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麦克风”时代网络舆情形成过程及特征分析

2016-12-23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麦克风舆情网民

安 俊

(西华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大众麦克风”时代网络舆情形成过程及特征分析

安 俊

(西华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在“大众麦克风”时代背景下梳理网络舆情的形成过程及特征,以“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展开论证,厘清了网络舆情形成需经历“热点、焦点事件发生—非利益相关群体发声辩论,进入高潮—相关涉事人群或单位被施压,波动发展—政府还原真相,事件平息”四个阶段.

大众麦克风;网络舆情;形成过程;特征分析

“大众麦克风”时代于2011年12月《社会蓝皮书》首次提出,2016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7次全国互联网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全年总计新增网民3951万.互联网普及率达50.3%.中国手机网民规模约6.20亿.”[1]每个“麦克风”都可能成为利益表达主体.网络舆情的概念来源于舆情,即公众的情绪.天津社会科学院刘毅说:“网络舆情是由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2]本文认为:网络舆情指公众在网络空间内对现实生活中某些具有影响力的事件所发表具有自己情绪、意见和态度的舆论,并且这些舆论会对事件的处理应对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是社会舆情的一种表现形式.

1 网络舆情形成过程

“大众麦克风”时代,网络舆情事件传播速度虽然快且波及范围广,但是网络舆情的形成却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有其发展规律的.一般情况下主题事件发生之后,会有非利益相关群体发声,然后网友发表意见和观点,观点相近的网民聚集,进行讨论和辩论,最终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本文以“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为例展开阐述.

2016年4月5日,女网友“弯弯_2016”连发9条微博叙述自己于2016年4月3日在北京朝阳区酒仙桥北路望京798和颐酒店入住时,被陌生男子跟踪后强行拖拽,期间,工作人员并未强烈制止.

事件具体发生过程如下:

2016年4月5日0点05分至8点44分,当事人发了十条微博,声称自己在北京望京798和颐酒店遭遇强行拖走,相关涉事部门如和颐酒店、如家集团、携程等和公安局并没有给出解释.

2016年4月5日13点01分,当事人发表微博:有记者朋友打电话到派出所询问所报案件,派出所给出了坚定答复:这事儿不归他们管.

2016年4月5日21点01分,当事人发表微博: 经朋友提醒,发现派出所做笔录之后没收到立案回执,并且警方一再推诿.

2016年4月5日21点27分当事人发表微博和回复网友说“和颐酒店打电话说是安保这一块的责任,并没有任何道歉、安抚,还说看到了自己的被骚扰微博,并问自己有什么要求”“携程说这事已经通知集团高层,会给回复,但是一直没有给回复”“酒店方当晚当值经理电话关机,消失逃避”.

2016年4月6日10点54分,如家方面给出了申明,但是短时间内申明微博就被删除,而且公告内并没有给予当事人道歉和还原事实.截止4月6日22点48分,如家并没有给出回应.对于如家集团的这种表现,网民表示很愤慨,很多网友直接表示以后不再入住如家酒店.

2016年4月7日11时15分,女网友“弯弯_2016”表示已经接受了三家媒体的采访,也收到了警方的询问信息.事件已经引起多方关注.

2016年4月8日11时07分,女网友“弯弯_2016”发表微博“犯罪嫌疑人已抓获确认,如家也已道歉整改,当事人的诉求已达成”.

2016年4月10日9点56分 ,如家酒店集团官方微博发出了关于北京望京798和颐酒店经理在几天前接受采访的视频,并做出了声明,此事件最终平息.

1.1 社会敏感、热点、焦点事件发生(4月5日0时05分——21时01分)

根据网络舆情的特点,网民容忍度低的一些民生、时政等敏感、热点焦点事件才是人们的关注点,这些都是网民的“兴趣点”“兴奋点”,它是网络舆情形成的基础,这些热点、焦点经过部分网站和媒体的聚合、强推,如用专题报道的形式,把事件推到大众眼前.“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起先是遇袭女生发表数条微博,微博上开始转载,之后就推出了“和颐酒店女生遇袭”话题微博,且在微信朋友圈、各大新闻首页都出现类似主题新闻报道.截止2016年4月6日中午12点,“和颐酒店女生遇袭”话题微博热搜排行榜第三,达到38万.

其次是网民的“狂顶”,指针对自己的帖子和评论或者其他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评论用“顶”和“赞”的方式,使其凸显出来,一般网友自己顶出来的帖子和评论都是网民自身的真实看法,具有可信性,同时成为热点的可能性也较大.在“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中,众多网友就对“女性遇袭”“如家集团”这两个主题展开讨论和发声,网名为“血腥心脏”的网友说:“我上次在地铁站也被一个男人缠着说认识我扮吵架情侣,我喊了很多遍不认识他都要哭了,周围的路人也没有来劝阻或者帮忙报警的,希望看见这条微博的人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帮把手好吗”这条评论引发了四万的赞,关于北京和颐、如家酒店入住相关不好记录的网友也发声,其中代表性的评论是网名为“迷路的二手青年”的网友说:“我就想问一句,酒店保安是干嘛吃的?不管是不是两口子,你也该阻止进一步施暴,何况都报警了,如家集团一生黑.”此评论引起了六万网民的赞.

1.2 非利益相关群体发声讨论,持续高涨(5日21点27分——6日10点54分)

非利益相关群体是指全部或大多数参与者与事件起因没有利益关系,也没有直接利益诉求的群体事件.他们发声完全是因为有着相同的经历,或者对事件的发声有感触的一群人.网络上称这些人为“喷子”,他们通过论坛、贴吧发声,即在论坛和贴吧里通过“盖楼”的方式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他人可以针对此话题和此评论发表自己的观点.事件发生之后“和颐酒店女生遇袭”“卖淫窝点案底酒店”“和颐酒店经理夜闯客房”“如家酒店集团”等话题微博发表量、转载量和阅读量爆增,和颐酒店经理被网友人肉,事件发展到高潮;其次是专题群媒辩论,即在此话题讨论量达到一定程度一些网站和媒体就会专门设置一个版块给网民提供一个辩论的平台,同时一些报纸、杂志等媒介也会参与其中;最后是“权威”收题,即辩论已经达到一个高度,网民的重点是围绕每一个代表人物的相关观点进行深度辩论.广大网民和媒介参与辩论首先会增加事件的点击量,其次通过辩论会挖掘出与事件更多相关的细节,进一步还原事件真相,其次是提升新闻的社会价值,通过讨论人们会发现主要问题,忽略次要问题,从而把主要问题上升到一个高度,社会性变得更强.事件进一步发展,网友评论和人肉出的信息很多,对事件中出现的强行拖走的河南男子、如家酒店集团、和颐酒店经理进行搜索,人们从“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看到了女性这一弱势群体在生活中所受到的类似的人身安全的危害,以及酒店内部安全等管理保护措施的实施漏洞等,整个事件的新闻价值得到了升华.

1.3 相关涉事人群或部门被施压,事件波动发展(7日11时15分——8日11时07分)

网络舆情事件发展到高潮时,相关部门、人群比如涉事单位及政府部门等会感受到社会舆论的压力,主动对事件进行应对、处理,以免引起群体性事件.比如“我爸是李刚”案件中,身为“官二代”的那一类人就被集体讨伐;一些公共权力部门,比如政府、公安机关等也会被骂“无为政府”等.但是涉事单位在舆情处理的过程中,往往会提出给予当事人金钱赔偿私了,或者威胁恐吓当事人删除微博、帖子等,而一些政府、司法部门又互相推诿,这就进一步引起网民不满,推动事件再次发展.“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中如家集团、携程也出现类似境遇.截止到4月7日,如家集团并未给出明确态度,也没有采取相关措施来应对事件,并且在当事人的微博中显示,北京和颐酒店曾试图联系受害者提出给予金钱了事.很多网友和媒体对如家集团进行谴责,声称以后不再入住如家集团旗下酒店.而北京朝阳区仙桥派出所接线员在记者回访中,声称此事不归他们管,两方相互推诿.最终双方迫于网络舆论的压力,介入事件.如家集团最终发表声明,但是在声明中并未对当事人道歉,也没有达成当事人所提出的四点要求,网民进一步谴责其作为;而派出所方面最终也发出相关询问信息,追查强行拖人男子踪迹,并对和颐酒点是否是卖淫窝点进行搜查,事件进一步发展.

1.4 政府还原事件真相,最终淡化(8日11时07分——10日9点56分)

舆情最大的特征是与政治相关,所以网络舆情也是与政治有着紧密联系的,网络舆情事件一经发生,最终的落脚点必然是要求政府介入,查明真相,相关涉事单位提出解决办法,还受害人一个公道.所以政府在网络舆情事件发生之时就要表明态度和立场,及时、主动、经常性的发布权威消息;其次是主动引导舆论倾向,网络上关于舆情事件评论五花八门,有事实也有谣言,所以政府也需要以评论形式对社会舆论进行引导,从而掌握舆情发展的方向;再次是政府和司法机关,要表明立场,加大事情调查力度,惩恶扬善,伸张正义;最后是政府发言人出面并安抚群众.最终事件结束,随之淡出人们的视野.据当事人微博显示,最终公安部门介入事件,强行拖人的男子在河南被抓捕,如家集团给予当事人道歉,并达成四个要求,事件告一段落.4月9日,北京望京798和颐酒店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受害人是博眼球,属于炒作,说一又没死人,二又没有失火,三又没发生强奸,警察出面了,也报案了,对吧,就那么回事”,此视频一经流出,网络上骂声一片,4月10日,如家集团立即发声明辟谣,声明中说到集团从未授权任何人代表集团、和颐品牌和酒店方接受关于此事的采访并发表任何言论,且该评论属员工个人行为,已被严肃处理,集团已开始督促酒店落实并执行相关整改工作和措施,会以实际行动来提升酒店的安全服务管理.此事件最终平息,淡出人们视野.

在“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事件的发展脉络.在事件发生初期,网络舆论风起云涌,各方网友、论坛、微信、新闻媒体都传得沸沸扬扬,然后如家集团就发表申明,但是没有给受害者道歉,也没有达成受害者所提的四点要求和回复,仙桥派出所接线员也声称“这事不归他们管”,这给网友留有很大的讨论空间,这扑面而来的舆论压力引起了各方关注,如家酒店及警方也不得不做出进一步的反应和处理,最后如家酒店发表申明,达成受害者四点要求,警方宣布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最终持续多日的媒体关注最终冷却.从中不难看出,这一典型案例印证了前文总结出的基本流程和模式,即敏感、热点、焦点事件凸显——非利益相关群体发生讨论—相关涉事部门及单位受压—政府还原事件真相.

2 网络舆情特征

网络具有自由、免费、开放、平等、交互虚拟等特性,网民可以获得更多资讯、人与人之间交往跨越了时空限制,打破了传统媒介传播的模式,话语权逐步从“精英者”手中脱离,人人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这就决定了网络舆情信息和传播呈现海量性、突发性、群体极化性、互动性、隐匿性和非理性性.

(1)内容海量性.“大众麦克风”时代每个人都有能力和渠道获知各方面的消息,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进行关注并且自由传递信息.在关注关兴趣话题之后会迅速积累与话题相关的知识,进而发现新的关注点,积累新的知识,这种获取信息的便捷和信息资源的丰富,使网民的关注点由单一而变得复杂.

图1 “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如家相关舆论报道走势图

图2 2012-2014年影响较大的舆情事件类型分布

网络舆情事件发生的缘由多种多样,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室沿用以往的分类规则和标准,将其划分为时事政治,民生问题,灾害事故,违纪违规、违法犯罪,大型活动、科技发现,企业财经,言行不当和其他等共8类.所有舆情事件类型均采取单选模式.下图是2014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给出的相关数据.

从图2可以看出,网络舆情涉及的内容特别广泛.时事政治类如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会议;民生问题如昆明XP事件;灾害事故如昆明火车站砍杀事件;违纪违法犯罪活动如上海法官涉嫌集体嫖娼案;大型活动、科技发现如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企业财经如王老吉加多宝争权案件;言行不当如郭美美事件等,内容复杂且海量.

(2)形成突发性.“大众麦克风”时代网络媒介发展迅速,网络舆情传播门槛低.2016年1月份第37次中国互联网数据分析得出现今中国网民已达6.88亿,手机网民已达6.20亿,不同学历、职业、年龄层次的网民都占一定比例,且电脑、手机上网成本低,传播时间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管制松.

网络舆情来势凶猛不仅仅是因为网民有渠道和能力获取消息,重要的原因是网民容忍度一再降低.一方面网民主体意识增强,不仅仅局限于以往作为一个“看客”的身份,现在会对所了解的消息进行质疑和审视,从而发表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是网民的正义感增强,尤其是一些敏感问题,如违法乱纪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社会道德问题等都是网民“零容忍”的范畴,极易获取网民的关注,网民会更加尖锐和犀利地要求了解事实真相,会被深挖、“人肉搜索”,更多细节和事实会被还原,更多网民、网站和网媒发出辩论,这一系列的发展都造就了网络舆情的形成突发性的特点.

(3)群体极化性.“群体极化”(Group Polarization)这一概念,是詹姆斯·斯托纳首先提出的,指群体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观点通过相互作用而得到强化,使一种观点朝着更极端的方向转化,即保守的更加保守,激进的更加冒险,或向某一个极端倾斜,从而占据支配地位,偏离最佳决策.“大众麦克风”时代,互联网具有匿名性、加之海量具有情感气息的帖子和文章的渲染,观点相近的人群更容易沟通且日趋频繁,更容易引发“群体极化”现象.[3]有实证显示, “群体极化”倾向在网络上发生的概率比现实生活中高出两倍多.

(4)互动性.网络媒介的传播较之传统媒介传播具有互动性的特点.“大众麦克风”时代,网络媒介是一种交互式的信息传播渠道,网民可以自主获取消息、自主发表观点,而不是局限于传统的“你说我听”模式,现在实现了全民平等对话,网民与网民之间、与事件相关人之间、与政府之间可以互相交流,部分事件在网民推动下还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有效解决和应对.

(5)隐匿性.“大众麦克风”时代,互联网发展迅猛,上网成本低、限制少.国内大部分社交软件不要求实名上网,网民在合法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遮掩.现实生活中说话、做事都需顾虑诸多方面,网民在生活中谨言慎行,身心受到压抑,所以多数网民会选择在网络上隐匿身份,在网络上扮演各种身份畅所欲言,发表、渲泄自己的观点和情绪.其实这种隐匿也是一种身份上的相对隐匿,绝对匿名是不存在的.

(6)非理性性.网民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压抑或者不公正对待,会在网络外衣的遮盖下变得更加偏激、尖锐和富有正义感.在表达观点时很容易带有情绪,且倾向于发表负面评论,这种带有明显倾向性和影响力的观点很容易受到非利益相关群体的关注,当更多相近意见的网民聚集在一起时,这种负面观点就会相互作用,影响范围也会被扩大,而与之相左的观点就很难获得认可.加之一些不明真相的网民习惯先入为主有罪假定,所以会使得事件谣传跟事实真相有偏差,因此可以看出网络舆情传播具有非理性性.

3 小结

本文在“大众麦克风”时代背景下探析网络舆情的形成过程及特征,得出了网络舆情形成可分为事件发生、非利益群体讨论发展到高潮、相关单位介入波动发展、最后真相还原,事件平息.网络舆情具有内容海量性、形成突发性、群体极化性、互动性、隐匿性及非理性性等特征.掌握了网络舆情的基本形成过程及特征,才能在网络舆情监测中有重点地去监测分析,为政府管控网络舆情提供便利.

[1]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6-01-22.

[2]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3]周如俊,王天琪. 网络舆情: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J].思想理论教育,2005,11(6):12-15.

[4][美]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M].上海:上海出版集团, 2003.

[5]王珊君.网络舆情的形成过程与演化模式[J].北方经贸,2014(9):22-23.

(责任编辑:徐星华)

2016-07-22

四川省哲社规划项目“转型时期的农民利益表达效度:影响因素、评价指标及优化策略”(SC13C012)

安俊,安徽六安人,在读研究生.

G353.1

A

1008-7974(2016)05-0142-04

10.13877/j.cnki.cn22-1284.2016.10.042

猜你喜欢

麦克风舆情网民
GRAS发布新12Bx系列、支持TEDS的测量麦克风电源模块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消费舆情
麦克风的艺术
讯飞输入法也能离线语音输入
舆情
舆情
麦克风
有感“网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