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2016-12-22唐汝琼
唐汝琼
《数学课程标准》非常重视信息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的重大影响。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毕竟是跨领域的整合,如何有机的整合,还有待更多有心人的研究。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理念的整合
理念是理性化的一些观念,具有稳定性、长效性、持续性、指导性。形成正确的数学教学理念是更好从事数学教育的逻辑起点,因为理念在数学教育活动过程中具有统驭作用。《数学课程标准》非常重视信息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的重大影响。同时建构主义理论也认为: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强调的是学,这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信息技术正好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与环境,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获得及时的体验、拥有足够自主的空间,从而真正实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学习。
因此,作为数学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们教师不仅要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数学课程教学的内容,更应重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这种“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叠加,旨在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达到数学教学各要素的丰富和谐,使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之中,通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改变信息资源与传播渠道等实现数学教学的突破与发展。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能成为课堂交流的障碍
课堂教学不是对信息进行简单的传递和接受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的心灵相互沟通的过程。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志。”学生在听课的时候是渴望教师的眼神和自己的眼神互相碰撞,从而产生感情的共鸣。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认知产生影响,教师板书时的动作与速度对于引领学生的思维走向、聚集学生的注意力等方面都会产生作用。总之,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交流不行,学生从教师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中获得的人生启迪是任何技术无法代替的。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要能够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课型都适合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要做到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有机统一。该用则用,不该用就不要勉强,能用实物演示的,何必一定要制成三维动画?
信息技术确实有许多优势,但其它常规媒体也不是一无是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如投影的静态展示功能,幻灯的实景放大功能,教具学具的实物感受、空间结构功能等,信息技术手段不可能完全替代。有些教师甚至连板书也让计算机代劳,屏幕代替了黑板,教师只是操作员与画面讲解员的角色,教学失去了应有的鲜活与生动。所以,教师不要一味追求时髦,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让信息技术和其它常规媒体有机配合,发挥最佳效益。
四、信息技术的应用要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处于被动和受教育的客观地位。运用信息技术之后,教师把学生推向台前,自己站在幕后,更多地处于协助者和合作者的地位,与学生一起去面对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学习“加和减”时,我用电脑设计了一棵果树,学生可以任意选择树上的果子,每个果子都能进入一个练习,当学生做对时,就会响起一阵轻松美妙的音乐声。电脑是没有生命没有情感的物体,所以谈不上与学生情感的交往。而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需要,随时随地地、有针对性地运用电脑与学生交往,就会让学生尝到成功的乐趣。又如,学习“4的乘法口诀”一课时,其中有这样一个练习“下面的蝴蝶是由哪只小虫子变成的?”这道题的意图是练习乘法口诀在计算中的应用,学生可以根据蝴蝶身上的口诀和小虫子身上的算式进行判断,用鼠标把小虫子拖到蝴蝶处。选择正确时,蝴蝶会扇动翅膀,同时说:“我长大了!”。这些赋予情感化的练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学习情绪很高,主动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责任编辑 楚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