后女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方面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Mets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显著上升趋势,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是Mets的高危人群,Mets的患病率增高与此阶段女性的血糖、血脂等代谢异常相关。在围绝经期及绝经早期及时个体化地采取生活方式干预和临床HRT治疗,可以在缓解围绝经期相关症状的同时,显著降低血TG水平及FBG水平,从而减少绝经后女性Mets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提高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的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

[1] 张巧利,吕淑兰,周杨.激素补充治疗与代谢综合征[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2,4(5):26-29.

[2] Trevisan M,Liu J,Bahsas F B,et al.Syndrome X and mortality:a population-based study.Risk factor and life expectancy research group[J].AmJ Epidemiol,1998,148(10):958-966.

[3] Eckel R H,Grundy S M,Zimmet P Z.The metabolic syndrome[J].Lancet,2005,365(9468):1415-1428.

[4] 顾东风,Reynolds K,杨文杰,等.中国成年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5,13(3):181-186.

[5] 陈冬梅,彭谨,李春花,等.绝经与中国南方地区女性代谢综合征的关系[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17(11):945-950.

[6] 陈蕾,贾伟平,陆俊茜,等.上海市成人代谢综合征流行调查[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2):909-912.

[7] 陶世冰,任艳,冉兴无,等.2007年成都地区成人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40(6):1062-1065.

[8]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代谢综合征研究协作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建议[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12(3):156-161.

[9] Kip K E,Marroquin O C,Kelley D E,et al.Clinical importance of obesity versus the metabolic syndrome in cardiovascular risk in women:a report from the Women's Ischemia Syndrome Evaluation (WISE)study[J].Circulation,2004,109(6):706-713.

[10] Figueiredo Neto J A,Figuerdo E D,Barbosa J B,et al.Metabolic syndrome and menopause:cross-sectional study in gynecology clinic[J].Arq BrasCardiol,2010,95(3):339-345.[11] Jou H J,Huang H T.Metabolic syndrome:menopausal women and the health care challenge[J].Taiwan JObstet Gynecol,2009, 48(3):205-209.

[12] Barter P J,Rye K A.Is there a role for fibrates in the management of dyslipidemia in the metabolic syndrome?[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8,28(1):39-46.

[13] 岳松,田凤石.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和防治研究进展[J].天津医药, 2011,39(8):770-773.

[14] de Villiers T J,Gass M L,Haines C J,et al.Global consensus statement on 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y[J].Climacteric,2013, 16(2):203-204.

[15] 吴海英,芦殿香.雌激素受体与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18):2740-2742.

[16] Yüksel H,Odabasi A R,Demircan S,et al.Effects of postmenopausal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on body fat composition[J].Endocrinol,2007,23(2):99-104.

[17] 梁鸿寅,王喆,甘立霞.雌激素对胰岛β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J].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2008,5(6):535-538.

[18] 王明刚,李春盛,高春锦,等.小剂量雌激素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作用[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8,20(11):671-673.

[19] 黄颖,周艳华,崔海峰,等.雌激素调节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0,7(5):7-11.

[20] 吴洁,毕玉澄,王海琦.雌激素对绝经后妇女心血管高危因素的影响[J].现代妇产科进展,1996,5(4):324-326.

Prevalence of metabolic syndrome in Hangzhou perimenopausal and postmenopausal women

SHENG Zhumei. HUANG Jian, Li Jing. etal.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y, Hangzhou Wonmen's Hospital. Hangzhou 310008, China

Objective To survey the prevalence of metabolic syndrome(Mets)in perimenopausal and postmenopausal women in Hangzhou.MethodsTotal 1 425 women aged 40~70 years in Hangzhou region were recruited in the study.Mets syndrome was diagnosed according to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criteria,the prevalence of Mets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was analyzed.ResultsThe average age of study subjects was(52.38±7.79)year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weight,height,body mass index(BMI)among different age groups(P<0.05 or 0.01).Compared with 40~45 age group,the BMI levels in other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1).The overall prevalence of Mets was 17.89%,and the prevalenc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age(χ2=159.1,P<0.01).The prevalence of obesity,hyperglycemia, hypertension and dyslipidemia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age increasing (χ2=59.239,10.707,158.4,143.7,respectively; P<0.05 or 0.01).The differences in SBP,DBP,FBG,TG,TC,LDL-C level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mong different age groups(P<0.05 or 0.01);compared with 40~45 age group,the SBP,DBP,TG,TC,LDL-C levels in other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The FBG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rom age group 56~60(P<0.05 or 0.01).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rate of Mets i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women with age increasing.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may start in perimenopausal or early postmenopausal period to reduce the risk of Met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Peri-menopausalMetabolic syndrome(Mets)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2015-02-16)

(本文编辑:田云鹏)

国家卫生计生委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重大科技计划(WKJ-ZJ-024);杭州市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11Z003);杭州市科技局重点项目(20120533Q04)

310008 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妇产科

张治芬,E-mail:zhangzf@zju.edu.cn

猜你喜欢

年龄组绝经期患病率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健康教育在围绝经期阴道炎预防中的效果研究
运动改善围绝经期女性健康
对读者来信的答复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鄂尔多斯地区2005-2014年无偿献血人群年龄性别分布及其变化趋势
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
绝经期与非绝经期女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型对比
延经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