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衙门的历史活出来

2016-12-26杨乃运

旅游 2016年8期
关键词:衙役县衙知县

文·图/杨乃运

让衙门的历史活出来

文·图/杨乃运

“让历史活起来,让文化动起来!”走进内乡县衙博物馆,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保存完整的古代县级衙署,而且是一部活力四射的中国古代官文化与官文化历史的展示基地。以县衙主体为形,衙署文化为魂,根据职能不同、突出主体的归类展出方式展示给我们的内乡县衙打开了我们的眼界,让我们在对古代衙署文化、官文化的叩问和寻访中获益良多。

看县太爷审案

听到咚咚咚的堂鼓响我便迫不及待地朝大堂赶过去。

我已掌握了信息,内乡县衙博物馆每天在大堂有四场演出,上午9点、11点各一场,下午1点、3点各一场,演的是知县审案。我看了三场,发现表演形式相同,内容却并不一样,三堂审的是三案。

快到演出时,身穿红色衙役服装的演员们陆续从典史院里溜出来,到大堂里候着。衙役以女孩子为多,大概是本身就是长发,梳满清时的长辫子比较方便,不用戴发套,戴上肥肥高高的衙役帽不大好分男女,再说女扮男装地意思意思谁都能够理解,古装电视连续剧里不常有女扮男装的情节和画面吗,都看得习以为常了。可身穿清代衙役服的衙役出现在现今的古衙大堂却并不寻常,有种被清代人穿越回来的感觉,看着新鲜的游客就都聚拢过来,把大堂围住,围的人多了衙役们还得进行疏导,把大堂暖阁前的空间预留出来。时辰到,一衙役擂堂鼓,众衙役在法案前分列两班,县太爷从暖阁东侧入,在法案后落座,惊堂木拍下,原告被告被叫上堂。原告被告都是从大堂外进入,得挤过观众群。观众已和列班的衙役混为一体,显出大堂空间的逼仄来。这是在演戏,但不是戏曲,没有唱腔唱段,只有对白。主角并不是县太爷,从头到尾他也就几句台词,问询喝斥之类,穿好官服摆足派头也就可以了。原告被告的话多,一口河南腔,演戏就不像演戏了,实景实况的审案现场。原告很快变为被告,县太爷明察秋毫,很快听出破绽,顺藤摸瓜,理出头绪,传唤证人,理清案情,诬告的被当堂打板子,若衙役下手重,真举板狠狠打,打得案犯吱哇乱叫,审案的真实性就坐实了。可衙役的板子都是虚招,原被告堂辩语中还时不时来上两句流行的网络语,河南腔网络语,戏的成分立即提升,观审案的观众忍俊不禁,娱乐感立即把穿越感扼杀。

小品性实景仿真演出,每场只15分钟左右吧,但已足够吊起游客对县太爷审案真实情况探索的兴趣,对“衙门奇案展”上介绍的精典案例便格外有了阅读兴趣。泥塑加图画加文字,生动形象。《焚猪破案》《智断奸杀案》《智断牛舌案》《慧眼识假契》《三字判改嫁》《审羊皮》《巧断铜钱案》《杀鸡断案》《智断争绢案》《灰圈断案》等等,来自真实的史料,启迪智慧,助推思辩能力,开阔视野,也由此知道,即便在封建时代,也有勤政为民的好官。《清代知县职权展》则告诉了我们清代的县太爷是怎么回事儿,他的日常工作是什么,职权范围有多大,为什么古典小说、戏曲、电视剧、电影里的地方官员们总是在忙着查案、审案、断案,公安局长兼法院法官似的。

封建政体是司法合一的,县官是一县的行政长官,也是司法长官,他有六大职能:征税纳粮、劝民农桑、灾荒赈济、听讼断狱、教化百姓、兴学与科举。衙门的知识也能从展览中获知,像知县是如何选拔的、知县的分配和任期、知县的品级和俸禄、知县的服饰和仪仗、知县的考核和奖惩、知县的休假丁忧和退休等等。

我是个俗人,挺关心知县的品级和俸禄。看展览知道了在九品十八级的官僚体制中,知县统一定制为正七品,也有特殊情况,有资格的人多,官缺却有限,五品六品的有品没位的来当知县也是常事儿。得到提拔了,当地百姓请愿不让你走,又被获批了,只好辛苦你再干下去,品级和俸绿照提升的来。说起俸禄,知县岁俸也就是年薪才45两,够干什么的?不过也没什么可争的,一品大员岁俸才180两。皇上是够抠的,不过也说明物价低廉稳定,钱搂得住花。再说了,皇上上朝都穿打补丁的龙袍(清嘉庆),您就不能也悠着点,把艰苦朴素贯彻到底?别弄成叫化子形象就成了。雍正皇帝考虑得深远,顾虑薪少助贪,正俸之外发养廉银,岁1000两,是最早的高薪养廉政策吧,但贪惯了,再多的养廉银也控制不住。

官儿不好管啊!

楹联匾额多是正能量

在五星红旗下长大的人,对旧官府、旧衙门,不管是封建时代的,还是民国时期的,除了建筑艺术、装饰艺术及其他种种由劳动人民创造的文化艺术,不会有什么好印象,觉得那都是藏污纳垢贪脏枉法欺压百姓的地方,它们是旧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内乡县衙当然也在其列。但读过内乡县衙所有的楹联,由不得就产生一种困惑,楹联表述出来的意思,大都挺正能量的,今天拿来作为施政者的行为标准都不好说是不适用的。

正能量背后的故事也不含糊。最有名的三堂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本是《内乡县志》中记载的,原创者为清嘉庆年间的知县高义永。清光绪年间的知县江时丰读后感触颇深,便将此联书刻了挂在三堂前,每日读三遍,以自省自律。这位江时丰江大人有故事。他出身贫寒,自幼失去父母,无依无靠的,只能和一群小叫化子混在一起要饭为生。到了18岁这一年的夏天,一个女孩落水,他把她救了上来,这一见义勇为的行为从此改变了他的命运。他救的不是别人,乃是同村王员外的女儿。他们是否早就认识不得而知,是出于不能见死不救,还是别有用心,也不好说,即便就是从阴谋论的心理视角揣测,他舍身救财主之女也不过是想拿命混上几顿饱饭而已,却未曾想傻小子摔跤捡了个大金元宝,竟被王员外招了上门女婿。只能从这些方面去想:小伙子虽穷,他相貌还不错,又因水里救女客观上有了肌肤之亲,封建礼法思想很重的王家女孩便心甘情愿地要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王员外又没儿子,闺女的命又是人家救的,拗不过女儿,也只能如此了。这个江时丰走了时运,又要求上进,员外就设馆请了先生教他读书认字儿,他学得也刻苦,王员外又动了心思,花钱给他捐了个知县。他的刻苦求进,很重要的一个心理要素是虚荣心,怕别人瞧不起,当了知县这虚荣心就更强烈地表现了出来。有这么一天,他在后花园里溜达,听衙役来报,说有一故友求见。他敏感地问什么故友,怎样个穿着打扮。衙役说是个头顶破帽子手拎打狗棍的。他一听便狠狠瞪了衙役一眼,说老爷我怎会有这样的故友?不见!又过了一会儿,来了顶官轿,乘轿的人并不下轿,让下人把手本(名片)投进衙来。江知县江大人看过手本,吓了一跳,来的是南阳知府大人,自己的顶头上司,而且是故友,是小叫化子群中和自己一起要过饭的刘明芳,只不过人家的官是考上的,中的进士,自己的官是捐钱捐来的。紧忙出衙迎接,在后花园的亭子里设宴款待,请来城内文人雅士作陪。开席之前,他向众人介绍说,这是咱们的知府大人,是我的昔日同窗好友。小叫化子时的伙伴,怎成同窗好友了?知府微微一笑,也不说破。酒席间,江大人忍不住想卖弄卖弄,表明自己虽是捐来的官,肚里的文水

还是不差的,风雅群中不输给谁,提议吟诗作对儿。他触情生情,吟出“纷纷柳絮飞”,知府大人头也不抬,说“声声莲花落”。陪客们齐声叫好,江大人心里却一咯噔。莲花落,莲花对柳絮,落对飞,看似对得极工整,可莲花落整个就是一个名词,拆不开的名词,指的是要饭时打着竹板唱的那玩意儿!急火攻心,又来一句:“九重殿下,排两班文武官员。”知府大人还是头也不抬,立接:“十字街头,叫一声衣食父母。”还是说叫化子,而且更直接了当。众雅客听得目瞪口呆,知府大人却微微含笑,问:“江大人,还对下去吗?”江时丰连连拱手告饶,说甘拜下风!喝酒喝洒!

陪客都走光了,江时丰才不解地问刘明芳,过去咱俩那一段光荣史我避之唯恐不及,大人您为什么要三番五次地提起?刘知府正色道:逃荒要饭怎么就不光彩了?朱元璋不也讨过饭吗?今天我穿了丐装来找你,你叫你的衙役把我赶走了。为了虚荣,你连自己的穷朋友都不敢认,又怎么能够当好百姓的父母官!别忘了你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做个好官,就是让穷苦的百姓和我们一样过上好日子。

江时丰羞愧难当,心想人家一个正途出身的知府,尚且敢于承认自己过去的行乞史,我又有什么好虚荣的!由此,他才发掘出了那副三堂联,并日日读之自省。

这段知府妙联劝知县的故事不大像正史,但寓意深刻。我确曾见过耻于暴露自己出身贪苦的人,把来看望自己的亲爹称为邻居大叔。今日父亲节,回思往事,对照楹联,感慨良多。

章炳焘,让内乡百年后享誉四方的人

夫子院内厢房里有清代内乡知县章炳焘展览和金代内乡县令元好问展览。为元好问设专题展,我想,一个重要因素是元好问太有名,他是金元时期的大诗人,文坛巨匠,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那么章炳焘又是凭借什么呢?

没有章炳焘就没有今天我们所见的内乡县衙,遗存到今天的内乡县衙是章炳焘主持营建的,由此可以说不给谁设专题展也不能不给他设专题展,有他才有了内乡县衙这个著名的人文旅游景区,才有了内乡县衙这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老的菊潭才昂首挺胸地走向世界。

在内乡县衙能看到也能听到章炳焘一字值千金的故事。故事都是据说的。据说之前先告诉您注意一下大堂后的屏门内侧面北上方悬挂的那方写着“天理国法人情”的匾额。看到了吗?看到了开始我们的据说。据说清光绪十八年,章炳焘到任内乡知县。新官上任,邀县内豪绅富贾齐聚一堂,共商治县大计。不能让他们白来,盛宴款待以示诚意。开席前新知县致辞,说本知县能来贵县任职,这是我与内乡百姓的缘分。初来乍到,人地生疏,还望各位多多指教。言罢举杯敬酒,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兴起,挥笔写下天理、国法、人情六个大字,并解释说,做事循天理,断案凭国法,处事合人情,这就是章某人参悟出的施政纲领,不知大家以为如何?众一致说好!拿了人的手短,吃了人的嘴短,又吃的是新任知县的,这马屁得拍。有人觉得光说好不够劲,抢言说这六字一字值千金。章笑答:诸位过奖了,大家请看,这县衙破旧到如此程度,章某想修,可惜国库空虚,百姓贫苦,我又囊中羞涩,众位抬爱,我也不吝惜,就把千金字卖了吧,以筹资修衙。顿时鸦雀无声。章知县不急不慌,说些今后如所施政的打算,诸如判案赢捐输罚,以工代捐之类。有人坐不住了,一老者起身,说:“穷书生,愿捐纹银十两。”富商大贾们坐不下去了,纷纷倾囊,不会儿,千两之金已绰绰有余。如果据说是有根有据的,章炳焘修衙的银子来得实在有点那个。内乡县衙是光绪二十年(1894)开始修复的,用了3年时间才竣工。章炳焘搞的土木工程,并非县衙一项,相继还有城池、黉宫、考院、巫马祠、奎星楼、城隍庙、建佛寺、奉仙观等等。

在章炳焘赴任前的30年间,捻军攻破过内乡县城,烧毁了县衙,时局动荡,灾荒连年,频繁更换了二十多个知县,没有一个能站稳脚跟,地方从未得到过有效治理,老百姓苦不堪言。章炳焘在这里一干就是9年,开了内乡知县任职时间最长之先河,没有些手段和能力,还真是不行。《内乡县志》对章的评价是积极的,认为他是个好官,只是惟刑罪过严,堂讯时往往一笞数千,甚而有立毙杖下者。章的专题展除前言结语,分了八个部分,有心者可一一细读。不过读得再细不如他那个审羊皮案的故事来得印象深刻。此故事是说,一次外出,见一贩盐的和砍柴的在争一块羊皮,都说是自己的。他就地办案,不审人审羊皮,聚来围观的百姓看着乐,觉得这五品知县就是个大傻子。羊皮怎么问都不答,他就让衙役打羊皮板子,围众笑翻了。当章让衙役把羊皮拎起来抖搂,羊皮上掉下盐粒时无人再笑了,砍柴人立马跪下求饶……

一件暗杀县太爷的冤假错案

在县丞衙院内,一个老汉看着我各路,我看着他也各路。我那时正从东账房走出来,抄写县丞衙廊庑内墙上的趣味性文字。东账房又称东库房、银局,本是管理县署的收入和支出的地方,现辟为内乡明清民俗实物展览馆,展品达千余件,大到院里的石碾石磨,小到烟嘴纽扣。类分得很细,农具、家具、厨具、瓷器、铁器、灯具等等,拔步床、窗棂上的木雕、旧油灯旧瓷碗都让我感兴趣。我和一般的游客确有不同,猪鼻子插大葱装象的那种,胸挎两台相机,一台大的快门已在艰难地挣扎中使用,快按不动了,一台小的拍出的色彩自已看着都别扭,还拿着个本子假门假式地抄抄写写。老汉呢,看眉眼相貌,当地人,穿戴仪表,典型的知识分子、学者型。相互对视,俄顷,开始对话,我才知道他果然不同凡俗,竟是厚厚的《内乡县衙与衙门文化》的作者刘鹏九,立即肃然起敬。

内乡多人才,现任的内乡县衙博物馆馆长王晓杰就是个学者型领导,学术著作广见报刊,一部长达20多万字的《古代赋税与内乡县衙》的书也经他主编问世。

1 廊门之美。2 屋脊之奇。3 廊洞。

见到书的作者我岂能轻易放过!刘鹏九先生告诉我,他是1984年内乡县衙博物馆开馆后的第二年到馆里来的,一直从事业务研究,1999年出的《内乡县衙与衙门文化》至今已再版了16次,发行数量超过了10万册。之前已有人向我介绍过这本书,称此书填补了国内衙门文化的空白,是明清县政历史研究的补缺之作。书名由史树青题写。

刘鹏九在研究过程中,找到了章炳焘的为官档案,也找到了他的后人。经多方考证,解开了章炳焘历三年一次性建成县衙的资金来源之谜。搞土木工程,没有专项拨款,得地方官自出。章炳焘用募捐方式,得银三万多两。这种手法他屡用不爽,最后被乡绅告到省府被贬了官。

刘先生在内乡县衙历史研究中做的很得意的一件事是为一起暗杀县长案平了反。事发在民国,民国时有一个叫别廷芳的用强硬的方式推行了宛西地方自治,所有有关别廷芳的书籍、文章,包括志书和后来的电视剧中有一个重要情节就是别廷芳在1928年暗杀了当时的内乡县长袁旭后才独揽了内乡军政财文大权,并把势力扩大到宛西各县,进而当上十三县联防司令成就了自治伟业的。别廷方暗杀袁县长已成铁案,无人怀疑。刘鹏九在研究中却发现诸多疑点,最主要的疑点是被暗杀了的袁县长在被暗杀后居然出现在了西安,在杨虎城手下任职。刘鹏九抓住线索苦苦追踪,双方后人现身,真相大白。

当过一年多内乡县长的袁旭于1955年72岁时病故。

追索、平反这段历史冤案的过程很有传奇色彩。但你只有听刘鹏九先生自己讲才能感受到它的传奇魅力。他已退休了,在三班院门洞设了个售书点,出售自己的和其他学者的内乡县衙文化书籍。

猜你喜欢

衙役县衙知县
奇怪森林
衙役卖画
没头脑
青石碑
青石碑
捕快复仇
疯老爹打知县
渔船上的谋杀
吹牛的衙役
雷公奇遇记之审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