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智力因素培养与开发的实践探索

2016-12-23冯文宇

中小学校长 2016年3期
关键词:因素儿童家长

冯文宇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9949(2016)03-0036-03

非智力因素是心理学的概念,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W.P.Alexander)在1935年发表的《具体智力和抽象智力》一文中首次提出,1950年韦克斯勒(D.Wechsler)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文,专门探讨这一问题,自此非智力因素研究正式开始。而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这样的概念。所谓非智力因素,指儿童在学习、生活上的智力因素以外的个性心理品质,比如动机、兴趣、情绪、意志、性格、毅力、自信心、自制力、勤奋程度等心理过程与个性特征。

一、非智力因素培养与开发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客观因素都要通过儿童自身的主观因素起作用。所以说,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决定着其学习过程、活动过程以及学习和活动的效果。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就大多数儿童而言,智力差异并不悬殊。导致学习上所存在分化的主要原因,则在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差异。家长可以思考一下,自己前半辈子的“辉煌”,是否都与刻苦努力、积极进取等非智力因素存在紧密的联系。所以,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状况如何,常比智力高低更能精准预测其发展的进程。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好坏,是影响孩子成才的关键因素之一。平时中小学老师在谈起某个学生时,最多的说法是“小聪明”、“尖屁股”、“坐不住”、“不踏实”、“不细心”、“慌得很”、“忽冷忽热”、“爱钻牛角尖”、“缺乏上进心”等,其实这些正是孩子个性心理品质,即非智力因素不良的表现。正是由于上述原因,直接影响儿童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由此看来,在家庭教育中,一些家长常把开发智力,只看作智力因素范畴的事情,而忽视儿童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开发的积极作用,因此有必要进行反思,并需要不断地改进。

非智力因素发展得好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就会存在如下鲜明的表现:对待学习任务的态度,不是不愿花力气、只求过得去,也不是以弄虚作假来对付,而是方向明确,以饱满的热情、一丝不苟的态度来完成,并且可以做到持之以恒;对各门学科。没有偏废现象。也就是说,不是对某一学科感兴趣,或特别重视这一学科,忽视另外的学科,而是对所学的各科目都很喜爱,都愿付出相应的努力:对学习中的成败,不是在成绩面前骄傲自满、裹足不前,碰到困难就意志消沉、灰心丧气,也不是对成败无动于衷,而是胜不骄、败不馁,认真总结经验与教训,把成绩当成新的起点、新的动力,始终积极向上;对学习中的困难,不是畏缩不前,或依赖他人,比如照抄别人等,而是知难而进,以坚韧的毅力、顽强的意志,并以勇气和决心去克服、战胜困难;对待表扬和鼓励,不是飘飘然,或虚荣心强、死要面子,拼命追求表扬和荣誉,而是正确对待,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上一层楼;对待批评,不是听不进,或一蹶不振,而是虚心接受、积极改进;对学习中的竞争,不是只顾自己、一心得胜,或没有得胜就嫉妒别人,或无所谓、甘居落后,而是以较强的自信心,努力登攀、奋力追赶、后来居上;对学习不如自己的同学,不是漠不关心、不愿帮助,甚至讨厌他们,或幸灾乐祸,而是谦虚诚恳、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和同学们一道前进。

二、如何培养与开发孩子的非智力因素

怎样培养与开发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呢?笔者认为,应从如下方面人手:

第一,要不断对孩子进行生存意识教育,增强他们勤奋学习的动力。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儿童的理想很容易随着情景的变化而产生变化,呈现出不稳定特征。原因在于他们对社会需要考虑少,对自我发展考虑多,自我意识水平低,易受别人的暗示,易受情景的感化。家长应针对儿童这一心理特点,不断向孩子进行生存意识教育。以正确的观点讲国情,促使孩子意识到,不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就会难以生存,甚至存在被淘汰的危险。这样的例子在孩子周围认识的人群中,俯拾皆是。家长要善于运用,由此教育孩子,从而促使孩子产生学习的动力,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第二,要有效启发孩子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应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孩子从心里喜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不再把学习当成“苦差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条件许可时,家长不妨变空洞说教为引导孩子主动“求索”——动手拆、装、拼、剪、玩;动脑想、猜、算、分析、归纳、演绎;动嘴讲、读、唱、问、背;动笔写、算、描、画等,从而培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要创造条件,让孩子亲身体验所学知识的作用,体会没有知识的“苦”和有知识的“甜”,借以引发孩子的求知欲。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发学习兴趣与好奇心,从而提升学习动力的重要环节。要引导孩子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鼓励孩子质疑问难、刨根问底,刺激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促使孩子向老师和书本求教,用“问号”——这把金钥匙,去开启知识的大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此将思维引向深入。

第三。要创设良好的情境,促使孩子时时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学习。心理学告诉我们,情绪可以成为意志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的阻力。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实际上处于相互制约、此消彼长的关系之中。一位有经验的教师曾进行过这样一个有趣的试验,他把一道数学题同时让两个智力相当的学生去做。在做之前,这位老师有意识地表扬了一个学生,批评了另一个学生,结果受批评的学生迟迟做不出来。由上可见,若情绪不好,力量和信心就不足,就会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为了促使孩子在愉悦的情绪下学习,就得创造无拘无束的学习气氛。

同时,存在另外一个问题:学校在考试之外,还经常针对孩子存在同类互比的心理,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竞赛。在这里,就有一个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竞争中的成败,以及避免孩子对分数的崇拜问题。近些年来,常常听到一些小学生因考试和竞争失利,分数不佳,受不了挫折,嫌丢人而不吃饭,不愿继续念书,甚至弄虚作假,威胁老师和家长,离家出走和寻死觅活等现象,实在令人担忧。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所存在这一重要问题,一定要引起重视、慎重处理。我认为,家长首先不应把分数看得太重,不要单纯地追求分数,而不管学习质量,并从小培养孩子身处逆境抵抗挫折的意志性格。

第四,要严格要求、恰当评价,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孩子不断进步的信心与力量。常言道,严是爱,松是害,放任自流要变坏。严格要求是孩子学会做人,以及保证学习动机、学习习惯等按要求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手段。与严格要求密切相联系的,是对孩子行为习惯和学习活动所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它是对孩子行为习惯和学习活动所进行肯定或否定的强化方式。要注意的是,评价一定要实事求是,做到及时、中肯,促使孩子在取得成绩之后,心理得到满足,并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以家长的表扬、鼓励为动力,再接再厉地去创造新的成绩。一次,去一位朋友家里做客,适逢孩子母亲正在做饭,只在厨房和我打了招呼,让我先和孩子一起看会儿电视。孩子躺在沙发上,好像什么事也未发生。我的第一个念头是:怎么把孩子“惯”成这样?然后坐到孩子躺的沙发边上问:“你叫什么名字?”答:“王鹏。”“是不是大鹏的鹏?”“是。”继续:“好!大鹏展翅,天天进步,越飞越高,这个名字真好。”“阿姨知道你是几年级。”孩子:“几年级?”答:“四年级。”我问:“学没学过小学生《行为规范三字歌》?”“我记得有一句,对客人……”孩子接:“有礼貌。”我赞扬:“好!都记住了,肯定是一个好学生!好像还有坐端正、倒茶水什么的……快坐好。躺着是对阿姨没礼貌。”于是,他转而坐在凳子上看电视。这时,他妈妈出来了,说:“今天咋这么‘人的,坐得这么好。”我说:“鹏鹏懂事得很。他还答应下次给我倒茶呢。”

三、非智力因素培养与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孩子年龄虽小,但对家长、老师和客人的评价却十分敏感。当对他表示亲切、赞许时,他便会受到激励、鼓舞;当对他不公正时,他便会产生对立情绪;当发现对他粗暴、厌恶时,他常会因受冷遇而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当孩子取得进步,哪怕微小进步时,都要予以充分地肯定,用恰当的评价激发其积极性。同时,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还表现在说出的话要及时兑现,许了愿必须还,切忌提出了要求而不检查、督促。不然,孩子就会常存侥幸心理、得过且过,影响进步与成长。

孩子的进步和学习上取得的成绩可以表明成功,成功的喜悦能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信心与力量。学习上的屡屡失败,必将导致儿童心理的严重障碍。因此,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和目标,必须是孩子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俗话说,欲速则不达,一定要循序渐进,切忌揠苗助长。

非智力因素在孩子成长中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一旦养成,孩子就会受用终生。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开发绝非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能做到,不仅要按照儿童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管理方法施行教育,而且要做到针对孩子的个性差异,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同时,尚需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品德的养成情况,逐步提出比过去更高的要求。若坚持下去、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促使孩子用最大的热情。追求科学知识,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从而实现全面和健康地成长。

[责任编辑:孙燕兰]

猜你喜欢

因素儿童家长
家长错了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留守儿童
家长请吃药Ⅱ
六一儿童
犯错误找家长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