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校本教研探索与研究
2016-12-23何栋国
何栋国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9949(2016)03-0041-03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校为本的校本教研活动,已经成为普通高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推进学校课程改革与深化的必要手段。我校是国家级贫困县的一所薄弱高中,近几年以校本研训为抓手,结合高中课程改革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有效促进了学校的持续发展。下面就简单谈谈我校在近几年来组织校本教研活动的一些实践与研究。
初遇校本教研:“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了切实解决教师在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我校于2008年底结合高中课程改革,开始对校本教研进行探索,当时“校本研究”、“观察量表”、“观察提纲”、“诊断式听课”等等字眼,早已充斥双眼。我们也进行过一些校本研修,但是我们许多老师却很不以为然,认为“教育改革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管他一样不一样。反正不会怎么样”,觉得校本教研难成气候。其实在内心深处,还觉得这种研究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多麻烦,会影响自己的正常教学,但是迫于学校的压力,又不敢完全抗拒,只好敷衍应付,按时参加学校的校本培训;“积极”参加教研组的听课、评课活动:同时还随便找了个小课题装模作样地进行研究,总之,把自己装扮成了一名积极投身校本教研的教育者。
认识校本教研:“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课程改革首先是一场教育思想的变革。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成为学科教学的研究者,树立学习意识、专业意识、研究意识、开放意识、社会意识,方可成为一名新课改背景下的合格教师。因此,我们把转变教师观念,培养教师科研意识,引导教师认识校本教研,确立个人成长目标作为重点,深入开展了校本培训。
首先,我们以张行涛教授的专著《校本教研的理论与实践》为培训教材,进行每周一次的集体培训。让全校教师明白:校本教研注重以人为本,是一种学习、工作和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与教师行为。它让研究与教学走到了一起,它不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研究取向,是广大教师借助相关教育理论,运用相应的科研方法,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创造性认识活动:它不仅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也是一种经验的理论提升过程:不仅是教师的个人行为,也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创造个性化、特色化学校的主要途径之一。
其次,我们进行分层定标、分层培训。我们根据学校教师的年龄特征和综合素质把全校教师分成i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青年教师。侧重于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发展一到两门技能特长,能辅导一个兴趣小组:学习计算机技术,能够熟练制作学科多媒体课件:确定未来教学特色发展方向,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储备。第二层次是中老年教师。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观念的更新,提高教育创新实践能力:总结已有的教育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开展行动研究,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第三层次是骨干教师。侧重于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牵头申报并承担各级课题的研究和实验工作:基本形成个人教学风格,有比较成熟的教学经验,逐步向学者型、研究型教师过渡发展。
对上述三个层次的教师,分别提出不同的培训目标,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活动。让全体教师都能深切地意识到,校本教研一定会让他们从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转变,校本教研势在必行。
投身校本教研:“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始终认为:磨砺是吾师,实践是径要,自身是关键。只要务实肯干、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就会在现实生存的土壤中找到自己的生长点,并能以自己的成长影响周围。理论只有扎根于实践的土壤,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在学校探索校本教研之路中,我们渐渐认识到,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助推器”:同伴互助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催化剂”;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的“发动机”:课题研究是开展校本教研的“推进剂”。
专业引领是全员性的集中教研。我们学校比较重视全员参与的集体教研,主要是通过挖掘学校内部的资源,安排业务领导、骨干教师集中时间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涉及课程改革的理论与案例、课题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班级管理的方法与技巧、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操作等方面,同时还聘请市县教育局教研室的老师来校开设专题讲座或听课指导,让他们与我校老师积极互动,使全体教师及时了解教育前沿的信息,拓宽了视野,更新了教育理念。有了正确理论的指导,课改理念在教师心中得到了更好的理解和内化。
同伴互助是学科教研组内的合作学习。我们学校始终努力把学科教研组建设成为学习型团队的基层组织,始终强调教研组教师集体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不同的教学经历、教学感悟、教学过程所产生的不同的思想、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交流与碰撞,是非常宝贵的。通过近几年的探索,我们深深地意识到,同伴互助,问题不在于大小,理论不在于深浅;知识领域,不在于宽窄,关键是要抓在“痒处”、揭在“短处”、学在“长处”。同伴老师的一句提醒、一点建议,都可能启发我们的智慧,成为点燃我们灵感的火把。
自我反思是个人的实践提高。我们学校强调教师要有反思的意识,要善于从如下五个方面进行反思:课堂教学反思、专业水平反思、教育观念反思、学生发展反思、自我意识反思。要求所有的教师都写“教学反思”,着重反思成功和失误之处,比如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对学生不同见解的处理,以及学生还存在的问题、应如何弥补等方面。自我反思主要有在教案上进行课后反思小结、撰写教学随感、进行个案记录等几种形式。课堂教学是长效的活动过程,不可能每节课都依靠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的力量,因此个人反思才是自我拯救、自我超越和创新的重要途径。于是,我们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研究《新课程标准解读》《走进新课程》等相关课程改革的学习资料,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接受最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自我充电、自我完善。
课题研究是校本研究的升华。我们普遍错误地认为,只有经过立项申报、由上级教科研部门立项的规划课题,才能称得上“课题”。原来在学校的奖励机制中,也只对这些立项课题在结题评奖后进行奖励。课题被立项之后,往往是学校领导挂帅。再组织几个骨干教师进行研究。在结题阶段写个研究报告参加评奖,普通教师与科研基本无关。因此,在传统的教研活动中,我们可能会提出一些问题,但普遍不会把“问题”转化成课题。实施校本教研之后,我们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来自于课堂,来自于教师的亲身实践,我们要求教师要把这些小问题转化成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及时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校本教研才能取得实效。当然,并非任何教学“问题”都能构成研究“课题”,只有当我们持续地关注某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并想方设法试图解决它之后,日常的教学“问题”才可能转化为研究“课题”,教师的“问题意识”才上升为“课题意识”。
受益校本教研:“轻风不拒骄阳意,踏尽冬雪又一春”。在坚持校本教研的实践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存变,他们在快乐和幸福中成长,在能动和创造中发展;教师在变,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中年教师则相继成为我校乃至全县的教学教研骨干,正朝着专业化、个性化的更高标准迈进:学校在变,正朝着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目标阔步迈进。
一是教学理念全面更新。在八年中,我校组织了集体研修300多场,分层研讨600多次,教师通过远程网络搜集各种教育教学资料10000多份,广大教师边学习边实验边研修,他们通过校本研修,彻底理解了新课程改革的真正内涵,明确了课改的目标和方向,能够运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他们还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把先进的教学理念与课本内容有机地融入课堂。八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正在悄悄地更新,教师角色正在逐渐转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正在慢慢凸现,素质教育的实现已成为可能。广大教师的课堂气氛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劲头足了,效果自然令人满意。
二是教学研究逐步深入。有了校本教研,学校的教育科研就不再是空中楼阁。为了能及时、有效地组织校本研修,我们成立了中心教研室和备课组,中心教研室专门负责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学科教学的研究培训工作,备课组专门负责同年级同学科的备课、研讨、研究工作。在备课时,各备课组在组内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即同一单元的内容,每人备一课,然后将备好的教案拿出来。同中学教研室开发的资料比较讨论,经过反复切磋,最后各取所长,定出这一课的教案,定案后的教案,就作为本备课组成员的公用教案。在课上,一般采用“说课一讲课一评课”的教学模式。即中心教研室组织备课组成员,让备课主笔人就自己的备课思路进行说课,然后同学科教研组成员一起听课,最后评课,总结经验,完善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经过这一系列活动,每位教师对教材内容都烂熟于心,驾驭起来自然游刃有余。八年来,每位教师上课,既有大家共同讨论总结出的现成的方案,又不完全拘泥于这一套现成方案。显示出各自的教学风格,因此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是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开展校本教研以来,学校制定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比如规定每位教师每周上网学习不少于12小时:每周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不少于3节;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订阅教学刊物不少于三种,还号召教师相互听课,相互切磋、扬长避短、共同提高。为了全面减轻学生的负担,我们对学生在校时间、作业量、考试次数、教辅读物等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取消了原先所实行不必要的考试,把学生从题海和无休止的考试中解脱出来。正是由于我校进行了校本研修,在这八年的各级课堂教学竞赛中。我校教师才能异军突起,凭着扎实的现代信息基本功、全新的教育理念、新颖的教学方法,取得可喜的成绩,教师专业素质明显提高,实力日益壮大。不仅教师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学生的成绩也很可观,,
继续校本教研:“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校本教研虽然很辛苦,但是充实、快乐,带着我们走进了前所未有的教育境界,为教学插上了奋飞的双翼。教育与创造共进,个性与激情齐飞。未来,我们将勇于钻研、锐意进取、不断探索,踏踏实实地走出属于自己且卓有成效的校本研训之路。
[责任编辑:严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