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办高校董事会实际运行及优化路径研究
2016-12-23赵宇宏
赵宇宏
【摘要】我国民办高校中,董事会制度是其创办和管理的核心机构,有利于保障民办高校的可持续性发展。而在举办者投资办学的基本动机中与民办高校合理回报以及所有权归属制定的法律规定之间产生了矛盾,使得举办者在董事会控制方面力度极大,出现了过度控制现象。如果要完善民办高校内部治理机制,首先需要优化董事会成员结构,加快民办高校信息公开的步伐,积极推行民办高校分类管理试点。
【关键字】民办高校 董事会制度 优化路径
经过社会市场民办高校数量的调查显示,我国目前的民办高校数量大致在400多所,而董事会是民办高校中的重要组成机构,因此很多学者开始对这种董事会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民办高校中董事会的成员结构以及决策机制。首先通过网络调查发现,四百多所学校中仅仅只有十多所学校在网络上公布了董事会成员构成;其次就是通过调查一些知情人的方式,掌握到了一些高校董事会的成员结构和内部运作资料。民办高校包含有滚动发展型、企业办学型和国有民办型三种办学模式,基本反映了我国民办高校中董事会的全貌。
一、我国民办高校董事会的概况
(一)我国民办高校董事会的成员结构
1、我国民办高校董事会中各利益相关者代表比例失衡
“大学是一种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大学所作出的任何决策都必须要权衡和兼顾各方面的利益”,这句话中所说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指的是那些能够影响组织目标实现或者被这种目标的实现所影响的个体或者群体。民办高校中的董事会是高校中最高的决策机构,董事会成员组织的多样化使得高校管理的决策权合理的分布在不同治理主体的手中,有利于提高高校治理的公平性和代表性。根据国外类似学校的调查,其利益相关者分别包含有学生、教师以及管理人员和校方,他们在董事会中都占有一定的地位。但是对于国外的比例,我国民办董事会中各利益存在不协调的现象。学校内部董事会的利益相关者大多控制在举办者或者校方、教职员工。没有规范的制度去规范董事会产生办法和产生程序。
2、我国民办高校董事会中各类专家的比例失调
曾经有国外的学者指出,董事会成员的优劣决定了董事会的好坏。而国外的董事会会吸纳各类的专家来确保高校中所作出的决策质量。但是相较于我国民办高校中的董事会成员性质的分析,学校管理层主要集中在民办高校的领导或者是公办高校中退休下来的领导,而行政管理专家中也只是政府退休的官员。由于我国民办高校的性质属于“国有民办型”或者是“混合所有制型”,因此董事会中的专家基本来自于政府高官或者举办方投资方,其他类型的专家成员所占比重较低,造成各类专家的比例失调。
(二)我国民办高校董事会的实际运行
1、我国民办高校董事会的规范性不高
经过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民办高校董事会只有其中少部分的学校每年会有相应的会议召开,但是还存在很多高校董事会几乎从来不召开有关董事会,因此来看,很多高校的董事会相当于是一个空架子,根本不具备相应的决策能力。而且召开董事会的目的无非就是举办者想办法要董事会成员支持其意见和决策,缺乏实在的民主性。根据调查,很多民办高校反映学校之所以会成立董事会,主要是为了配合国家的评估检查,我国在《民办教育促进法》中有详细规定,民办高校需要成立董事会或理事会,因此为了配合国家检查成立董事会,但是并没有真正发挥出董事会的实际作用。
2、董事会民主化弱
董事会具有学校有关事项管理的决策作用,但是我国很多民办高校中,董事会对于学校事务的管理决策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对于学校的资金分配、人事任命等重大决策都是举办者说了算,董事会其他成员的作用仅仅在于提出个人建议或者提示风险,没有能力否决举办者的决定,缺乏决策的民主性。
二、我国民办高校董事会的优化路径
(一)优化董事会成员结构。董事会成员结构的优化是提高民办高校决策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民办高校从“个人专治”转变为“制度治理”的必要条件。如何优化成员结构主要做到这几点:首先依据《实施意见》规范民办学校董事会的成员构成,限定举办者以及其代表的比例。其次完善董事会成员的选拔方式,提高教育、工商、财务等各方面的专家人数所占比例并赋予这些成员一定的发言权和决策权。最后就是适当提高教职员工代表在董事会成员中所占的比例,逐渐探索学生以及校友等利益相关者代表进入董事会的方式。
(二)加快董事会信息公开步伐。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中就通过宣言表示,高等教育机构应该被赋予管理内部事务的自主权,但是这种自主权一定要建立在政府、议会以及学生和社会清晰的问责基础之上。董事会作为高校中决策机构之一,其内部成员的运行规则和制度必须对外公开并接受监督,促使董事会决策公平性,更好的建立好现代高等院校的大学制度。
(三)完善民办高校的现代大学制度。完善民办高校的大学制度可以有效制止管理决策中的随意性,将办学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一些优良传统和文化建设以制度的形式规范下来,不会因为个人因素而随意进行变更。有效的大学制度和决策机构应该是将治理权力合理的分配到不同的治理主体手中,并使得不同主体之间产生权利依赖和制约关系,实现对董事会和举办者的监督与制约。但是需要关注的是在大学制度建立中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因此民办高校在制定大学制度中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符合自身学校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四)积极稳妥地推进分类管理。分类管理有助于完善民办高校董事会,不同性质的民办高校可以采取不同的董事会制度设计方案。分类管理的主要关键在于在尊重民办高校举办者历史贡献的前提下,选择灵活适合的管理策略,兼顾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保障董事会的最终决策能力。
总结:现阶段我国民办高校董事会对比国外而言还存在各方面的差距,如何有效的缩短和改善这些差异在于我国民办高校以及政府双方的共同努力,加强完善大学制度以及各类管理模式,提高董事会的决策效用和合理性。保障民办高校中的董事会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潘懋元,邬大光,别敦荣.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第三条
道路[J].高等教育研究.2012(04)
[2]阎凤桥,林静.商业性的市民社会:一种阐释中国民办高等
教育特征的视角[J].教育研究.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