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他与广西外出务工人员同行20年
2016-12-23李国君邓卉
李国君++邓卉
多少人年轻时,背起行囊,行走天涯,快意江湖,只为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多少人到中年,收起倦容,回望来路,故乡依稀,感叹梦想那么远,我将再拼搏……
这样情怀、这样的奋斗,是广西600多万在粤务工人员共同的经历。在外出打工人的行列中,一直默默跟随着一支来自家乡的“引路人”——广西壮族自治区驻粤劳务办事处12位工作人员,他们成为众多打工人的“守护神”,而现任办事处主任曾令初就是其中一员。
广西壮族自治区驻粤劳务办事处建立24年,曾令初就在珠三角工作了20年。让时光带着我们,重溯他浸透汗水的足迹——
搭桂粤用工信息的“彩虹桥”
1992年1月,自治区就业局(前身是自治区劳动服务公司)分别在珠江三角洲的广州、深圳、珠海设立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驻粤办事处驻广州、深圳、珠海劳务管理处,派驻专门工作人员。之后按照广东省政府要求,上述劳务办事处统一规范名称为广西驻粤劳务办事处(以下简称“广西驻粤办事处”),并在广州、深圳、珠海、中山、东莞、惠州、顺德设立7个工作站,目前常驻工作人员12人。1996年7月,自治区就业局派曾令初任东莞工作站站长,那一年,他的女儿才三岁,挥别心爱的家人、作别温暖的家乡,曾令初毅然赴任。1998年11月,曾令初调任深圳工作站站长,2015年起担任办事处主任。
广西驻粤办事处的使命在不同时期各有侧重:上世纪九十年代主要开展协调管理、跟踪服务、信息收集、劳务输出、协助处理劳资纠纷和突发事故、协助慰问务工人员、依法维护桂籍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以及为两广劳动部门间的省际劳务协作、广西务工人员跨省(区) 的有序流动、广西贫困地区的扶贫劳务输出和城乡新增劳动力的异地转移牵线搭桥等;“十一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化和就业形势的变化,办事处的主要工作重点是广泛收集企业招工信息,扩大务工人员的输送数量和规模。
“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不断学习新业务,才能更好地为桂籍在粤务工人员提供优质服务。”曾令初全力夯实对《劳动法》《工伤保险条例》《广东省职业介绍管理条例》等有关政策法规的学习。
“收集用工信息,组织劳务输出”是广西驻粤办事处和各工作站的重要工作任务。从1998年起,时任深圳工作站站长的曾令初积极与深圳市劳动保障部门加强联系,密切保持与深圳市有实力、有信誉、知名企业的互动关系,先后10多次协助深圳市劳动保障部门组织200多家企业、3.5万人的招聘岗位,到广西开展“校企合作洽谈会”“深圳—南宁、百色、巴马等劳务合作洽谈暨现场招聘会”。同时,曾令初多渠道收集用工信息,认真细致做好用工调查,严把信息考察关,用心搭建桂粤用工信息的“彩虹桥”,把有效的招聘信息传递回广西相关劳务输出单位组织输送劳务人员,并介绍200多家知名企业赴南宁、柳州、桂林、龙州等市(县)考察招聘劳务人员。
为了帮助广西大中专技校联系深圳市劳动部门、企业,曾令初先后5次协助深圳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龙岗区劳动部门与广西部分就业服务机构、100多家大中专技校共同参加深圳市“校企合作、订单培训劳务合作暨人才交流大会”,仅2008年,曾令初先后邀请20多家诚信企业到桂林、柳州、玉林、八步等市(县、区)劳动部门及学校联系招工事宜,提供用工信息50条、需招用岗位7800人。
2015年,曾令初带领广西驻粤办事处向广西各地发回用工信息1612条,向全区各地提供就业岗位129435个。
建广西劳务输出的“致富桥”
“劳务输出工作是个行善积德的工作。”曾令初说,广西是欠发达地区,在广大农村,一个人外出打工可以让一家人脱贫,一个人可以带动一个村、一个村可以带动一个乡,外出务工成为贫困地区“吹糠见米”的脱贫路子。因此,曾令初带着办事处同仁用心搭建广西劳务输出的“致富桥”。
多年来,曾令初亲身感受珠三角经历金融危机、企业倒闭、大批工人失业等不利因素,他不断因势利导,开拓劳务输出新路子,收集、考察反馈回广西的企业用工信息563条,招聘人数8.2万人,成功协助区内输送210批次10200名广西籍农民工到深圳工作,这些务工人员每年都将大部分收入寄回家乡,为家乡经济建设、摆脱贫困发挥了良好作用。
曾令初还积极为广西各地开展的“春风行动”寻找用工信息,参加灵山、扶绥、玉林等40多场农民工招聘大会,先后组织和代理120家用工企业参加招聘大会,提供用工岗位6500个。
珠三角用工企业偏好招用女工,而广西的剩余劳动力多为男性,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曾令初积极收集招用男工的企业信息,挑选出劳动强度适中、生活工作条件较好、工资待遇较高的企业合作,先后介绍深圳美利达自行车制造有限公司、深圳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成霖(深圳)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到广西招聘8批男劳力,取得较好效果。
深圳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十分普及,保姆、月嫂月薪在3000-6000元,是广西农村妇女脱贫致富快捷之路。曾令初对深圳20多家家政公司进行调查了解,筛选有实力、规范性好的桂东、佳居乐等10家家政公司推荐为自治区就业局与深圳开展家政服务合作的定点输送单位,先后向深圳输送52批近千名家政服务人员。
曾令初还向广西各大中专、职校提供160家企业用工信息,提供用工岗位16000个,成功协助学校输送2300人到深圳就业,助力毕业生尽快经济独立。
架维护务工人员权益的“连心桥”
2014年1月1日,在深圳打工的广西贺州市八步区农民工于松飞向深圳工作站紧急求助:其弟在深圳市某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上班时全身被火烧伤,住院治疗两个半月,公司支付40多万治疗费,还需一大笔钱进行康复治疗,家属准备组织老乡到厂维权。广西驻粤办事处原主任苏民江和曾令初当即放弃元旦休假赶到深圳劳务部门了解情况,又马不停蹄赶到医院看望病人,打消家属准备采取的过激行为,促成伤者家属拿到工伤认定书,伤者转院至广东省工伤康复治疗中心治疗。
2014年3月14日,广西钦州市那蒙镇农民工黄建拨通曾令初手机哭着说,他在深圳市某实业有限公司打工的哥哥下班后在宿舍猝死,企业只愿给死者家属赔偿1.5万元……第二天,曾令初与办事处领导一同看望死者家属,带他们到劳动管理所了解当地职工非因工死亡的赔偿情况,又陪同他们到企业协商,最终让死者家属得到较满意的赔偿。
“广西有600多万务工人员在珠三角打工,我们办事处和各工作站要架起维护务工人员权益的‘连心桥,当好广西籍务工人员的娘家。”曾令初带领办事处、工作站12位同仁积极开展对桂籍在粤务工人员的跟踪服务、维权工作,把党和政府的关爱送达前来求助的每一位务工人员心上。
跟踪维权服务工作既烦琐又艰苦,做得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劳务输出工作的成败,关系到政府的威望、社会的和谐。多年来,曾令初“修炼”四个妙招——
第一招:妥善处理农民工的咨询、投诉。为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曾令初不分上班、下班,四处奔波积极配合当地劳动部门、企业处理好各宗投诉及纠纷。对来访民工,曾令初热情接待,问清目的,做好解释,介绍相关劳动法规,引导他们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曾令初接待来人、来电咨询劳动政策法规及投诉2.4万人次,平均每年有1200多人次,协调劳资纠纷300多起。
第二招:尽力处理好突发事件。遇到工伤、劳资纠纷等突发事件,曾令初都会力争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协助企业做好思想工作,配合当地相关部门把事件妥善处理。桂籍农民工小莲在一个周末晚上被人下药灌醉后带到某旅馆迷奸。苏醒后痛不欲生的小莲打电话求助,曾令初带着工作人员乘最早班车赶到80多公里外的坪山镇安抚小莲并报案,并将小莲暂时带回工作站安顿,细心引导,让她重树信心,并重新安置小莲到深圳南山区某电子厂工作。从此,小莲假日常回深圳工作站,她说:“工作站就是遮风挡雨的娘家,曾站长就是亲人。”
第三招:尽心救助有困难的务工人员。多年来,曾令初带领工作人员先后救助桂籍务工人员352人,探望工伤、住院病人120人次,协助处理被社会职介所欺骗事件30起,帮助劳工追回被骗钱财1万多元。
第四招:坚持到企业看望务工人员,稳定输送成果。如何确保输出的务工人员留得住,回访跟踪服务起到关键作用。特别是务工人员刚进企业接受培训、试用这一不稳定期,更要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环境,多年来,曾令初下企业看望广西籍务工人员1600人次,实现“输得出、稳得住”的目标。
筑艰苦奋斗的“亲情桥”
两广虽山水相连,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一直缠绕曾令初驻外工作的20载岁月。
从1996年起,曾令初从广西南宁远赴广东东莞工作站,每年才能回邕三四次,妻子带着3岁的女儿独自承担全部家务,“我爱人默默扛起一个家,一扛就是20年,从无怨言,这份无声的支持,对我是最珍贵的。”
2010年6月,女儿参加高考,盼望父亲回邕助阵,而曾令初接到局里指令,要他陪同“广西家乡关怀团”赴深圳富士康集团慰问3.5万名广西籍员工,每天工作至深夜,等慰问活动结束赶回南宁,等待曾令初的是女儿理解的拥抱。忆及往事,曾令初双眸湿润:“没能陪女儿参加高考,是我对孩子最大的亏欠。”
远离家人和同事,孤单寂寞总会袭上心头。曾令初要求在广西驻粤办事处工作的同事: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本性,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单位负责。
如今,自治区就业局对驻外机构工作人员实行人性化管理,让驻外人员没有后顾之忧,工作干劲更足了,更有信心同心共筑艰苦奋斗的“亲情桥”。目前,广西向广东省劳务输出总量622万人,务工人数在广东省的排位由过去的第五位进至第二位,由于服务农民工工作成绩突出,广西驻粤劳务办事机构先后被当地政府或人社部门评为先进单位或先进工作站。
曾令初说:“20年驻外工作,我饱尝了为务工人员服务的酸甜苦辣,辛苦并快乐着,为弱势群体服务就意味着无私奉献。 我愿掬一汪清泉,滋润求助务工人员干渴的心田;捧一缕阳光,照亮困难求助民工愁苦的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