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高校创业孵化园“孵”出了什么?

2016-12-24韩海阔

时代风采 2016年22期
关键词:孵化园林业大学创业园

韩海阔

“你的大学时光在于嘛?”如果给出这样一道填空题,你的答案会是睡觉、泡吧、淘宝还是迷惘?有这样一群人的回答让大学四年价值不菲:创业。

创业,已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的选择。近年来包括云南财经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在内的多所在滇高校都成立了创业园,用来“孵化”大学生们的各类创业项目。那么这些孵化园,在大学生创业中发挥了多大作用?它的成效和困境又分别是什么?

匠心独运,创意无极限

2015年,云南财经大学大三学生陈星新和3个小伙伴创立了“准时到”,一个集外卖、美食、自营便利店与当地广告传媒公司为一体的本地020项目,通俗来讲,是针对州市的一个美食聚集平台,它拥有一整套完整的中小型城市美食解决方案,拥有先进的智能配送体系,以及同行业最高配置的优秀团队和配送制度。如今,日订单量超过600单,线上用户量超过4万余人,成交金额超过600万元,业务范围拓展到云南省6个州市。该项目在第二届云南省“互联网+”创业创新大赛中获得银奖,科技厅创业创新大赛二等奖,并在种子轮融资100万元。

由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大学等毕业生创立的“拿吧”,则在大学生零食上大做文章。将一个装有零食的盒子放人宿舍内,同学先在线上点击零食,然后直接从箱子里拿取零食。“拿吧”提供多种产品组合,有针对晚上看书、娱乐的零食盒,有早上健康的早餐盒,学生也可自由组合自己的零食盒产品。“拿吧”创业团队称:“我们为学生提供最方便、最及时、最快捷的零食消费渠道,期望围绕快消品打造一站式校园懒人生活服务平台,抓取学生消费数据,结合分期授信,希望打造个人信用消费记录,同时切入校园支付。”

而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则将云南贫困山区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刺绣“跨界”到互联网平台上,创立了采薇民秀,改变云南刺绣家庭生产、自给自足的传统模式,开创了一条“政府+高校+企业+绣娘”的现代化民族刺绣产业链,在抢救、保护、开发、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带领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人群,特别是少数民族妇女脱贫致富奔小康。项目在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获得金奖。

除此之外,好马、影咖、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等一大批大学生的创意项目均在发展壮大。

但创业没那么简单,创业之初,办公场地、资金、技术、市场、经验……都是大学生创业的“拦路虎”。

可“拎包入住”的办公场所

早上8点半,黄李兵来到自己的“特浓画坊”工作室——位于西南林业大学创业园二楼的一间办公室,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去年5月份,还是大四学生的他带着自己的手绘项目进驻到创业园,“对当时的我来说,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免费提供办公场地,省钱!省心!”

像黄李兵这样“拎包入住”的大学生创业者,在云南各高校的创业孵化园中并不新鲜,在云南农业大学、云南财经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创业园都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了10余个到30余个不等的办公室,供其免费使用,一些学校还把桌椅、电脑等办公设备都配齐了。

当然,“拎包入住”也是有条件的,学生须提交入园申请,再由校方组织专家组进行评审,通过评审的方能人园。学校还会对项目进行持续监督和定期考核,不合格者将被清退。另外,“拎包入住”也是有时限的,一般为一年到两年,到时间就必须脱离孵化器,到校外去寻找办公场所。

创业指导,背靠大树好乘凉

云南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中心老师张亮,用“保姆式服务”来形容学校给予孵化项目的支持——免费提供创业咨询、信息服务、项目推介、专业化辅导等等。“七朵云”创办人、西南林业大学大四学生甘灿林,则用自身经历生动讲述了学校在创业方面给予的各项指导:“一开始萌发创业的念头,就是去上了学校的一门大学生创业课。后来又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淘宝大学培训,几个月下来积累了不少运营网店的经验,这才选了黑糖这个产品来创业,现在每个月的销售额都能达5万到6万。”

技术支持也是高校给予大学生创业者的一大福利,云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业项目“晟世彩云”,主要承接学校扶贫点的特色农产品销售,团队成员马冬冬介绍,田里种什么、怎么养护、什么时候收割,都由学校的老师们给予指导,保证产出的都是优质生态蔬菜,让他们几个“大学生农场主”省心不少。在昆明理工大学,技术对创业项目的支持同样显著,进入到创业孵化园的35个项目中,超过6成都是基于科技发明成果之上组建的创业团队。最典型的是在学校支持下开发的“watch me”聋哑人智能穿戴设备,在2015年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金奖。

成果与效益

刚刚领到2016年度“全国高校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奖项的云南农业大学,早在2011年就建立起了大学生创业园,孵化的项目中有20多个成功走出学校、注册成立了公司,其中的佼佼者年销售额已达千万。在创业孵化方面同样走在云南高校前列的西南林业大学,近3年来孵化的项目多达80余个,成功注册成立公司的也有30余家。

2015年才成立创业园的云南财经大学和昆明理工大学,孵化成果同样显著。财大首期孵化的项目中有6个成功注册成立了公司,其中周永川等几个90后大学生创办的兼职平台“掌上职客”,曾获天使投资人100万元的资金支持。而昆工重点打造的“watehme”聋哑人智能穿戴设备创业团队,则已在中关村成功落地,并获得1500万元的融资支持。

如果说一个个创业项目被成功孵化是“点”上的成果,那么大学校园中创业氛围的营造,就是“面”上的效益了。云南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处科长刘鲁峰给出了一组数据:2013年—2015年学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分别为34人、65人和139人,增长速度非常快。为了满足学生的创业需求,学校目前正在建设“云农众创空间”,让更多的项目能够入园孵化。西南林业大学创业园中经营一家环保科技公司的2010届学生宋亮,毕业工作几年后,于2015年回到学校的孵化园进行创业。谈起几年来的变化,宋亮很是感慨“我们上学那个时候,‘创业就等于是‘不务正业,没人鼓励你去做,现在氛围多好,场地、技术、政策,各方面都在支持鼓励你去创业!”

困境与突围

尽管成效显著,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其中一个非常突出的表现,就是大学生创业者在面对市场时的手足无措。

云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业项目“晟世彩云”,就在拓展销路方面遇到了瓶颈,作为高原特色农产品销售平台,前期利用学校资源已经积累了一些销售渠道,但一旦要往外走、去面对大市场的时候,就觉得非常困难,拿着好东西却卖不出去!而云南财经大学创业园第一期孵化的15个项目中,则有4个项目因难以应对市场挑战而中途退出。

“大学生创业者最缺的就是经验,尤其缺乏应对市场的经验,就这一方面来讲,我们创业培训的质量还不够高、针对性还不够强。”云南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处科长刘鲁峰说。西南林业大学创业教育中心主任张保兰也坦言,目前针对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指导仍然是有限的、不全面的。

的确,大学教师普遍都缺乏运营公司、应对市场的经验,难以给学生有效的指导,那么面对困境,高校创业园又将如何突围呢?张保兰说,最接近市场的就是企业,下一步西南林业大学将从加强校企合作入手,让企业加入到创业项目的孵化中来。云南农业大学的突围之道同样指向企业,刘鲁峰说,学校目前正在建“百名创业导师库”,选定100名企业家作为创业导师来指导学生,从而填补当前创业孵化的短板。

猜你喜欢

孵化园林业大学创业园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山西农谷青年创业园 依托科技打造现代农业新模样
苏州创业园:倾心服务筑侨家 硕果累累迎党庆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台湾青年随父深耕福清台农创业园20载
高职院校创业孵化园如何提升以服务为核心的管理模式的探究
——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我们需要怎样的创业园
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的地域分异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