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县枫树维回乡民族团结促发展机制探究
2016-12-23胡辉
胡辉
一、桃源县枫树维吾尔族回族乡情况简介
桃源县枫树维吾尔族回族乡位于县域东部,省道226桃源大道中段,全乡共有以维回新村为主的6个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其中维吾尔族7883人、回族1316人,是除新疆外最大的维吾尔族居住地,素有中国维吾尔族“第二故乡”之称,是翦姓维吾尔族的发源地,也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著名教育家、维吾尔族杰出代表翦伯赞先生的故乡。这里的维吾尔族,自明洪武年间受命来此平乱,已繁衍生息了六百四十年,与其他各民族同胞紧密团结,共同繁荣、共同发展。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枫树维回乡始终把民族团结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从强化民族团结基础工作着手,呈现了多民族和谐共处、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司马义?艾买提、铁木尔?达瓦买提、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等都多次来此指导工作,看望亲人。该乡2005年先后被省市评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07年该乡维回新村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2014年确定为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重点建设单位;在今年9月28日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枫树维回乡又被授予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二、桃源县枫树维回乡民族团结促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扶贫攻坚政策落实不到位
桃源县被纳入湖南省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试点参照单位,但在具体落实扶贫攻坚有关政策过程中,国家有关部委还没有将桃源县纳入比照享受西部开发政策范围,在享受财税、国土、产业、基础设施、教育、帮扶等优惠政策时,桃源县与其它西部地区区县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二)民族政策落实不到位
“民族地区兴办企业,从投产之日起,连续3年免征所得税,2年减半征收所得税(地税)”的优惠政策,该乡民族企业一直没有得到享受;清真“三食”财政支持和补贴政策一直没有得到落实,对有清真饮食习惯的少数民族干部职工由所在单位给予生活补贴的标准多年来一直维持在每月10元,远远低于物价水平和其它散居少数民族地区补贴水平。
(三)民族干部培养力度还很不够
目前该乡现有8名少数民族干部,少数民族干部配备比例已达到《湖南省散居少数民族工作条例》中规定的比例,其中维、回族干部2人,班子成员1人,本地维吾尔族干部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少数民族干部的比例与少数民族人口所占的比例大体相适应。”这是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提出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申的一项重要政策,特别是本地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这对于稳定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局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民族宗教文化传承保护严重不足
经过600多年的变迁,导致维、回传统民族宗教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和保护,建筑、服装、饮食以及民族宗教习俗都在逐渐流逝,特别是民族语言和艺术已接近失传,民族宗教特色逐渐弱化。在民族语言和艺术上虽然采取了大学生支教和文化交流等方式,但总体来讲,还是缺乏长效机制,且规模和受众群都不大;在保障穆斯林土葬习俗方面,还面临着土地流转等问题,对民族公墓的修建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
三、桃源县枫树维回乡民族团结促发展的启示
(一)要将尊重少数民族宗教文化与维护社会和谐国家统一相结合,建立少数民族宗教文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方面,民族团结、融合并不是要消灭异己,而是相互促进和提高,从而达到“和而不同”、共同进步的目的。因此在民族地区,对于少数民族的传统宗教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我们要给予大力的支持,从而建立民族团结、互信、互爱的情感基础;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坚持民族宗教文化活动,必须在维护社会和谐国家统一前提下进行的原则,积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意识等主流思想观念的教育宣传,从而防止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受狭隘的、错误的、别有用心的民族观、地域观、历史观的蛊惑。因此,我们要坚决依法打击任何借民族宗教文化之名,行破坏社会和谐稳定、分裂国家之实的犯罪行为。从而促进少数民族宗教文化活动依法健康发展,实现族群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的协调统一。
(二)要将凸显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特色与发展地方经济相结合,建立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少数民族的宗教文化既是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同时也是其经济发展的独特品牌。桃源县枫树维回乡积极挖掘地方民族宗教、人文历史资源,修缮民族祖先哈勒?八士将军陵墓、建造伊斯兰风格的牌楼、全面扩宽整修清真寺;原址原貌修复翦伯赞故居,努力打造 “维吾尔族第二故乡”的地方发展品牌,为地方发展提高了知名度和竞争力,并以此开发和带动“枫林花海”观光旅游,清真食品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很好地利用了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的特色品牌效应,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民族地区就是要因地制宜的开发和打造自己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品牌,从而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增强民族地区自身的造血功能,改变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一味等、靠、要的局面。
(三)要将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民主政治权力与促进地方发展相结合,建立少数民族地区民主政治发展的长效机制。
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广大的少数民族同胞,积极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充分行使应有的选举权、参政议政等民主政治权力,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地方发展的建设中来。为此,我们还应注重本地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特别是那些政治觉悟好、工作能力强、学识水平高、在少数民族群众中具有较高威信的少数民族干部,我们要大胆的提拔任用,要让他们成为党和政府与少数民族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成为维护地方社会和谐稳定、化解民族矛盾的“稳定器”和中坚力量。
(四)要将增强少数民族群众幸福感与改善民生环境相结合,建立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长效机制。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习总书记代表党对人民群众做出的庄严承诺。我们就要通过加强教育、医疗、养老、道路交通、人居环境等方面的建设,特别是根据少数民族的宗教文化习惯、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政策上给予支持与倾斜,让广大少数民族群众,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国家稳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切实增强他们的幸福感,让他们安居乐业,从而更加珍惜、维护和巩固这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