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熟”材新用·和氏献璧

2016-12-22张璐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武王璞玉文王

张璐

[“熟”材展示]

春秋时,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人,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璞玉,便捧着玉去见楚厉王,厉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说这不过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以欺君罪砍下卞和左脚。厉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玉去见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说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干了,接着流出血来。文王得知后派使者询问:“天下被砍去双脚的人很多,你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卞和说:“我不是哭我被砍去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成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于是,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才知是稀世之玉,为其命名为“和氏璧”。

[ 运用方向]

1. 不因他人质疑而动摇,坚信自我。玉工可谓是鉴别玉器的专家,可在两个专家都说该璞玉是石头的时候,卞和仍然坚信这是难得的珍宝。他没有因为专家质疑而轻易否定自己,终让这块宝玉被世人认识。

2. 执着不放弃才能成功。卞和多次献玉、痛失双足却不放弃的精神令人佩服。第一次献玉失去一足,第二次却顶住压力,再次执着地献玉,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多大的决心啊!

3. 千里马还需伯乐相。宝玉藏于深山荒野,春去秋来无人能识,世人皆以之为石,唯有卞和练就一双慧眼,于质朴外表下识得玉中真宝,三献宝玉,玉之瑰丽才得以光照当代,艳绝千古。

4. 凡事应小心求证,不宜偏听偏信。厉王、武王皆因玉工一言,错刑于卞和,寒忠良之心;文王闻之,并未单纯相信前人所言,而是先认真倾听了卞和的话,再切开璞石求证,这是他与前二王的不同,也是他能获得美玉的原因。

5. 杜绝经验主义。过于相信经验,受经验主义影响,面对熟悉却有疑问的事物,不仔细分析、推敲,却妄下定论,导致结论错误。如材料中的玉工,过于相信经验,最终令他人蒙冤,令自己技艺蒙羞。

6. 莫因习惯而冷漠。使者的话令人心寒。底层人民习惯于被官吏剥削,将砍去双脚(刖刑)视若寻常,没有人愿站出来为和氏辩驳,甚至直到他泣血悲极,都没有人关心他或询问真相。

[ 习作片段]

和氏献璧的故事中,使者“天下被砍去双脚的人很多,你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话令人心寒。王公贵族世代相继,贪得无厌,他们习惯了对底层人民的盘剥,对其滥用酷刑,而更令人惋惜的是底层人民因习惯而冷漠,生来习惯于自己的固有阶级而被官吏无休止的剥削,他们在习惯中逐渐变得麻木不仁,将刖刑视若寻常,没有人愿站出来为和氏辩驳,直到他泣血悲极,都没有人关心他并询问真相。那些平头百姓,只是习惯了将上级说的话奉若箴言,他们仅仅满足于各扫门前雪,而害怕发出自己的声音!

放眼当下,封建的阶级制度已灰飞烟灭,但冷漠依在。当发生校园暴力时,旁边的学生只会看个热闹——“同学之间的小摩擦很平常啊”,当看到贫困山区的报道,电视机前的我们往往只是叹息一声,甚至心中不起一丝波澜——“贫穷的人那么多。我的力量又有何用?”但倘若你成了那条涸辙之鲋,你像卞和一般被冤枉,而外人却因习以为常而无动于衷,你是否会觉得这个冷漠的世界令人绝望?

道义的准绳不是习惯可以扭曲的。同样,习惯也不是我们变得冷漠的理由……

希望改变从现在开始,莫将习惯作为冷漠的借口。

[ 亮点评说]

片段以正反对比论证的方式,以卞和为切入点,论证了把习惯作为冷漠借口的危害,并以此引人反思。

猜你喜欢

武王璞玉文王
琢琢磨磨璞玉匠心—钱建良玉雕作品欣赏
锲而不舍
为文王发愁
郑玄“文王受命”问题考论
问鼎
问鼎
“武王攻击纣尸”的原由探析
深山中的璞玉,最美小山村
安徽古村查济:藏在深山幽谷中的璞玉
海磁悬浮列车:贴地飞行的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