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信息技术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运用及成效

2016-12-23胡丽玲

中小学校长 2016年3期
关键词:二维码校园微信

胡丽玲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9949(2016)03-0054-02

众所周知,学校文化建设是引领学校发展的根基和方向,学校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而在网络日前普及的当下。绚丽多彩的网络世界就像潘多拉的魔盒一样,给传统的学校文化建设带来新的问题和考验。

从教育的角度思考。学校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机会与挑战并存的网络,面对网络大潮的冲击。是坚守传统的壁垒,拒绝网络求得所谓的稳妥可靠,还是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接纳网络,争取在新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作为培养人、塑造人的学校,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与其埋怨网络的负面影响,倒不如主动出击,到这个全新的网络空间中去占领阵地,让网络成为教育的窗口,使学生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自由地翱翔,进一步丰富学校文化建设内涵。下面就“网络信息技术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运用”谈几点思考:

一、巧用二维码名片,创新环境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建设要建立在科学的、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举措上,更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充实内容、丰富内涵。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二维码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学校文化建设也不能例外。

所谓的二维码,是动态数据应用中的一种,是能将大量信息图形化传播的一种工具。它可以将网址、文字、照片等信息通过相应的编码算法编译成为一个方块形条码图案,借助手机终端,当智能手机安装的微信等软件扫描二维码图形时,就能快速读取二维码的相关信息。学校可以根据二维码信息密度高、容量大又方便快捷的特点,重新谋划、创新环境文化建设。

(一)建立植物二维码名片,让认识植物更有趣

海沧区全面实施绿化工程改造后,各校绿化水平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校园内的花草树木品种繁多,就连老师都认不全。学校如果能跟园林绿化部门沟通,充分利用网络功能,给每种植物来个“二维码名片”。可使校园绿化不再只是校园一景,而成为活的科普知识宝库。

有了“二维码名片”,师生只要拿手机对准名片上的二维码扫一扫,就可以链接到百度百科上,了解该植物形态特征、生长习性、栽培技术、繁殖方法、植物文化等详细的知识内容,既可以丰富传统植物名片提供的信息量,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增加学生认识植物、了解植物的兴趣。

(二)添加橱窗二维码,让文化宣传更深人

学校可以将原来布置的环境文化加以整改,为每个宣传橱窗加上二维码名片。如,学校的办学特色文化墙、闽南文化长廊、安全长廊等,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就能快速链接到相关的网页,为师生提供色彩艳丽的图片、悦耳的音乐、活泼的三维动画等,使师生身临其境多感官同时感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新的信息和知识,这使得校园文化宣传更深入人心。

如果学校能将二维码技术与传统文化建设相互融合,优势互补,精心谋划校园文化建设,定能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

二、妙用手机移动网络,创新作业形式

移动互联网对于校园文化内容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也包括学校的课程文化,如教学内容、作业形式、学生人际关系等。在今天,动漫、游戏、玩具等时尚娱乐元素成为学生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学校可以针对智能手机普遍深入学生生活,学生喜欢用手机上网的事实,鼓励老师大胆尝试,挖掘可用资源,借手机移动网络的魅力,设计适当的网络作业,让更多的学生利用网络帮助学习,让学生上网的更多时间用于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一)“一起作业”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一起作业”是个辅助教与学的多人互动式在线学习平台,只要教师注册,学生便能在手机或电脑上免费使用、完成作业,海沧区很多小学利用该平台布置英语作业。

“一起作业”采用游戏闯关的形式,如情景对话模仿、词汇过关、语音游戏等,以游戏形式训练单词记忆、单词拼写、语法应用等技能。将英语学习有机地融合在娱乐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玩游戏的方法去学习和复习新旧知识,改变英语教学枯燥呆板的局面:平台还会自动安排孩子把当天的错题再次重做,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二)“英语趣配音”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

“英语趣配音”是个英语学习软件,学生通过观看英语电影,听英语对白,给1-2分钟的短视频在线配音、练习英语口语,让英语学习充满趣味。

“英语趣配音”集合了非常多时长为一分钟左右的视频短片,生动的电影情节、多彩逼真的动作画面都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软件把视频中的每一句英语台词都单独列出来,一句一句教学生说口语,让学生一句一句去配音,更方便学生尽快上手:软件还对各种视频片段作了难度系数的评定,从一颗星到五颗星不等,星级越高,表示难度越高,这种等级的划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享受成功的乐趣。

此外,英语和语文学科可以利用QQ群的语音功能,检查学生在家朗读、背诵情况: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功能实现因材施教,实现对学生的一对一辅导:还可利用在线阅读平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需要注意:一是不要布置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知识水平范围的作业:二是老师不应该对家长提出过多不合理的要求,否则引起家长的反感,使好事变坏事。

三、善用微信公众平台。传递校园风采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学校对外展示形象是多平台、全方位的,其传播速度、广度都是不可估计的。而大家熟悉的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微信的扩展功能模块,在信息传播中具有及时性、互动性、受众多、传播高效的特点。学校可以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优势,及时推送各类通知、展示学校活动成果,传递正能量,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

据了解,当前海沧区所有的校园都已开设微信公众平台,主要用于对外宣传发布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信息,增进家长社会对学校的了解。在试用一年多后,我们觉得今后应该继续挖掘微信公众平台功能,在传递真实、正面的校园风貌、传播正确价值观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各种栏目,打造特色传播内容,确保内容发布时间的周期性与规律性,使传播的信息更具可读性与传播性。此外,要增强平台与受众的良性互动,甚至可以吸收校园记者,唤起师生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以传播主体的身份参与校园文化传播过程,通过微信发布校园资讯,在自己的朋友圈分享校园微信公众账号的信息,传递积极向上的校园风貌,提升平台的影响力,充分展示学校办学特色。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面对网络这把双刃剑,“堵”只是螳臂挡车,“逃避”也只是掩耳盗铃。作为培养人、塑造人的学校,绝不能视而不见,自行其是;也不能被动防御,疲于应对;应该主动出击,利用好移动互联网,为学校文化建设保驾护航,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与知名度。

[责任编辑:孙燕兰]

猜你喜欢

二维码校园微信
二维码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微信
银联发布二维码支付标准
二维码,别想一扫了之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