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职业教育与水生态文明教育有效融合的路径研究
2016-12-24罗迈钦周召梅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长沙市430131
罗迈钦 周召梅(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长沙市 430131)
水利职业教育与水生态文明教育有效融合的路径研究
罗迈钦 周召梅
(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长沙市 430131)
教育是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加强水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对全面贯彻落实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常态化的水生态文明教育机制,建设水生态教育资源和水生态文明教育场所,开展水生态文明主题宣传活动,营造与创新水文化氛围,传播与弘扬水文化,培养受教育者以及社会公众的水生态意识,促进全社会节水、惜水、爱水,与水和谐共生。
水利职业教育 水生态文明建设 水生态文明教育
十八大报告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报告特别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指出要“加强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生态环境的主要控制性因素,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一个极其重要的子系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水利保障,搞好水生态文明建设对生态文明建设将起到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教育是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加强水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对全面贯彻落实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利职业教育承载着培养直接服务于水利行业的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在开展水生态文明教育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和独特优势,同时也是水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中的应有之义。
1 水生态文明及水生态文明教育概述
水,滋润万物、孕育生灵,是生命的源泉,是影响和制约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宝贵自然资源。水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水生态系统特有的运动发展规律,在改造水生态系统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优化人与水生态系统、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水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既包含人类保护水环境和水生态安全的意识、法律、制度、政策,也包含维护水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组织机构和实际行动。水利部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要让水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水生态文明建设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即: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优化水资源配置、强化节约用水管理、严格水资源保护、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加强水利建设中的生态保护、提高保障和支撑能力、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水生态文明教育主要是指承接水生态文明建设对教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通过系统设计,将水生态相关知识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普及水生态知识,培养受教育者以及社会公众的水生态意识,促进全社会节水、惜水、爱水,与水和谐共生。
2 水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
(1)水生态文明教育氛围不够。水资源统一管理机制和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健全,水环境保护、水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法律法规不协调,导致水生态文明理念难以得到有效贯彻。相关机构对水生态文明的重视不够,工程水利观念根深蒂固,反映在水生态文明教育层面来说,没有建立起良好的水生态文化氛围,水生态文明教育的共识有待提高,水生态文明教育的承载软件环境和硬件设施都有待完善。
(2)水生态文明教育教学体系有待系统设计。目前,大学生生态文明的教育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水利类高校开设的以水生态文明为主题的课程,基本上还是作为专业课程或者专业选修课程开设,作为面向全校的通识课程的比较少。同时,在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融入得不够,这就使得水生态文明教育的效果不够明显。
(3)水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比较单一。水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很多是为配合某一主题或者纪念活动进行的,受教育者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不高,使得水生态文明教育资源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3 水利职业教育与水生态文明教育有效融合的路径研究
研究水利高等职业教育与水生态文明教育有效融合的路径和措施,促进观念转变,营造氛围,提升人们参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动性,是有效建设水生态文明的重要保障。在当前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应自觉地把加强水生态文明教育工作作为一个重头戏来抓,做到既重视采取工程措施抓“水生态修复”,又注重开展水生态文明教育抓“人心修复”。
(1)构建常态化的水生态文明教育机制。水利部门在把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工作的总纲和根本目标任务,统筹工程建设、管理和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同时,要切实扩大水生态文明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要进一步明确水生态文明教育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任务。强化行业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推进水生态文明教育制度化,发挥国家政策导向作用,将学校水生态文明教育纳入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之中,构建社会与学校相辅相成的水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同时建立水生态文明教育的公众参与机制,鼓励企业和各种社会团体参与学校水生态文明教育,增强学校水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性和融合性。水利职业院校要主动对接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把贯彻水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作为学校建设发展的重要理念与指导原则,并结合实际,与行业主管部门共同系统设计、制定水生态文明教育规划与实施计划,创建基于行校常态沟通的水生态文明教育机制,促进水生态文明教育的常态化、规范化。
(2)建设系列化的水生态文明教育资源。
根据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统筹考虑水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现阶段的社会发展需求、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水生态文明教育内容与其他学科教育内容之间的联系等方面的关系,进行水生态文明教育教学资源的系统设计。做好水生态文明观教育、水生态文明知识教育、水生态文明技能教育、水生态文明道德与法制教育等主要内容设计;做好由浅入深的各个阶段的教学内容的组织设计,将水生态教育内容和其他教育内容进行有效融合。将水生态教育内容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成为其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校本课程、专题讲座或培训、拓展课程、实践活动等形式,形成相对独立的主题化、系列化的水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同时,建立新知识、新技术快速反应机制,及时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并开发编写相关水生态文明教育教材和科普读物。根据教育对象和内容的不同特点采用多种教育方式,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断提升教育效果。
(3)建设一批水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场所。
水利职业院校要努力建设节水型校园和校内水生态文明教育实习实训场所,在学校力倡与养成节约每一滴水的良好风气。同时,水利部门要通过引入激励机制,创新建管模式,结合重大水利发展战略,建成集水利风景区、各类水景观、水工程、水遗址、水主题公园和雕塑等涉水设施的水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解决校园内部水生态文明教育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通过开放水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场所的资源,组织受教育者亲身体验和实践,增强保护水生态环境的意识。
(4)开展多种水生态文明教育主题宣传活动。
充分发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各类文化传媒与网络等水生态文化宣传平台的作用,积极开展水生态文明教育主题宣传活动。一是积极开展水生态文化宣传,让水生态文化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传播与弘扬水文化,倡导与建立全民科学的水生态伦理价值观,努力形成水生态文明建设良好氛围。二是开展水生态文明观教育活动,帮助师生和社会公众树立正确的水生态文明观,努力构建生态文明的价值体系。三是开展水生态科普教育活动,积极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生活方式,努力构建水生态文明的社会形态。四是开展水生态道德教育活动,帮助师生全面、科学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尊重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观念,形成水生态文明的道德理念和标准。五是大力开展水生态法制教育活动,向群众发放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水利政策法律法规宣传资料,让师生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六是大力开展水生态审美教育活动,营造生态文明的审美文化。
(5)营造与创新水文化氛围,传播与弘扬水文化。
水文化是水生态文明的组成部分,也是水生态文明的主要表达形式,优秀水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能够体现水生态文明的发展进程。水文化体系建设有传统优秀水文化的弘扬,包括与人类文明发展密切的泉水文化、井文化、河流水域景观文化、漕运文化、农耕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治水历史和与之相关文学作品的发掘和整理,让其在现代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再放光华,让水利也时尚起来;有现代水文化的倡导和宣传,包括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垃圾分类、爱护生物等节水减污与保护生态的文明理念,改善脏乱差的集体环境。注重水生态建设中水文化的挖掘与培育,重视水生态文化提炼,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形式,传播水文化,加强节水、爱水、护水、亲水等方面的水文化教育,创作一批水生态文化作品,形成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水生态文明建设精品和文化作品。
[1]陈明忠.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 [J].中国水利, 2013(15):1-5.
[2]左其亭.水生态文明建设几个关键问题探讨[J].中国水利, 2013(4):1-3.
[3]詹卫华,汪升华,李伟,等.水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及路径探讨[J].中国水利,2013(9):4-6.
[4]马建华.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与思考[J].中国水利, 2013(10):1-4.
[5]常波,董青,赵玉红,汪升华.水生态文明行为教育与实施路径探讨[J].水利经济,2016(5):62-65.
2016-07-04)
罗迈钦(1965-),男,大学本科,管理学硕士,院长,高级经济师,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经济管理等工作;周召梅(1968-),女,大学本科,工程硕士,教务处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