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萃新报》的特点
2016-12-23朱啸宇
朱啸宇
【摘要】《萃新报》作为浙江金华地区的一份地方报刊,以转录各地报刊杂志的文章为主,以期开通民智、救亡图存,特点鲜明。同时,《萃新报》主要针对西学新知,地方发展之策,爱国主义等内容进行广泛的宣传与深刻的探讨,对于推动进步思想在浙中、西部地区的传播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萃新报》;特点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西方的新思想与新文化猛烈冲撞着这个曾经紧闭的大国。近代报刊作为思想文化传播的前沿阵地,在这个时候蓬勃发展起来。不同于《新民丛报》、《时务报》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报刊,《萃新报》为金华地区进步分子所办的地方报刊,更为快捷地将进步思想辐射到当地,它对当时的浙中、西部地区乃至全省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然其仅发行六期便被清政府以“出言狂悖”为由封禁,遂成“萃新报案”,此案为辛亥革命时期浙江革命运动之先声。从《萃新报》的文本出发,对其特点与宣传的进步思想做一定的解读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份在金华地区“为辛亥革命鸣锣开道”的报刊,探讨地方报刊对于推动本地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据《浙江新闻志》记载,《萃新报》创刊于清光绪三十年五月十四日(1904年6月27日),半月刊,16开,线装本,竖排,连史纸聚珍版印刷。一般认为,《萃新报》的主编为当地进步分子张恭、蔡汝霖、刘焜等人,其中以张恭为核心。综合《萃新报》六期内容来看,该报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以“文摘”形式转录各方文章
诚如《萃新报》第一期简章中所言:“近顷各报类,能输入文明,大放异彩。留心时事者,莫不以先睹为快,然寒素之士,限于经费,不克备购。况我浙东上游诸府,万山崇沓,邮寄尤艰。同人有鉴于是,特创办萃新报,专采辑各新闻杂志,撷精荟华,其一切游戏闻谈概勿录,务以养成我浙东上游一般士人德、智、力三者为宗旨。”该报基于本地民众较少接触报刊的事实,同时又囿于创办者财力、精力所限,选择诸如现代“文摘”的形式办报,转录各地其它报刊,将各地新闻较为快捷地输入到风气不甚开化的金华地区,达到开通民智的目的。
据学者统计,《萃新报》的文章来源几乎包含了当时国内外所有的报刊。《新民丛报》、《汉声》、《浙江潮》等影响力较大的报刊皆有选录。同时,如《上海时报》、《女子世界》等于1904年间同期创办的报刊也成为《萃新报》文章的重要来源。《萃新报》的文章涉及当时二十多种报刊,可见其对刊物的广泛阅读与选取。另外,尽管《萃新报》以转录其它报刊的文章为主,然而文章的时效性极强,有些文章的出版日期前后相差不到20天,这在当时那个信息流通不甚便捷的年代实属不易。不得不说,《萃新报》这种“文摘”报的形式一来吸取了其它报刊的优秀部分,可读性强;二来适合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利于先进思想被民众所接受。
二、政治态度温和
《萃新报》的核心人物张恭是金华辛亥革命之先驱,早年立志反清革命,曾入大通学堂,并加入光复会。或许正因张恭为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身份,后世多有对《萃新报》“极具革命性,大力鼓吹民主共和”等文句的描述,然著名学者金冲及却认为该报政治态度比较温和,看不到革命思想的流露,笔者在这一点上同意这一观点。关于对《萃新报》报刊性质的分析,从其“务以养成我浙东上游一般士人德、智、力三者为宗旨”的有关论述看,它以开通民智为要务。而“德、智、力”即“兴民德,开民智,鼓民力”,是由严复明确提出后被世人普遍接受的主张。严复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以此维新派的观点作为报刊宗旨,可从侧面说明改良思想或为该报的起点。
而从内容上看,前文提到《萃新报》的文章少有自撰性质,多以转录其它报刊为主,来源报刊的种类甚为广泛,偏向革命态度的报刊为数不多。进而结合《萃新报》的稿源,《萃新报》共选录了《新民丛报》的14篇文章,占总选录文章的2/7,与其在观点上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新民丛报》为资产阶级改良派反对民主革命的重要阵地,所刊文章少有“革命性”。结合其它文本也不难看出,《萃新报》虽然有着激烈的救亡图存言论,但是在具体的解决措施上并没有明显体现革命的观点。因此综合《萃新报》的宗旨与内容,说其具有明确的革命性言过其实,从政治态度上看确如金冲及先生所言比较温和。
三、救亡图存,主题鲜明
《萃新报》在发刊词中写道:“胡痛?痛我浙东上游人!时轴艰难,靡能梦见。双瞳如豆,识等夏虫。缤纷数十万群盲聚一室,社会腐朽,可谓极点。同人鉴之,创《萃新报》,采集海内外新之学说丛谈,为我桑梓同胞作警晓钟,作渡津筏。异日者,跳出黑暗界,步行红日中,或起点于是欤。”从这段文字中不难看出,《萃新报》的创办者感慨时局的动荡,当地风气的闭塞,创此报辑录文章,揭示社会的现状,以期唤醒当地民众,激发大众爱国之心,其救亡图存的迫切之心跃然纸上。
基于此,《萃新报》多刊登时事,揭露社会之景,在其“纪事”专栏中,第一至五期,每期均有“日俄战纪”、“西藏事纪”、“本省事纪”、“本国事纪”、“外国事纪”等时事栏目,颇为关注日俄战争的进展,英兵对西藏的举动。而《英人深入藏地》、《俄责中国》、《日本陆军现渐逼近旅顺东面》、《德兵横暴山东》等文章则是对外国侵略者的罪行做了深刻的披露,言辞激烈。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第四期“社说”一栏中刊登题为《日俄战争之影响于处金衢严若何》一文,结合时事探讨地方之发展,认为日俄战争的持续发展将会使四府陷于被瓜分抑或保全却使经济、文化、政治各方主权沦丧的困境,以此番分析力求唤醒当地人民的危机意识,救亡图存之意十分明显。
【参考文献】
[1] 桑 兵. 辛亥革命稀见文献汇编第九册[M]. 北京: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1.
[2] 周葱秀. 中国近现代文化期刊史[M]. 山西: 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9.
[3] 浙江省新闻志编纂委员会. 浙江省新闻志[M]. 浙江: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7.
[4] 章开沅. 章开沅文集[M].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8(07).
[5] 金冲及. 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第1集[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2.
[6] 郭佐唐. 为辛亥革命鸣锣开道的《萃新报》[M]. 浙江: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6.
[7] 桑 兵. 论1902—19051年的国内学潮[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7.
[8] 顾礼锵. 反帝反封建的《萃新报》[M]. 浙江: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1.
[9] 郭汉民. 关于《萃新报》[J]. 浙江学刊, 1987(06).
[10] 祝 一. 《萃新报》研究[D]. 浙江: 浙江师范大学, 2013.
[11] 祝 一. 《萃新报》:晚清变局中的地方报刊与社会[J]. 浙江社会科学, 2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