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2016-12-22杨群
杨群
摘 要 新时期新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仍是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的主要教育对象是“90后”,根据这个群体的时代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的利用互联网、课堂及社会活动等方法开展大学生教育工作,能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进步。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3-0001-02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实施教育的主导思想。学生在学校受教育阶段,除了学习知识技能之外,对礼节礼仪教育、心理及思想上的健康教育也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如果单就影响学生综合素质养成的角度来说,或许后者比前者的教育意义更为重大。当前,在校大学生主要群体是90后的新生代,他们的生活环境、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与70、80年代出生的族群相比,有了巨大的改变。他们思想多元化、自我意识强,情绪波动大,既有敢于尝试新鲜事务的优点,也存在着自我约束力低、耐受性差、挫折感强的诸多弱点。因此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要因材施教,以德育为核心,针对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校园人文环境建设,通过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与公民道德建设的有机结合,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新思路和新方法。
一、运用“互联网+”思维,全方位拓展师生教育沟通渠道
是否能够被学生接受?是否能够影响学生的行为养成?是评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而建立师生间沟通渠道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所在。为了建立良好的教育沟通渠道,教育者就要突破传统“理论灌输+形式教育”模式的桎梏,重视大学生的内在需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倡平等教育。当前,我们可以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借助微信、微博、QQ等学生易于接受的沟通平台,实现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和指导教育,通过大力营造放松、开放、坦诚的互动氛围,与学生展开心灵上的对话,了解学生的内在思想。同时,依托这些沟通平台,充分发挥网络媒介“以点带面”的广播扩散效应,通过对“正能量”文章、视频、图片等材料的分享推荐,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此外,我们还需结合当代学生的年龄结构、心理发展和生理特点,辅以课堂宣讲、革命教育、实地观摩、体验活动等立体化教育方式和手段,多方位推动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升。
二、把握班级活动主阵地,大力营造健康向上新风尚
班级主题活动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也是班主任把握班级集体风尚的主阵地。通过开展“做文明大学生”、“文明礼仪我先行”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以班级研讨会、讲座、辩论或情景剧等形式组织学生参与其中, 大力营造健康向上班级新风尚,引导学生讲正气、树新风,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校的热情,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素养。在主题活动中,我们可以凭借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具有现代气息的活动内容来提升学生参与兴趣,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通过灌输、熏陶、感染、启迪,潜移默化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动规范,从而引领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
三、推动多元化社团发展,提供大学生自我培养空间
社团活动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载体,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其既是学生自我培养的重要课堂,也是校内陪伴学生成长的第二集体。目前学校社团组织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涌现出了诸如英语社团、吉他社团、心理咨询社团、轮滑社团、演讲社团等等大大小小20几个团体组织。总体来说,无论在涉及领域和组织形式上,都给大学生提供了较大的选择空间。这些社团的出现,使得有相同兴趣或爱好的大学生通过社团活动走到了一起,为他们的自我培养提供了重要发展空间。我们可喜地看到,众多大学生通过社团实践活动,提升了能力,增进了团结,实现了互助,取得了进步。因而,应该大力倡导多元化社团活动,让非正式团体转变为校方领导下的正规组织,适应主流思想的发展方向,将以思想、娱乐、学术、科技为基本内容的社团活动,转变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益补充和“二传手”,为大学生的自我培养提供充裕的塑造空间。
四、丰富课余文体活动,陶冶大学生思想情操
大学生群体正值青春年华,精力充沛,思想活跃,追求进取。如光有课堂教学是无法填满大学生校内生活的,一旦学生的课余生活被不健康、非主流的糟粕杂质占领,就会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负面阻碍,甚至毁人一生。因此,很有必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充实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不给糟粕杂质留有可乘之机。与此同时,通过这些文体活动的组织开展,不断增强学生的个人体质,陶冶他们的思想情操,培养他们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健康生活情趣,积极助推他们健康心理素质和积极生活态度的养成,最终为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协调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此外,文体活动的开展多以团体形式出现,其既能增进学生团结,又能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这对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来说,确实是有效实用的手段方法。
五、倡导身体力行的社会实践,磨砺学生意志品质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补充。无论是校内的勤工俭学,还是校外的生活实践,都能通过社会这个好老师,磨砺学生意志品质,提高学生思想认识,从而为大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提供不可多得的实践演练和能力储备。为有效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每年都会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参观烈士陵园”、暑期“学生下乡”、学校现场招聘会等多项社会实践活动, 在红色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下,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通过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身体力行,让他们真正体会到真、善、美和自身实力差距,从而使得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深刻领悟并切实将学习态度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不虚度荒废自己宝贵的大学时光。
六、总结
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是理念教育的基础建设,是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是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素质培养的需要。大学生思想教育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的规律,重视对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利用互联网、班级主题流动、社团发展、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在互联网及多媒体发展快速的今天,充分并良好的发挥网络媒介的作用,构建更为和谐的高校文化环境,能够真正实现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任懿,侯松林 .浅谈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2011,(09):312-313.
[2] 唐羽.“90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探索[J].2014,(06):58-59.
[3] 邓晓宇.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0):88-89.
(责任编辑 楚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