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推进文明河南建设的对策思考

2016-12-25张佐良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16年12期
关键词:河南文明社区

□张佐良

持续推进文明河南建设的对策思考

□张佐良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特别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河南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建设文明河南,必须坚持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凝聚和增强全省人民的精神力量。本文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对如何持续推进文明河南建设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并从理论研究、队伍建设、教材编写、基地建设和资金来源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把文明河南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一、成立一个智库型的文明河南建设研究中心

依托河南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组建优秀研究团队,成立文明河南建设研究中心,针对文明河南建设的重要理论问题和热点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积极有效地推进科研成果的社会转化,并在创新实践中加强人才培养,为文明河南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文明河南建设研究中心应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的有机结合,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一是深入研究持续推进文明河南建设的重要基础理论问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加强对姓氏文化、乡贤文化、家风家教等中原文化的研究,挖掘和阐释其时代价值,为文明河南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二是深入研究持续推进文明河南建设的路径和对策,特别是具体政策措施等,为文明河南建设提供政策支持;三是定期选派专家学者,到村(社区)挂职,指导基层文明建设;四是注意学习外省文明建设的先进经验,系统分析、研究河南省实情,为加快文明河南建设提供有益借鉴;五是对具有重要价值的基础理论成果,进行必要的再加工,将其转化为普及性读物,为推进文明河南建设提供精神食粮。

研究中心要围绕推动文明河南建设的中心任务,立足中原文化的传承创新,着眼于基层社会实践,及时关注和研究文明河南建设中的重大热点与难点问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推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提出高水平的政策建议,使中心成为文明河南建设的第一智库。此外,还应立足河南面向全国乃至世界,通过组织课题招标、学术讲座、专题研讨和丛书出版等活动,为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与应用的学者提供交流平台,使其成为中国话语和思想的策源地。

二、培养一支专兼结合的文明村(社区)建设队伍

文明河南建设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短板也在基层。建设文明河南,首先要抓住基层,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主要力量投向基层,夯实基层文明建设的基础。切实加强文明村(社区)建设,着力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文明村(社区)建设队伍。

这支队伍主要由三个团队构成:一是专家讲师团。团队成员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为主,其研究领域为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主要负责在文化讲堂、道德讲堂等做宣讲,并深入村(社区)普及优秀传统文化。二是志愿服务团。团队成员为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真心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志愿者,主要负责相关文化活动策划、宣传品制作、文艺演出等。三是基层骨干团。团队成员为基层文化工作者,以及热爱公益事业,且具有一定素质修养的本地居民,主要负责居民的学习管理和组织工作。

这支队伍的建设,一是要和贯彻落实中宣部等六部委下发的 《关于加强地方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好乡镇、村和街道、社区的宣传文化工作人员、民间文化人才的作用,深入推进“基层文化能人培养工程”,发现、培养文化活动骨干和带头人;二是要和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委 《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的意见》结合起来,制订基层文明建设志愿服务实施方案,深化村(社区)志愿服务文化传播活动,不断壮大基层文化志愿者队伍,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到基层开展文化宣传普及工作,使志愿服务成为推进基层文明建设的强大引擎和动力[1];三是要加强队伍培训,由文明河南建设研究中心制订培训方案,遴选专家学者对乡镇、村、街道、社区、企业的宣传文化工作人员和广大志愿者进行专业化培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四是要将基层骨干团队作为建设重点,把基层学习积极分子、骨干分子培养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讲师和义工,让他们带领村(社区)居民进行自主学习,自我提升,使文化的种子落地生根,使基层遍开文明之花;五是要建立考核激励机制,由政府文化管理部门对其成员分级分类进行目标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个人职称、职务优先晋升的重要依据,对在基层文明建设中有突出贡献者进行表彰奖励。

三、编写一套科学系统的文明村(社区)建设教材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文明河南,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往往蕴含在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和生动的社会实践之中。要积极发挥文明河南建设研究中心的作用,加强对中原文化的研究,将重要的中华传统美德提炼出来,编写一套科学、系统的文明村(社区)建设教材,使之成为文明河南建设的重要武器。

这套教材应突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姓氏文化。精选各个姓氏的历史名人,将其主要事迹和历史评价编印成 《百家姓历史名人录》,使其后人崇仰先祖风范,使一般民众见贤思齐。二是家规家训。遴选古代先贤的修身齐家格言,编印成《中华好家规》,使读者提高自身修养,形成良好的家风家教,促进家庭和美、邻里和睦、社会和谐。三是经典著作。将精选出来的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的有关思想道德的重要篇目编印成《中华经典集萃》,使民众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接受优秀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促进良好人格精神的养成。四是时代典范。将现实生活中涌现出来的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事例编印成《时代楷模》,使群众有学习的标准和目标,进而提升学习模范的动力,强化认知[2],在全社会形成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践行者的良好氛围。

这套教材的编写,目的在于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促进文明河南建设。其指导思想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基础,以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核心,弘扬社会主旋律,传递社会正能量,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其编写原则要体现以下特色:一是指导性。从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高度,对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理论概括,指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群众加强自身修养指明方向。二是普及性。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故事的风格,对中华传统美德进行完美阐释,使广大群众看得懂,愿意学,能学有所得。三是生活性。密切联系现实社会实际,力求贴近群众日常生活和实际需要,让民众能够学得会、用得上,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四是互动性。要面向人民大众,体现理论的力量、时代的精神、全新的理念,使之成为心灵对话的平台,促进群众思想的自我提升,进而外化为自觉行动。

四、培育一批文明村(社区)建设实验示范基地

建设文明河南,特别是要达到省委省政府在 《关于推进文明河南建设的若干指导意见》中“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公民道德素质显著提升,社会文明风尚进一步形成”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河南省基层村(社区)数量众多,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建设文明河南,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实际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在持续推进文明河南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和发挥基层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基层人民群众的实践智慧,从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和热切期盼中选准突破点,在不同地方开展差别化试点,将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在此基础上,培育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文明村(社区)建设实验基地,进而推动文明河南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文明村(社区)建设实验基地,重点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依托当地历史文化的优势资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寻找切入点,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地标和文化传承品牌;二是加强科学规划,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维护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传承文明,留住乡愁,建设美丽家园;三是大力弘扬姓氏文化,传承以孝道为基础的家风家教等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友爱、互助、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促进和谐村(社区)的形成和发展;四是对当地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产业开发,以特色文化产业强化基层经济基础,使人民群众得实惠,文化传承有保障,文明建设有后劲;五是创新和发展乡贤文化,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推动村(社区)管理民主化、文明化,使村(社区)的文明建设和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

文明村(社区)实验基地的建设,一是要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好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和各项文化惠民工程,特别是国家正在大力建设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体广场等设施,以及道德讲堂、文化讲堂等文化宣传教育平台,使之成为基层文明建设的固定场所、根据地和活动载体。二是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以国家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基础,结合当地的特色文化、特色资源优势,坚持量身定做,为基层村(社区)文明建设制订工作方案,真正做到实用、管用、好用。三是要以活动为抓手。继续深入开展文明家庭、廉洁家庭创建活动,深化“双评双创”(评身边好人、评星级文明户,创文明村镇、创文明集市),大力开展道德模范、感动人物、最美人物、文明人物的评选宣传,全面提升村(社区)文明建设水平。四是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示范作用[3]。用先进典型带动和影响群众,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重要的群众工作方式。在基层文明建设中,这种工作方式尤为适用。要注重发现和及时推出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引导人民群众崇德向善、创先争优,弘扬社会文明新风。五是要重视新乡贤的时代作用,基层优秀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威望高、口碑好,正日益成为新乡贤的主体。要鼓励离退休干部、教师、科技人员返乡生活,参与基层社会改造,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文明建设的乡贤文化,积极探索新型乡村的治理模式。积极引导新乡贤参与基层治理,回报社会,造福桑梓、教化民众,激励民风向上向善。六是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参照《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由文明河南建设研究中心进行指导,按照传承有序、特色鲜明的原则,从营造宜居环境、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产业发展、实行居民自治等方面,将河南省的乡村(社区)建设成安定祥和、文明幸福的美丽家园。

五、多渠道筹集文明村(社区)建设可持续发展基金

加强基层文明建设,需要健全完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用足用好国家扶持政策,不断加大财政支持、经费投入力度。通过统筹公共文化服务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等措施,对开展基层文化活动所需的硬件设施、教材编写、骨干培训等基本费用予以保障。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社会渠道筹集资金,成立文明村(社区)建设发展基金会,促进基层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基金会要以“整合社会资源,推动基层文明建设”为宗旨,致力于村(社区)文明建设活动:一是设立“我爱我家”项目,加强对村(社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二是设立“美好记忆”项目,加强对村(社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三是设立“文化传人”项目,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四是设立“幸福家园”项目,关爱村(社区)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社会特殊群体。五是设立“奉献家园”项目,人人争当主人翁,完善村(社区)基层治理。

基金会的日常管理和运作,要做到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要遵守《基金会管理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健全组织机构,加强资金管理、使用和审计,接受村(社区)居民监督。二是作为地方性非公募基金,要理顺与出资方的关系,让基金会独立发展,聘请专业人士进行运作,走专业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三是要加强与社会民间组织、志愿者团体等的合作,组织村(社区)志愿者协会及志愿者服务队,为居民提供专业高效的志愿服务。四是要积极资助和扶持公益类NGO,开展有关基层文明建设的创新型公益项目。五是要通过基金会的平台,有效整合基层组织、民间团体、本地居民和流动人员的力量,共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注释:

[1]张丽:《关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思考》,《理论前沿》1998年第9期。

[2]朱金瑞:《焦裕禄精神与文明河南建设》,《河南日报》2014年5月23日。

[3]周四选:《以文明河南建设为载体探索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与思考》,《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2期。

(作者单位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

[责任编辑 赵建春]

猜你喜欢

河南文明社区
请文明演绎
社区大作战
漫说文明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对不文明说“不”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