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战便利店

2016-12-24蒋涵真

北方人 2016年22期
关键词:家店罗森便利店

文/蒋涵真

混战便利店

文/蒋涵真

便利店的迅猛发展,正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

2016年7月19日,罗森(Lawson)便利店在中国20岁了。至于它的20岁生日礼物,罗森中国区总裁三宅示修已经准备好了:未来十年间,罗森计划要在中国开设1万家店。

然而就在三年前,罗森还是一只“惊弓之鸟”。2013年,罗森中国的第二大战场重庆,遭遇了严重的关店危机。2010年其进驻重庆时表示,3年内要在重庆开300家店。但有讽刺意味的是,这3年间罗森却关闭了8家店,亏损率高达70%。而后2014年,罗森又关闭了约40家门店和60家加盟店,残存的门店数量不过200家。

如今,又是谁给罗森这么大的底气?

便利店时代

早在2010年,罗森就宣布计划到2020年在华开出1万家店,可惜这个计划后来被推迟到了2025年实现。

那时候的罗森,底气还不够足。担任中国区总经理的张晟在当时表示,虽然面对着成本、盈利等一系列问题,罗森仍在不断努力中。他也表示,2015年罗森将增开100家店,达到500家,再在未来的2-3年内扩至1000家。

张晟的预估显得有些保守了。

截止到今年5月,罗森在中国门店已达到750家,有望在年底达到920家,已经非常逼近张晟1000家店的目标了。而这距离其预估的时间提早了不少。这些数据,也是为何罗森会信心满满地重拾万店计划的原因。

然而相比那些对中国市场抱有巨大野心的全球便利店老板们,罗森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员。

比如罗森在中国的“日本老乡”7-11便利店。截至2016年3月31日,7-11在中国内地已经拥有1100多家门店,并在全球拥有近6万家门店,将麦当劳(3.5万家)、星巴克(2.2万家)远远甩在身后。

除了日系便利店,中国本土的大型超市也开始向小型便利店市场进攻。

中国零售巨头华润万家在去年推出了全新的品牌“乐购express”。与华润万家大型超市经营模式不同,乐购express以快捷为准则,24小时营业,提供生鲜区和休闲餐饮区,从而打入社区便利店市场的内部。去年华润万家表示,计划于2018年开设518家门店。

除此之外,还有本土便利店品牌“全时”,在2016年稳健推进“五年万店“计划;华冠于7月25日在京开设了第一家24小时便利店;福建见福便利店今年的开店增长率有望达到60%等等。

当然,这都不是结束。在日本便利店大肆扩张、本土的便利店还在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的同时,其它地区的便利店商也毫不示弱:欧洲大型零售商家乐福也在中国推出了“easy家乐福”便利店,并已经于上海开出了10家门店;韩国首家便利店“GAG STORY”也于年初进军大陆市场,并积极寻找在中国颇具人气的韩国明星代言,以打响品牌。

如此令人眼花缭乱的便利店品牌们接踵而至,中国的便利店时代真的来临了。

火爆的原因

就在2012年,在华开出1500多家店的全家便利店,整个财年亏损超过3100万元人民币。那时候的全家便利店中国业务经理小川修史说,这是“暗无天日”的一年。7-11便利店也没逃过曾经亏损的命运:2014年,其在中国亏损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

而如今中国的便利店时代居然这么高调地来临,令无数便利店老板“尽折腰”,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当城市的发展节奏进入较为成熟的时期,将会带来相当一批中产阶级。这些中产阶级必须适应快速的工作节奏。因而驻扎在距离他们上班、生活地点最近的一家小小的便利店,就成为了给予他们生活上便利服务的“充电器”。

许多便利店“粉”表示,相比于大超市,便利店找东西买单更加方便快捷。“我可以随心搭配面包或者便当,再要鱼蛋或者甜不辣,让服务员帮我加热,然后在便利店休息区安心吃完,不用担心办公区域不让外带食物”,一位顾客说道。

就拿城市化水平比较高的宝岛台湾来讲,据研究机构2015年调查,13岁—64岁的台湾人,有68%为三餐外食人口,其中有77.6%会选择便利店。而在2014年,每2500个台湾人就能分配到一个便利店,平均每3个台湾人,就有一个每天到便利店报到。

大陆也会经历这样一个便利店爆发的时期。

三宅示修说,中国人均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人群数量增加,这样许多人步入了中产阶级,有能力购买中高档商品,这对便利店来讲,是个利好。2015年中国便利店门店增长速度达到8.4%,销售额达到15.2%,中国便利店市场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来看,去年中国便利店品牌已经有262个,仅上海、深圳等的便利店品牌数量就超过了10个。

如今中国的城市发展已经进入崭新的阶段,各项基本的生活设施都更加完善,我们已经步入了“便利时代”:不论是交通、社区服务、医疗还是食品超市,都将会朝着“与人为便”的方向调整。便利店的迅猛发展,正是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

背后的冷箭

即便正处于便利店飞速发展的时代,对于那些张着血口的“野兽”们,也要随时注意背后危险的“冷箭”。

好邻居便利店总经理陶冶提到,当今成本是中国便利店最大的挑战。在过去几年,陶冶称,我们开了不少店,但租约到期、房价上涨,“只能关店”。日系便利店巨头们也表示,中国的电费比日本更贵,“在上海开店的成本甚至比肩东京银座。”

所以如果便利店选择的地点一旦与预期盈利数额不符,极有可能会陷入亏损甚至倒闭。除此之外,由于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不断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从而青睐于相对健康鲜美的餐饮,因此如今的便利店多数采用以各类美味、健康的鲜食来打动消费者。

但便利店在保存和销售鲜食方面,也有着很大的亏损风险。

在鲜食的物流配送上,如何选择食品供应商和最短、最廉价的路线,需要商家们仔细思考。由于大多数便利店没有直接的库房作为后方补给,许多商品都需要通过物流配送来补给更新。尤其是生鲜食品保存时间短,在炎炎夏季,容易在配送途中损坏。如果工厂和物流配合不力,会给便利店造成一定的损失。

问题还不止这些

中国便利店当前发展并不平衡,地域差异比较明显。如7-11多数店都开在广州,在去年,广州的7-11便利店已经突破了700家,占了中国总门店50%以上。而全家和罗森在中国的门店也多集中在上海,分布在其它城市的相对较少。

而且,在不同的地域有着自己本土的品牌,如在河北地区,365便利店更加受当地人的欢迎。只在石家庄,其就拥有300多家门店。

如此看来,如果其它零售巨头想要全面进攻中国便利店市场,怕是要先挑战那些已经站稳脚了的“山头霸王”们。

猜你喜欢

家店罗森便利店
一克拉便利店
季付荣:肩上扛着便利店
从小饭店到40家店 四年天天排长队
做一个人生意的超市发罗森便利店亮相北京
无人便利店PK传统便利店:现在的问题在哪里
换汤不换药的樽享便利店
MUJI在中国开设第200家店
卜蜂莲花将在三、四线城市增开5家店
丢失了两元钱的车
什么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