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产业升级 促进质量提升
——关于山东省莱芜市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的实践与思考

2016-12-24张爱军

中国质量监管 2016年8期
关键词:莱芜市标准质量

■文/张爱军

推进产业升级 促进质量提升
——关于山东省莱芜市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的实践与思考

■文/张爱军

质量兴,则产业兴;质量强,则城市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一定要以加快发展方式为主线,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归根结底要通过质量提升来实现。山东莱芜地处鲁中地区,是一个传统的钢铁工业城市,近年来通过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新成效,但是,经济结构单一,资源环境制约比较突出,经济转调发展的压力很大。今后如何提高质量效益?经过调研分析,我们对下一步发展方向进行了梳理和思考。

情况与成效

一是质量发展机制不断完善。近年来莱芜市政府相继出台了《莱芜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鲁政发[2012]30号文件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的意见》、《莱芜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莱芜市市长质量奖管理办法》、《莱芜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标准经济引领提升”工程的意见》等8个配套文件,市政府先后拿出562万元质量专项资金对荣获山东名牌、制定国家标准和市长质量奖的企业、个人给予奖励,形成了政府重视质量、部门监督质量、企业提高质量、社会关注质量的良好氛围。

二是产品质量整体水平稳步提高。全市工业企业产品一次性检验合格率为98.81%;质量损失率为0.46%;技改投入占销售额的0.94%,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0.88%,新产品产值率为3.79%,关键生产检验设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占设备总数的88.63%。认证工作成效显著,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192张,涉及低压电器、电路开关、机动车及安全附件、电焊机、安全玻璃、混凝土、电线电缆、轮胎等8大类强制性产品。自愿性体系认证有效证书470张,食品农产品认证证书127张。计量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全市4家企业取得国家3A级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12家企业取得省级计量检测体系保证确认、3家企业成为省能源计量标杆企业。

三是标准引领产业升级。近年来,莱芜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大力实施“标准经济引领提升”工程、“标准引领竞赛”和“寻标、对标、提标、达标”活动,把标准化工作纳入全市重点工作,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标准引领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规范政府行为、提升工作效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有55家企业的85个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全市1家企业参与制定1项国际标准;20家企业为主或参与制定46项国家标准;11家企业为主或参与制定38项行业标准。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个、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4个;1家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家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1家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

四是品牌战略初见成效。按照“企业主导、政府推动,突出重点、梯次推进”的总体思路,围绕钢铁、机械、纺织、“三辣一麻”等优势产业、骨干企业,有计划地选定一批品牌声誉高、生产规模大的企业作为争创名牌产品的重点扶持对象,做到成熟一批、推荐一批、发展一批,共培育山东名牌产品31个、山东省服务名牌2个;省长质量奖1个,市长质量奖15个,省创建优质产品生产基地3个;中国驰名商标5件,著名商标33件。

五是质量监管体制不断完善。根据市委市政府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2016年1月,莱芜市质监局、工商局整合成立为莱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这是莱芜市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质量监管的里程碑。它的成立有利于克服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执法监管“两张皮”,有利于形成质量监管的整合力。与此同时,建立健全了市、区两级特种设备安全应急反应和重大事故处置保障机制,提高了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快速反应能力。

矛盾与问题

一是粗放型生产企业较多,质量效益型企业较少。相当一部分企业重规模扩张轻质量提高,重发展环境轻质量自律,重产品销售轻品牌培育,没有把质量管理贯穿于生产、销售、服务的全过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

二是大众化产品多,知名品牌少。受传统生产方式的影响,我市产品大多附加值较低,低水平重复建设,在建大项目尚未形成生产能力。获得省级以上名牌主要集中在莱钢、泰钢等大型企业。名牌数量偏少使企业在做大做强上面临困境。

三是技术基础薄弱,质量后劲不足。质量把关不严、质量保证体系落实不力,部分企业检验设备投入不足、检验人员知识老化,存在大量的“检不了、检不出、检不准”的问题。四是质量法制意识有待加强。违法生产、制假售假、食品安全、无证生产等问题屡禁不止,去年以来,质监部门查处的违法案件高达30多起。

对策与建议

建设质量强市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改善供给、扩大需求,促进产品产业迈向中高端。从莱芜来看要注重坚持标准引领、质量提升、企业主体、市场监管、群众参与多措并举。

一是坚持标准引领,倒逼质量升级。要引导各行业、各企业积极采用高水平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依托技术标准提高质量档次,缩短技术差距。要强化标准创新,引导和鼓励科研单位主动参与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的研制和修订工作,加快实现由被动执行标准向主动参与制定标准转变,增强市场“话语权”,打造著名品牌。要强化实施监督,加大强制性国家标准、企业承诺标准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的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行为。

二是加快质量强市步伐,推进发展提质增效。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入开展“质量提升建设年”活动,大力倡导“质量第一”、“以质取胜”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以省政府质量考核为重点着力提高制造业产品质量、主要农产品、建筑工程等重点产品质量合格率;以品牌培育为重点,争创一批省长质量奖、山东省名牌产品、著名商标。以3.15 、“质量月”活动为载体,强化全民质量意识、推动社会质量共治,形成质量提升合力。

三是突出企业主体,夯实质量根基。质量工作主体是企业,根基在企业,提升靠企业。要深入开展质量提升活动,各级各部门、广大企业要通过完善标准引领、技术支撑、品牌带动等质量发展激励机制,以钢铁、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等十大产业振兴提升为重点,瞄准质量顽症,加快技术创新,淘汰落后产品,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着力打造知名品牌,促进全市质量水平由低端向中端,由中端向高端迈进。要注重引领企业坚守职业道德、加强行业自律,履行社会责任,切实落实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主体责任。

四是整合“两大资源”,强化市场监管。今年是莱芜市深化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之年,也是质监、工商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精干高效的原则全面整合工商、质监“两大资源”,完善监管体系、执法体系,努力实现1+1>2。围绕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重点区域,加快实现由过去的单打独斗向联合作战转变,着力抓好生产和流通两个环节的质量监管,重拳打击假冒伪劣,严厉惩治质量违法行为,切实促进市场公平正义;积极构建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进一步厘清部门职责权限,推动事中事后监管责任落实,加快形成“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突出群众生命健康安全,认真抓好全市电梯、气瓶、锅炉等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五是唱响质量声音,建设质量强市。质量强市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构筑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要积极传播质量故事,唱响质量声音,走好“迈向质量时代,建设质量强市”的新步伐,引领广大企业和社会各界广泛开展质量改进、质量攻关、技术比武等群众性质量活动,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质量发展大格局,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社会氛围。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芜市标准信息研究所)

猜你喜欢

莱芜市标准质量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忠诚的标准
任 帅
美还是丑?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探析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危险废物非法倾倒案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