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新课标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2016-12-23邱广明
邱广明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实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可以从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创设生活情境、创设故事情境、创设实验情境、创设联想情境五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教学情境;《数学课程标准》;学习兴趣;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013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界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以往的单纯传授知识已转化为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激发创造力了,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手段,都已向素质教育转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是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个性潜能,去主动探索、发现知识。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它表现为人力求认识和获得某种事物,并且力求参与相应的活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动力来自于对该学科知识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就能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掌握知识。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主动学习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做到以“趣”激学。下面,笔者就简单地谈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几种情境创设形式。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欲望
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往往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小而具体且具有启发性,同时又有适当的难度,与教材内容保持相对一致,不要运用不恰当的比喻,这样不利于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和准确使用数学语言能力的形成。教师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
例如,在学习“简单的线性规划”内容时,在教学中,笔者是先让学生复习点集{(x,y)|x+y-1=0}表示经过点(0,1)和(1,0)的一条直线,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问题:
①点集{(x,y)|x+y-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什么图形?
②点集{(x,y)|x+y-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什么图形?
思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所有的点被直线x+y-1=0分成三类:一类是在直线x+y-1=0上,一类是在直线x+y-1=0上方的区域内,一类是在直线x+y-1=0下方的区域内。对于任意一个点(x,y),把它的坐标代入x+y-1=0式子中,可得一个实数或等于零,或大于零,或小于零。此时,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在什么情况下,点(x,y)在直线上,在直线的右上方,在直线的左下方?
试着猜测:对于直线x+y-1=0右上方的点(x,y),均有x+y-1>0成立;对于直线x+y-1=0左下方的点(x,y),均有x+y-1<0成立。
二、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兴趣
按照新课程标准,教师在课堂设问情境创设中应该让创设的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产生讨论的兴趣,这就说明情境创设的成功,表明了学生对相关内容具有足够的兴趣。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教师将情境创设变得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要让学生能感觉到情境与自己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的参与度。
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相关内容中,教师可以设定如下情境:某学生一口气喝掉了一瓶水,突然产生兴趣研究自己所喝水的质量。已知水的密度和水瓶是一个规则的圆柱体,请问该学生能不能得到想要的答案。
通过讨论,学生最终得出只要知道水瓶的体积就可以得到答案,之后学生讨论的内容就是如何得到圆柱体的体积,这就对所学内容产生了足够的兴趣,达到了最终目标。
三、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习兴趣
中学生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他们爱听故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来创设故事情境,并进行一些启发性的提问,巧妙地与新授内容衔接起来,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产生兴趣,集中学习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看到数学也是一门有趣的学科。
例如,笔者在讲授“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坐标表示”这个内容之前,向学生讲笛卡儿发明直角坐标系的故事:数学家笛卡儿潜心研究能否用代数中的计算来代替几何中的证明时。有一天,他在梦中梦见他用金钥匙打开了数学宫殿的大门,遍地的珠子光彩夺目。他看见窗框角上有一只蜘蛛正忙着结网,顺着吐出的丝在空中飘动。一个念头闪过他的脑际:眼前这一条条经线和纬线不正是全力研究的直线和曲线吗?惊醒后,灵感终于来了,那只蜘蛛的位置不是可以由它到窗框两边的距离来确定吗?蜘蛛在爬行过程中结下的网不正是说明直线和曲线可以由点的运动而产生吗?由此,笛卡儿发明了直角坐标系,解析几何也就诞生了。
通过讲数学故事,一方面可以增长学生对数学史和数学家的见识和了解,另一方面可以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喜爱之情、敬佩之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取真知
实验能检验真知,是概括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学生对实验倍感兴趣,通过实验,可把抽象的理论直观化,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而且还能使学生在观察、分析的过程中茅塞顿开,情绪倍增,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创造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例如,在讲授“证明”的内容时,笔者拿出一条长长的纸带,把一头反面与另一头的正面粘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大圆圈,然后问学生:“把这个纸圈沿着纸带中心剪开,会得到什么结果?”学生回答:“变成两个纸圈。”我拿起剪刀沿中心线剪开,学生个个睁大眼睛:并没有得到两个纸圈,而是得到一个比原来长度增加一倍的大纸圈。这说明在数学上单凭想当然是不行的,必须要动手做实验,从而引出推理和下结论必须步步有根据。
五、创设联想情境,焕发学生探索新知
联想不是凭空臆想,而是人们对具有某些特征的新问题,利用头脑中已有知识和经验,与已掌握的结论和方法联系起来,由“此”想到“彼”的一种心理活动。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对“以旧换新”,解决问题,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情境创设要让情境内容服从教学内容,既要有“数学味”,又要有“应用味”,服务于教学目标,服务于教学重点,情境创设只是一种手段。创设合适的情境,既能改进数学知识教学的呈现方式,也能使学生积极地进行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从而有效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改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生存方式的转变。通过创设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努力提高各种情境创设的效度,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体验,唤起情感,激活思维,更好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