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艾滋病流行
2016-12-22傅洁
傅洁
艾滋病是全球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估计,自1981年发现全球第一例艾滋病感染者以来,已有3400多万人因此失去生命。2015年全球艾滋病新发感染约200万例。截至2015年底,全球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为3670万人。
5大防控措施,遏制艾滋病上升态势
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包括无保护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目前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流行的措施包括:
①开展有针对性的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
②促进安全行为,避免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的发生,提高安全套使用率,杜绝共用针具注射;
③开展母婴艾滋病预防和阻断,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
④实施生物学预防措施,如男性包皮环切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早接受抗病毒治疗等;
⑤营造艾滋病反歧视的社会环境。
近年来,全球采取了上述一系列预防与治疗措施,帮助遏制和扭转了艾滋病疫情流行的上升态势。与2000年相比,2015年,艾滋病新发感染下降了35%,艾滋病相关死亡下降了42%。至2015年底,全球超过158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接受了抗病毒治疗,而在2010年和2005年接受治疗的人数仅为750万和220万。
早发现、早治疗、有效治疗,终结艾滋病流行
国际社会决心在 2030 年之前终结艾滋病流行,这是2015年9月联合国大会上通过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宏伟目标。如果实现这一目标,至2030年,全球每年艾滋病新发感染者将下降至 50 万例以下,婴儿新发感染为零,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能够长久、健康地生活。
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到2030年,应实现“确保90%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了解其病情、确保90%的艾滋病确诊者获得抗病毒治疗、确保90%接受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实现病毒量抑制”的目标。早发现、早治疗、有效治疗,成为实现控制目标的三个路径。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早接受抗病毒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及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艾滋病相关事件及非艾滋病相关事件(非艾滋病死亡,如心血管疾病、终末期肾病、失代偿期肝病和非艾滋病相关肿瘤等)发生率,提高感染者的生存质量。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更新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指南,建议对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开展抗病毒治疗,不再考虑其CD4计数水平的高低。据估计,通过向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提供抗病毒药物治疗,到2030年可以避免约2100万例艾滋病相关死亡和约2800万例新发感染病例。另一方面,及早开展抗病毒治疗能降低艾滋病病毒经性传播的概率,保护配偶或性伴不受艾滋病病毒感染。2011年,一项针对1763对“单阳”配偶(配偶中一方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方未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研究发现,早期抗病毒治疗可以将“单阳”配偶间经性传播艾滋病的风险降低96%。
扩大检测范围,采用有质量保证的新检测技术,能及时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尽早开展抗病毒治疗和其他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艾滋病毒预防措施的潜力和治疗效果,可减少艾滋病相关死亡,减少艾滋病传播的风险。
Tips:
近年来,一些新的预防艾滋病技术和措施正取得越来越显著的效果。如:将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与接触前预防性投药措施结合,能有效消除艾滋病病毒向性伴侣的传播;男性自愿包皮环切术的推进,能显著降低艾滋病及性病的感染风险;艾滋病疫苗的研发也是各国科学家努力的方向之一。这些新技术和防治手段,已成为推广使用安全套、美沙酮维持治疗等干预措施的有力补充。
关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更多疾病防控信息。