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段维诗词特质
2016-12-23韩林坤
韩林坤
最近微信圈的朋友们多在玩一款“挑战古诗词”的小游戏,测试你能背诵出多少古诗词。我想如果是“挑战当代诗词”,本人应该具备实力去挑战一下的。这些年过目的当代诗词,没有五万首也有三万首了。这实在应该说是个诗词创作的繁荣时代。在这浩如烟海的当代诗人与诗词中,段维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段维是那种有着明确的创作理念并努力践行的人。他把诗词的体性分得很清楚。而且就诗体来讲,又把律诗和绝句风格做了划分,对词的小令和中长调也力求让其呈现出不同的风采。
先说诗。喜读段维七律,是因为他的七律贵在创新,独具一格,可以说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老辣苍劲、深沉阔大颇有老杜之风,其隐晦迷离、难以索解又分明受李义山之影响。他的七律正是将老杜小李二者相结合,又产生了新变:从语义方面看,可以让读者产生双重阅读体验,一是感受字面意义,二是破译深层意蕴;从语言方面看,新词新语为我所用。有时新词回归本义,有时又对旧语翻新使用,浑无禁忌。但整体上以风韵和谐,新旧浑化为要义。他自己把这些探索成果称为“实验体”七律。
眼下,一些关注现实题材的所谓“新闻诗”,有的重在复述事件经过,与新闻报道无异;有的则高声赞美或大声断喝,又免不了所谓的老干风味。读段维的七律,却能深切感受到他对当下现实题材的深度把握,与从心底流出的深层关怀与人性思索。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原点。对现实的把握,不仅仅是对当下时尚做浮光掠影式的涉猎,也不是对自身生活趣味做浅吟低唱式的回味,而是以一个普通民众的视角,通过一系列典型时事,揭示隐藏在表象下的精神潜流,探求一个普通民众身在其中的内在情绪。
段维兄经常与我一起交流写作心得,我也有幸得以经常拜读到他的新作。久而久之,我已经基本掌握他出新作的时间点了。比如,我上午刚于网上读到一则新闻:白卷英雄张铁生身家直奔两亿,下午就收到了他的新作:
闻张铁生身家过亿感赋
白卷当年别样红,山河几欲失葱茏。
焚书焉用秦皇火,刮骨还需元化功。
股海扬尘宁侧目?法身搏浪又乘风。
翻残佛典千千页,因果依然未贯通。
白卷英雄张铁生,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标志性人物,也是一个深具时代悲剧色彩的人物。这首诗的首联看似夸张却毫不夸张,一下子令人想起那个疯狂年代。语言极有特色,评判客观,感慨深沉。又如:
有感于“如何证明我妈是我妈”命题
笑林广记莫浮夸,笑有遗珠广有涯。
古论马应非白马,今疑妈可是亲妈?
庙堂指斥碜事,庶务魂销喷嚏花。
祸水溯源权作俑,奈将祸水浣乌纱。
这一首也是网上新闻出来没有多久,就看到了此作。“笑林广记莫浮夸,笑有遗珠广有涯。”首联起得自然无比,却又精妙绝伦。第二联仍是揶揄的笔调,“今疑妈可是亲妈”对“如何证明我妈是我妈”这等可笑可悲又可气的命题,三四联以笔当枪,直刺时弊,读后生痛快淋漓之感。
此外,对青岛天价大虾事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初中生以放弃中考胁迫母亲做二胎人流、看到有关部门发出“花钱难”感叹等等一系列纷杂的社会乱象,作者都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从普通民众的角度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与忧思,也让读者深切感受到每个文字的热度与力度。
段维的绝句也极有特色,语句新奇,豁人眼眸,确有清新之感,但不是“小清新”,我感觉应该称作“大清新”。大是大情怀的大,大气象的大。笔下的美丽少女,竟也是阳光且又有些阳刚的。如写丰宁坝上《牧羊女》的绝句:
满面朝阳红欲涨,羊鞭抡响焊花弧。
两汪潭水深千尺,我是潭中一尾鱼。
这首诗读后,开朗之气与矫健之姿跃然纸上。另外,他的绝句作品中奇句比比皆是:青枫拍掌红(《回乡速写》),青山顿失眠(《东湖之晨》),回首分明踩破春(《山行得句》),红鲤二三投案归(《静观初夏雨荷》),跟风几朵偷逃税、却被炊烟一线牵(《晴云》),等等。这些句子,读起来的确令人眼前一亮。
再说词。段维兄也擅倚声。小令当属婉约派,学晏几道、秦观,风格介于“花间词风”向“以诗为词”的转变之间。品诗词一如品佳肴,口味不同,偏好的风格也不同。于我而言,如果一味甜软细腻,估计会读之生腻,如果婉约中加一味疏朗清淡,就合口了。段维的小令清婉有致,正是我喜欢的风格。看这一首:
清平乐·戏题小梅窗填词图
梦中占得,枝上关山月。马辔刀环弓背雪,欲补长城残缺。 相思放逐天涯,小窗暗度梅花。疏影临风拂晓,一襟平仄横斜。
这一首温婉中含大气,与小梅窗先生气质暗合。
段维的长调学辛弃疾、王沂孙,婉转中含峻峭,英气中有沉郁,尤重词的寄托之旨。这便与七律的实验体有了暗合之处。区别在于:词于婉转抒情中蕴含寄托,而诗于貌似直陈言志中潜藏深意。我们还是用词作说话:
汉宫春·沈阳故宫初夏牡丹
国色天香,锁后宫苔砌,烟雨霏微。相扶伫立,玉盏静候谁归?图强霸业,向中原、新画蛾眉。浑未觉、皇冠尘土,猩唇更胜当时。 岂是洛中夭艳,俟阳春一去,魄走魂飞。征人梦回故里,肠断何其。翻疑塞北,有贞芳、坚守琼枝。休揣度、名姝心事,风来秀靥迷离。
一看国色天香,没错,写牡丹。但再读便知不是一株普通牡丹,是沈阳故宫里的牡丹。它不会说话,但就在这人去楼空的破落宫殿里开着,在这春暮夏初的烟雨里开着,那种身世感与沧桑感便令作者肠断何其。“休揣度、名姝心事,风来秀靥迷离。”花乎人乎,是耶非耶,读之顿生“国破家何在,城春草木深”的兴亡之感。词之寄托深感于心。
另有一首金缕曲,则与稼轩词形神俱肖,读之令人感慨不已。
金缕曲·闻章开沅先生坚辞终身教授
闻讯肠千结。望山川、媚红浪翠,独擎高节。利锁名缰人若鹜,扑火飞蛾未歇。今至古、伤心一辙。君向子陵滩上觅,被羊裘谁钓寒江雪?临渊处,口飞屑。 史家慧眼通天阙。莫奢谈、未酬夙抱,可怜余热。自古功成知何往?不独子房辞折。吟不断、沧浪千叠。为问先生辞再四,况尚能饱饭犹能猎?应窃笑,唾壶缺。
88岁的著名历史学家、华中师范大学原校长、资深教授章开沅,主动请辞资深教授,舍弃附着在资深教授身上的诸多巨额名利,令人敬佩。作者闻此事感慨万端。在这个一切皆物化的社会里,在巨额的名与利面前,人人都在不舍昼夜地追逐。章先生主动请辞,难能可贵的,是他的守护良心、淡泊名利和舍得放弃。我们相信章先生的举动并不是为给全国其他众多资深教授做榜样,甚至用“自我革命”倒逼院士制度改革,而是出自他的真心真情真意。“君向子陵滩上觅,被羊裘谁钓寒江雪?临渊处,口飞屑。”千百年来,严子陵鲜有追随者。今日章先生此举,更是招来媒体与既得利益者议论纷纷。作者此词用典贴切,音节激越,慷慨悲壮,允称佳作。
喜欢段维兄的作品,缘于对他的创作理念的深深认同。诗人的责任,就是用自己的艺术创造去“结构生活现实”。融入普通民众的现实生活中,挖掘、表现自己民族精神底层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共同价值,诸如对真的肯定,对善的弘扬,对美的向往,对理想的追寻,对自我的超越,对个人自由的肯定,对人格尊严的尊重,等等。段维诗词及他的创作理念,一定会被越来越多的读者与作者所认同,相信为时不会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